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伊能静18岁儿子做美甲穿女装,引20万人羡慕: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活得有多爽?

11回复 阅读 6769



0huiben 

前两天,52岁的伊能静在社交平台更新了一则视频动态。


视频中,伊能静和前夫哈林所生的儿子哈利罕见露面,他在为妈妈的新歌编舞。



母子俩在练舞室练得很投入,伊能静练到满头大汗,有些体力不支。


哈利已然长成一个18岁的帅小伙,跳起舞来十分有魅力。


细心的网友发现,哈利的双手都涂满了指甲油,戒指也十分抢镜,打扮极为个性。



但伊能静似乎并不在乎儿子的“怪异”打扮,两人相处融洽。


哈利的口中也得知,伊能静很支持他做自己。



在母亲的支持下,儿子一直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伊能静曾透露,儿子考上了英国Z难考的设计学院,还掌握了写歌、画画、跳舞等多项特长,功课也从来没有低于A。


一般18岁的孩子正值叛逆期,和父母也有着诸多的摩擦。


但伊能静却和18岁的哈利关系和谐,两人还常常一同看电影、看画展,不仅样子看起来像同龄人,心理上似乎也没什么代沟。



母子关系如此和谐,与伊能静平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不无关系。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晓云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孩子独一无二的天性被父母看见和尊重了,他们就能绽放出令所有人的赞叹的天生美好。


有一部纪录片《零零后》,被称为中国版的《人生七年》,里面有一个孤独的孩子一一。


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玩耍。


老师问:“你为什么总是喜欢一个人玩儿?”


她回答:“我就喜欢一个人玩儿。”


老师又问:“跟他们玩儿没意思吗?”


她又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你能想象,这是从一个3岁孩子的嘴里说出的话吗?


然而,这个在别人眼中有些孤僻的性格,在妈妈的眼里并不算什么事。


妈妈说:“因为我和她爸爸都是这样类型的,更爱独处。所以,一一的状态,在我们眼里蛮正常的。”



说完,她笑起来。丝毫未曾因为外界对女儿的评判而焦虑。


10年后,一一慢慢长大,天性自然的舒展,加上大人们温和的引导,从上小学起,就开始爱和小朋友接触了。


不过,她并没有变成一个外向的孩子,但却成长为一个目标清晰,爱独立思考的女孩。


妈妈说,她是个自推型的孩子。小学时候迷迷糊糊,对成绩无所谓,但上初中以后,目标特别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会自己要求自己。



从她的眼神中,你能感受到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自信和笃定。


而她的这份自信,多半来自父母的接纳和尊重。



0huiben 


内外向只是性格维度,不存在优劣之分。


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向和外向性格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


但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一点,觉得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于是不断地鼓励孩子结交朋友,往所谓的“标准”方向去成长。


《零零后》中还有一位同样性格内向,行为异于常人的女孩辰辰,却不被母亲认可。



辰辰上幼儿园时,每天都会在幼儿园门口等待一个叫做南德的小伙伴。


这种等待,短则半小时,长则一整天,持续了一年,风雪无阻。


当其他小朋友吃着棒棒糖,满院子疯跑的时候,辰辰只是等待朋友的到来。


老师劝辰辰进屋子等待,或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或听老师讲故事,辰辰总会用两个字回应老师的请求:“不好。”


即便老师再多劝两句,辰辰依然坚定地相信:“南德会来。”


对于辰辰的这种执着,妈妈解释为“古怪”,看待自己的女儿,就像对待外星人一样。


即便是10年后,辰辰的妈妈也觉得,自己的女儿一直没变过,还是那个怪怪的问题小孩。


后来,青春期的辰辰,只愿意在虚拟的网络中与人打开心扉,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接触,回避甚至排斥人际关系。



妈妈一直不认可辰辰的这种性格,担心她程序化,不灵活,总希望她能外向一些。


但显然,妈妈的这种不接纳,给孩子造成了一些不适和不安全感,以至于孩子宁愿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里,也不愿触碰这个让人不舒服的真实世界。


纪录片导演张同道说:“假如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教育的起点。”


面对两个同样特别的孩子,两位母亲截然不同的态度,造就了孩子不同的处世方式。


这种差异,根源就在于,父母是否做到了对孩子的尊重。


这种尊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当孩子磨蹭的时候,你是否能遵循孩子感知生活的速度,留足时间,让他从容地面对?


比如,当孩子和你的想法不一致时,你是否能打消总是想要纠正他的念头,停下来听听他的所思所想?


如果父母做不到尊重孩子的个性、天赋、喜好和专长,孩子很容易陷入深深的挫败和失望中,成年后也不容易获得幸福。



0huiben 


被称为“国民女神”的董卿,坦言自己总是很自卑。


很多人都不理解,她那么优秀,从小到大成绩那么好,怎么还自卑?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父亲对她的教育态度。


女孩到了青春期,往往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于是常常照镜子。


但父亲就觉得照镜子没有意义,因此不允许董卿照镜子:“你已经长成这样了,照镜子难道还能更好看看吗?”


董卿多年后谈及自己的父亲时曾样描述:


“很难想象一个知识分子可以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这样苛刻。”


“他不让我照镜子,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


 “父亲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有时间照镜子还不如多看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对穿衣打扮的关注,其实也是一个探索“我是谁”的过程。


心理学家尹建莉在《自由的孩子Z自觉》中说: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幸福。


尊重孩子的天性,倡导孩子自主选择,过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比起让他活成父母期许的样子更有意义。



你只有真正尊重了他们的感受,正视了他们内心的需求,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极简父母法则》的作者理查德·泰普勒,在书中提到自己和孩子相处的细节:


有一次,泰普勒打算带孩子出门办点事。


儿子正在看电视,泰普勒让他关掉电视,跟自己出门,可孩子就是不肯。


泰普勒告诉儿子,自己要去车站接个人,这比看电视重要多了。


但显然,这个解释并没有说服儿子,两人起了争执。


泰普勒开始反思: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问儿子,到底是什么原因不肯关电视。


儿子解释说,这个节目是他Z喜欢的,可他已经两个星期没看过了。

听了孩子的解释,泰普勒开始理解他。


Z后两人都同意把节目提前录下来,于是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泰普勒解释,这个问题其实跟节目没多大关系,之所以能解决好,就是因为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对他的尊重。


0huiben 


导演张同道曾提到自己选择拍摄《零零后》的初衷,是源于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日常:


2006年的冬天,他正拉着自己4岁的儿子洗漱,儿子刚把手放进盆里,就大叫着喊烫。


同道很生气,自己明明试过水温,是正正好的温度,怎么会烫?


没想到这时,儿子却看着他的眼睛,说了一句让他感到震撼的话:“那是你的感觉,我的感觉就是烫。”


这句话,让张同道陷入了沉思,他突然反应过来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和我们是不同的,而对00后来说,他们或许比我们这代人更善于表达。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他选择了用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下一群孩子的人生。


看完《零零后》,许多人开始反思一个问题:究竟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教育Z大的成功。


一位网友说得特别好:培养孩子遇事有自己主见,处世有自己章法,心中有自己目标的能力,这才是对孩子Z成功的教育。


父母Z重要的是什么?


尊重和爱。


这个答案听起来俗套又空泛,但却是解决大多数亲子问题的万能钥匙。


关  于  本  文

● 文章来源:
作者:飞白,精读主创。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
● 图片来源: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新闻视频以及工作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即删。

标签

婚姻生活 伊能静 原生家庭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4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