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广场超大“过山车”——
“星河”亮了!
目前主体结构已完工
各项工作已进入Z后的收尾阶段
历时一年多的“流浪地球”计划进入倒计时
交通堵塞是光谷转盘的常态。
在许多人的心中,光谷广场一直是光谷的地标、光谷的中心,伴随着光谷从无到有,从荒芜到繁华。
在这六条长街的纵深之间,缔结着五十余所高校。每天,百万学生、打工客、异乡人,徐徐涌进光谷。
“光谷广场永远在施工中,永远由蓝色的铁板隔着,‘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人们已谅解数年了,似乎还要继续谅解下去。
2014年底,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开工建设,之后5年,每一个建设节点都牵动人心。
△图/曾院平
终于,2019年,正在轰轰烈烈改造之中的光谷广场综合体再次迎来新进展,位于中心环岛上的地标“星河”已经亮相!
这个国内Z大单体钢结构大型公共艺术品——光谷广场综合体“星河”雕塑,采用全钢结构制作。
“骨架”由7根龙骨组成,好似“七条飘带”在空中飘舞,雕塑Z高处达13层楼高,直径90米,单拱Z大跨度36米,成为武汉市的城市新地标。
施工人员介绍,每节骨架大约3~5米,别小看这个小小雕塑构件,需要经历8道工序,从顶弯、烘烤、找形等用时至少20天,中间还设置加劲板,确保承重稳定。
算上七根龙骨的重量,这个“庞然大物”的“体重”共有1300吨,相当于170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光谷综合体地上景观除了“星河”,还有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绿化景观带,与地下综合联动的逃生通道、排烟口等功能。
01
如此庞大且具难度重重的雕塑设计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支团队,耗时一年之久的大型公共艺术品,还有哪些被旁人忽略的细节呢?
我们有幸与幕后亲历者对谈,获知了许多关于“星河”的隐藏彩蛋!
一手打造了“星河”雕塑的湖北美术学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曾打造了武汉地铁公共艺术品、园博园雕塑艺术品艺术规划与施工、东湖绿道一期雕塑艺术品、中山大道改造工程等相关艺术工程。
△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大智路站《发展律动》
△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汉口火车站《江城映像》
02
但这次,光谷广场地面雕塑的设计任务与以往都不同,它是一次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巨大考验。
“接到这个项目时,其实建设条件非常受限,雕塑体量巨大,现场条件复杂,如何将工程性与艺术性结合是这次项目的Z大难点,我们一直与地铁集团密切配合,一直在思考这些矛盾如何协调。”湖北美术学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姜威介绍说。
△湖北美术学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部主任 姜威
不难想象,这对一个艺术专业出身的团队来说,是极具挑战的。
考虑到广场的地理位置、观看的角度和工程的特殊性,受力必须要分散,工程、设计、美学等因素缺一不可。
姜威回忆起Z初的想法,他觉得“星河”象征着诗意与盎然,为每一个匆匆忙忙经过,并为这个城市作出贡献的人们,提供一个“仰望星空”的机会,给低头族一个凝视的瞬间......
△“星河”设计手稿
“光谷,一个人才的聚集地,雕塑上每一个结点上星星点点的灯光,象征着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光芒。”
夜色褪去时,“星河”又以曼妙的身姿幻化成城市的山山水水,在钢筋混泥土间,也饱含城市的希望与寄托。
姜威告诉我们,“星河”也是光谷广场原有“风帆”雕塑的升级版。
“此方案之所以能够从众多方案中胜出,还因为其造型提取了光谷广场原地面建筑《扬帆》的设计元素,实现了继往开来、留下城市记忆的目的。”
△原“风帆”造型时的光谷广场
“星河”雕塑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是对武汉山水城市意象的艺术凝练与抽象表达。因为与地面的6个连接点,分别置于地下空间6根支柱上,所以,宛如一个超大“过山车”。
7根主飘带是根据下面的7个主要受力点,这是通过结构运算而设定的数量。
“星河”雕塑Z高处达13层楼高,有市民担心如此庞然大物建成后稳定性如何?抗震性如何?
姜威介绍,俯视整件艺术品,其实很像一个“托盘”,“星河”其实是“趴”在光谷广场综合体上方的,稳定性完全不用担心;至于抗震性,设计之中考虑相关标准,市民不用担忧。
“整个雕塑Z高处设计为一个拱门状造型,面向珞喻路挺立。从设计概念上说,是希望光谷广场能够与珞喻路与武珞路尽头的黄鹤楼两两遥望,那边是武汉悠久历史见证者,这头是全国闻名的光电子科技中心核心区,城市底蕴在此处一览无余。”
△形似超大“过山车”,大气宏伟、曲线流畅,Z高处有约有13层楼高,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效果冲击。
03
姜威和设计团队从接手设计到实地工程,一路追踪,每到一个阶段就会亲自来施工现场看看“星河”,并用影像见证了它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