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妆颜

近视、斜视、弱视,小儿眼病那么多,何时手术好? ?

5回复 阅读 425

随着新生儿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新生儿眼病普筛和先天性眼病的检查,很多原来要到学龄期才能发现的先天性眼病在出生早期,甚至出生后立即就能被发现和诊断。但是,新生儿期还有很多全身情况不稳定,很多器官组织正在继续发育完善,手术麻醉有一定风险,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以便得到Z好的恢复,是每个家长们Z关心和Z纠结的问题。


那么,不同的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斜视、弱视、近视等)的Z佳手术或矫正时期是什么呢?对孩子的预后影响如何?需要考虑孩子的哪些情况来考虑?又有哪些原则呢?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华版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应在生后2-3月龄之前完成;

先天性斜视的手术建议在2岁前进行;

弱视矫正的关键期为3岁至6岁,越早治疗视力预后越好;

近视的防控重点是预防近视的出现,并延缓近视的加深,防止其形成高度近视


视觉发育关键期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视力发育有其独特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早期进行视功能的监测极为必要。出生后3个月、30个月以及3岁是弱视发生的三个关键时间点。在生后的3个月内,明显的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所导致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产生明显且永久性的视力下降,患眼的视力常为0.1或更差。出生后3个月至30个月之间,相似的形觉剥夺也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在3岁以后发生屈光不正(如远视、散光、近视)或斜视时,发生弱视的风险就会减少。因此,对新生儿进行眼部疾病筛查,并在3岁前开展婴幼儿和儿童视力筛查对预防和治疗弱视十分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首位的可治性致盲性眼病,其防治的重点即为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在患儿2-3月龄前,即第一个弱视发生关键点之前完成手术。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晶状体混浊,多数出生前即已存在,少数在出生后逐渐形成或明显加重。约50%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可能与家族史、宫内感染、代谢异常、外伤或眼部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先天性白内障儿童视力的危害性极大,而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我国先天性白内障的大样本量回顾性研究发现,患儿普遍存在严重视力损害,主要原因是首诊时间晚、手术年龄大,导致很多患儿错过了Z佳手术时机,终身处于低视力或盲的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先天性白内障若能早期手术,辅以术后合理有效的光学矫正和弱视训练,绝大多数患儿可正常生活和学习,与常人无异。由于生后4周内手术的麻醉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会有增加,而12周以后手术的视力预后急剧下降。因此先天性白内障Z佳的手术“时间窗”是出生后6至12周。在生后14周内每推迟3周手术,视力预后即下降一行。手术时机的选择还与晶状体混浊的形态、部位有关。若白内障范围小、程度轻,可追踪视力择期手术。而严重的全白内障,因为遮挡视觉通路需尽早手术。


先天性斜视

先天性斜视是在生后1年内出现的斜视。先天性斜视不仅影响患儿的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引起斜视性弱视并导致患儿丧失立体视觉。由于视力和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关键期是在生后的2-3岁内,因此,在美国,先天性斜视患儿首次手术的标准年龄是12-18月龄,在欧洲是2-3岁。临床实际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先天性斜视的临床表现较其经典定义中的特征更为多变。


因此,在讨论先天性斜视患儿的手术时机时,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如发病年龄、斜视角度大小、稳定性、斜视持续的时间、屈光度、检查合作性、弱视情况等。早期或极早期手术会有更好的双眼视功能结果,可以因人而异尽早手术干预,手术完全可以在6个月到2岁之间完成。甚至有时若诊断明确,为大角度恒定性斜视,或斜视度仍在进行性增加时,也可以在4-6个月间进行极早期手术,为双眼视建立提供Z有利条件。家长们切不可因为儿童不合作而盲目拖延手术时机,从而错过视力和双眼视觉发育关键期,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或双眼视觉丧失。


弱视

弱视是指儿童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由于异常的视觉刺激所导致的功能性视力下降。


异常的视觉刺激包括有: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等;斜视;屈光不正如远视、散光或近视;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度相差大于250度,屈光度较高的眼则会形成弱视。


弱视是功能性的视力下降,即意味着眼部没有器质性疾病(如眼底病等),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内,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可获得治愈。弱视治疗的关键期是3-6岁,在6岁前进行治疗弱视的治愈率可高达80%以上,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但若错过了关键期,弱视治疗成功率随患儿年龄增加而下降,年龄每增加1岁,治疗的有效率会下降10%。如在7-12岁治疗,治疗有效率仅为30%~50%。在12岁以后治疗,则有效率仅为20%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弱视诊治的临床目标为:

① 尽早发现弱视高危儿童

② 尽早检查、诊断并确定发生弱视的危险因素;

③ 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高患儿的视功能和弱视治愈率。


弱视治疗效果和预后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弱视的发现时间、弱视的原因、严重程度、既往治疗史、治疗依从性等。


弱视治疗能提高视力和双眼视,还能减少将来健眼因为患病或外伤损失视力的风险。研究表明弱视儿童会出现注视困难、阅读跳行、阅读速度变慢等学习障碍。弱视还会影响患儿的职业生涯,有些职业会视力和双眼视觉均有一定的要求,如参军、法律、航海、生物学家、外科医生等。


近视

儿童生后早期,由于眼球较小,会存在+300度以内的远视,这部分远视称为“生理性远视”。随儿童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至7岁左右,远视度数降至+100以内,之后若用眼习惯不好会逐渐出现近视。因此,儿童先天性近视的发病率很低,仅约2%,绝大多数儿童的近视出现在学龄期,即上小学以后。但若父母有高度近视,或长期过度用眼,或出生低体重,或有早产等因素,会导致近视的出现提前。通常出现近视的年龄越小,近视度数增加的速度越快。而若进展为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则会带来许多潜在的眼科疾病风险。


有研究显示高度近视并发眼底病变的风险会增加40%。高度近视的眼底改变包括有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和视觉质量。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需积极预防近视发生;而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需控制近视进展,以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对于已经是高度近视的群体则需密切观察,对其用眼和生活方式进行正确指导,并积极防治眼底病变的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视的防控措施包括有:

①足量的户外运动,每天累计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近视预防方法。

②减少近距离用眼,减少连续的近距离工作,每连续阅读30-40分钟,需休息远眺10分钟。

③改变不良的读写习惯,如光线过强或过弱、摇摆阅读、读写或握笔姿势不当、长时间弹琴或使用电子产品等。

④对于已经形成近视的儿童,勿讳疾忌医,要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或辅以角膜接触镜、药物治疗等方式延缓近视的加深。


科普结束


标签

近视眼 弱视 眼科口腔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1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