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阳光海岸大学MBA学位班
广州学威国际商学院-澳洲阳光海岸大学MBA学位班:自从泰勒开创科学管理以来,管理理论一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科学管理的故乡美国,管理思想风起云涌,管理学派丛生林立,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美国理所当然地成了世界各地管理人士朝圣的“麦加圣地”。
然而,在本世纪中叶,异军突起。在日本出现了一种风格迥异,甚至理论上也格格不入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直接动摇了美国管理王国的地位。日本人又一次挑起了远比当年珍珠港偷袭更为严重的商业侵略战争。美国市场上到处充满了日本货,昔日美国人引以为豪的底特律汽车城,已成了民族的耻辱,乃至有人惊呼道:“如果殖民地的定义是输出原料、输入产品的话,那美国岂不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一向以先生自居,认为管理是美国出口的第一财富的美国人,这时甘拜下风,漂洋过海,到日本虚心求教。一时美国掀起了一股“日本旋风”,各种冠以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的书籍充满了整个美国社会。其中以《Z理论》和《日本业企管理艺术》两本书Z为有名。
现在,人们对日本业企管理的特色似乎已经很了解了。一讲起日本企业的成功,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和“缓慢的评价和升级”等理管方法。并认为日本人就是依靠这些法宝,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崭露头角的。
然而,这些方法果真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如果在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中采用了这些方法,则都将取得一定的成效。可事实上,我们对上述方法都是很熟悉的,它们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得很广泛。或许正是这些方法,构造了我国企业的“大锅饭”,导致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率远远低于日本和美国。
美国人也发现,日本人成功的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美国的企业管理,因为日本人的成功,与其说是来自它不同寻常的管理方法,还不如说是直接得益于它的社会传统文化。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得益于把日本的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因而,日本人的成功,实质是日本社会文化的成功。
这个结果,使得有些美国人十分灰心。他们认为:美国人永远无法与日本人公平竞争。就因为他们是日本人,他们就能成为比美国人更有表现,更有效率的工人和管理人员。
2.管理与社会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往往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通过社会成员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社会不同于其他任何社会的方式。因此,文化一方面具有独特性,即区别于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具有统一性,即同一社会中的成员都具有统一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社会文化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思想意识,二是他们的行动。两者中,思想意识是主要的,它构成了文化的核心,因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相应的行动。
管理是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一特定的社会中,当人们用该社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来审视管理,并以其特有的行为方式进行管理时,社会文化对管理哲学以及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也就产生了。
德鲁克认为:“管理虽然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一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不是一种超平价值的科学。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植根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植根于ZF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受到一而且应该受到一—文化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管理和管理人员又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尼根希与埃斯塔芬两位美国学者在《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在不同文化和环境中,确立美国管理技能的适用性研究模式》的文章,该文提出了社会环境、管理哲学与管理实践相互关系的模式:
广州学威国际商学院-澳洲阳光海岸大学MBA学位班:显然,该模式有不严密之处,它忽视了环境因素对哲学的影响,同时也忽视了管理哲学对环境因素的反影响。
3.日美管理比较
在接下来的两节中,我们将运用本章发展出的概念和理论,分别对日本、美国的企业管理作详细的分析,探讨日本成功的经验和美国失败的教训,以加深读者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但是,有必要先对日本和美国企业管理的特点作一对比,这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掌握两国管理的特点,一方面更好地认识社会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更深地了解这种影响又是怎样决定管理效果的。
对日、美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人很多,他们在做了大量的分析后发现:在美国,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既不如日本密切,也不如日本广泛,劳资关系通常只限于合同关系和工作关系。对美国人来说,工作和生活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方面。美国工人很少想到把企业目标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工作中,美国工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远不如日本工人。与日本工人相比,在工作中,美国工人在对待企业的目标、纪律、劳动要求及技术革新方面和日本工人相比,抱有更加保守、利己的看法。
相形之下,日本的劳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广泛的联系和相互信赖的基础上的。他们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和谐一致,而且这种和谐一致相对来说达到很高的程度。日本工人和美国工人相比,更自觉地接受如下的企业目标:服从、勤奋、技术革新和劳动人员的稳定。日本工人也表现出更显而易见的团队精神。
一位美国学者和一位日本学者,共同合作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人员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分析,如在问到工作努力的原因时,有41%的日本人表示是为了“不想辜负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期望”,而美国人中,只有16%认为这是他们工作努力的原因。另外,当问及公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时,有11%的日本人选择了“是生活中Z关心的场所,比业余生活还重要”,只有2%的美国人作了同样的选择。还有54%的日本人认为公司是“生活的一部分,至少与业余生活场所同等重要”,而在美国人中,只有27%持同样的态度。
4.深层的思考
考察社会文化对管理思想的影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纵向的,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怎样对管理哲学和管理实践产生影响的。例如在美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导致了管理思想历经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的不同阶段,不断向前发展。
广州学威国际商学院-澳洲阳光海岸大学MBA学位班:另一种考察是横向的,即考察同一时期不同国度的社会文化对管理所产生的影响。日、美管理比较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例。
从纵向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了,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于是就产生了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进行横向考察时,这种自然性就消失了。当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的外部环境从总体上(不分国别)对企业管理提出内在的要求,即客观上要求某种正确管理哲学的指导。这种被要求的管理哲学,可能与某些国家的社会文化吻合较好,却与另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相背离。那么,相吻合的管理哲学就能较好地从管理实践中体现出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哲学。而相背离的管理哲学,则因为不能与社会文化结合,因而不能成为指导管理实践的管理思想。
文化与管理的结合,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文化是否适应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强烈要求一种系统的、整体的经营思想的指导。企业与社会的整体联系,企业内部的和谐一体,以及管理矛盾双方的统一,都是这种整体性的表现。日本社会那种整体的价值观念,恰恰适应了这种整体性的需要,因而它获得了成功。
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是否文化与管理的结合,只是一种被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否与美国这种提倡个人主义,而不具备整体社会价值观的国家,只是由于文化的原因,而只能在世界经济中甘拜下风?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美国那些成功的企业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分析,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美国那些成功的企业,以令人信服的事实证明,它们已成功地在企业中塑造出与美国社会文化很不相同的,却与东方文化相似的企业文化。如在对待企业的经营使命的规念上,这些成功的企业都强调一种超乎于利润之上的经营价值观。它们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把这些价值观深深地根植于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中,并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另外,这些成功的企业也十分强调工作中人的价值,提倡培养企业员工的家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并关心他们的成长。甚至象IBM这样的美国公司,它们也实行终身雇佣制!
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要改变它是不可能的。但是,当一个社会的文化与企业经营内在要求的管理哲学不相适应时,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在企业文化这个亚社会文化中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从而在企业组织中创造相适宜的文化环境,来促使企业的成功。
广州学威国际商学院-澳洲阳光海岸大学MBA学位班:**与日本同属东方文化,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但是为什么它们对管理方法的影响却是如此的不同?例如:同是终身雇佣制,却有截然相反的效果。为此,我们应从管理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着手,寻找**企业管理成功的契机。首先,要加强对管理理论的研究,从管理的本质出发,寻找正确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其次,深入研究社会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机制,掌握能对企业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文化因素;第三,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分别找出积极和消极的文化因素;Z后,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大力发扬积极因素,消除消极因素,并在必要时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管理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