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传承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其中不乏一些璀璨的历史文化。文化精髓需要传承下去,传承固然重要,但重要的不止是传承,还有一方面就是承载文化的人。
古来圣贤智慧卓绝,立书著说,多是为了保留其中的文化知识,益于未来。 在记载或传承的过程中有些会佚失不全,有些会断绝传承,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会感到惋惜。
古来多有奇士、才绝之辈,他们的智慧也许会被承载下来,也许会被历史遗忘。今以道学为例:如延陵先生、幻真先生、庄子、妙应孙真人…他们的智慧,传承的过程中也许会被人误解或改动,但真正能懂得人,就可以将其改正!
传承重要的不止是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承载智慧的人。 道学的智慧孕养华夏之魂,就以修行来说,如果得了道法传承,人承载不了其中的无穷智慧,无论法再妙再真,都是假的。
承载道学智慧的人,不是理论上的分析,而是明察大道的根本,能够适当运用。如果不具备这种资质,就要想办法去去具备,无论是心态品行、为人处事、努力实践等哪里出了问题,都要学会去调解。
如果实修层次跟不上理论,那么理论就会出现无根之象的偏差。而实修中成长就会发现许多真知。大道名为至真之学,道包含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生灭成败的法则。其中取生的学问便是仙学。
“悟”这个字特别的好,吾心也。至人之用,莫妙乎神,吾心之性,神也;吾心之用,神也。无论察万物之变,还是复观无极,所用所妙皆为神。悟这个字便是表以神妙。 悟非盲悟,而是建立在实修与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也就明白了,也就悟了其中的妙。
悟字在先秦时期就存在,后来宗教虽然利用或认同这个字,但悟字跟宗教没有必然的关联。 彭祖传道,弟子去世十几代,他仍然还活着,那些去世的徒子徒孙们虽然得了方法,却没有承载其中的智慧,将道之无穷运用于身。
位于传承的基础上悟道,不是冒失与狂纵,也不是懒惰与闷修,必须要取道的角度来行道学,而不是以人的视角去搬弄精气。以人的角度去搬弄精气本就是取末,这种形式结果又怎么让大道认可呢!
仙学与气功的区别就是:仙学以道的角度取生,生生不息;气功以人的角度倒腾精气,复杂繁琐!以人求道,是取末;以道取生是向仙。
至道之学,其中有一个“至”字,至本意颠倒大道,又意喻生之根。至道之学,以无穷大道为视角根本,懂得其中道理的人,才有可能承载她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