生活杂谈

汶川影像|十年来,他流着泪拍下这些珍贵瞬间!今天,他的作品展戳中每个人的泪点!

12回复 阅读 2359

今天,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一场有着特别意义的摄影展汶川地震十年》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

110件摄影作品,无声地戳人泪点。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地震幸存者59岁的曹良英背着她的6个月大的孙子罗远航望着地震损坏的家园。

△2008年5月23日,四川省绵阳火车站,人们抬着地震重伤员上火车。当天,265名地震伤员被运往武汉救治。

△2014年5月6日,四川省绵阳市,地震幸存者22岁的刘银旭坐在出租屋里。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废墟里被埋了99小时后获救,失去了右腿。

拍下这些珍贵镜头的是长江日报资深记者邱焰十年时间,他数次赴汶川。十年时间,婴儿长大了,少年成人了,大人老去了,但邱焰的镜头从未停歇。

△长江日报资深记者邱焰,七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两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奖,三次获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获得第六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奖、中国文化艺术ZF奖——全国第八届“群星奖”。

汶川影像】

进入镜头的,是那些时光写在脸上的痕迹,那些伤痛之后难以隐藏的忧伤,那些重生之后的期望。

【现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陈小波说:邱焰清楚自己既非诗人也非史家,他的影像与文字记录充其量只有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每个时代每个社会的人,都有回忆生命中重要事件的需要。邱焰愿付出自己的爱和理解,从自身生命经验出发,去陈述他所看到的汶川十年,留下一些证据,让将来的人有据可查。

△徐女士和她正在读初二的女儿在观展

徐女士认识邱焰老师很多年了,今天她带着正在上初二的女儿一起来观展。

“邱老师之前给我讲过一件事。那是邱老师地震后拍的一个人,一位40多岁的大汉,一年后再见到邱老师,很高兴地跟邱老师说,我现在生活过得非常好,做了小生意也很健康,各个方面都很好,地震对我已经没有影响了!

老师听完也很高兴,他说那好啊,咱们拍张照片,邱老师拿出第一年给他拍的照片,低下头调整相机,一分钟后邱老师再抬起头,对面这位40多岁的大汉竟然已是满面泪水。”徐女士几乎哽咽。

△秦女士认真地看着照片

秦女士正在一张照片前抹着眼泪。十年前的这个时候,她几乎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了解汶川的实时状况。今天她特意赶来,看到这些画面,她难掩内心的悲痛。

她印象Z深的就是这个截肢女孩。“一个小女孩,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承受得起这样的伤痛啊。活着就是王道,逝去的人也希望

△李先生带着他的外孙来看展

李先生今天带着他的外孙慕名而来,他觉得这个展非常震撼。虽然他的外孙今年才6岁,可能看不太懂,但李先生说想告诉他,十年前有这样一件事情,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小朋友,还坚强地活到现在,希望外孙能记住。

“十年前的5.12,新闻播出之后,我身边很多人都自发去当地当志愿者,我们国家能够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国家真的很伟大。”

现场有无数个和他们一样的观众,被故事感染,默默擦拭泪水......

【专访】

真实让我们懂得珍惜,深刻让我们学会尊重。

△邱焰老师在他自己的作品前

时间追述到十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地震,邱焰老师正在报社值班。出于一种职业的习惯,他立即要求前往灾区采访,但是因为他需要值班且报社已经安排记者前去,所以两次申请都未获批准。

5月20日,邱焰第三次申请,终获批准。

“从时间上来说,是有些晚了,但是对于镜头来说,一切都是正在发生的真实,而我,需要的就是用镜头来留住这些真实。”

△震后的汶川

一路上,他见到了以前所没有见过的阵痛与疮痍。让人窒息的空气,随处可见的废墟,还有晃动着的人群及兀自沉默时突然发出的歇斯底里或者黯然神伤。

“拍摄的过程中,我几乎很少说话,数次面对快门却显得手足无措,以至于泪流满面地悄然离开采访现场。”

△2008年5月22日,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桥楼村,地震幸存者4岁的小男孩陈真林坐在从他家的废墟里扒出来的沙发上。

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邱焰心里都很压抑,那些照片他一次都没有再打开看,因为他不想再触及那些伤痛还有苦难。

2008年8月22日,武汉同济医院。汶川地震中右腿截肢的16岁的刘银旭在医院走廊上学步。

直到一周年时,铺天盖地的新闻再次来袭,邱焰心灵上的刺痛又蔓延开来,但是他多了一些莫名的牵挂:这些不幸的幸运者他们的生活怎么样了?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些不幸的呢?在坍塌的建筑之上是否重新构筑起了向上的内心?

“我要去,要去寻找这些人,要去记录他们的现在。”

于是他再赴灾区记录下了这些幸存者的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和环境肖像。

这次的镜头里,有了一些色彩——那些残垣之上顽强盛开着的叫不出名字的小花,那些无处可寻出处的大石块边淌着的小溪与流水,那些拔地而起的两三层楼房抑或是简易棚上纵横的电线,那些偶尔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略带着微笑的温情……

△震后汶川温情的一面。

时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它可以让人遗忘,也可以让人惦记。六周年的时候,邱焰又去了。

这次拍的照片如之前的一样,黑白分明。邱焰没有刻意地去拍摄大家所期待的那种笑容、坚强,还有感谢。

“我想,这样或许更真实,真实得让我们懂得珍惜;更深刻,深刻得让我们学会尊重。”

而今年4月,他再一次出发,回访汶川

2018年4月8日,四川省北川地震遗址。26岁的刘银旭坐在北川职业中学遗址废墟上,望着被救出来的地方。地震过去10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回到这里。

在图片展的前言里,邱焰老师写道:

十年了。要说的话都在照片里。照片比我想象的样子,更加真实,更加原生态,更加能够代表我的想象与心灵的追索。它本身的意义,只是记录,记录一个个不该忘也不能忘的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循着这种真实,让时光更加地美好起来,更加地温暖起来。

我想,这就够了。

以上组图摄于2018年4月9日,新北川县城。新北川县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新县城取名为永昌镇,寓意“繁荣昌盛”,这里居住着许多地震幸存者

标签

文艺 汶川 生活美学 作品展 今日武汉 武汉消息 纪念日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6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