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周围人都疯了,电视里《小舍得》在说学区房。现实里我表哥堂姐,孩子都不到一岁。一个买了花楼街的老破小一个准备置换百瑞景,都是把自己和老人榨干了。而他们当时都是读的市重点,最后也没去什么好学校啊。
我自己本人2004年中考,初中很一般的学校,最后半年拼了一把进了省重点。然后一直在平行班甩尾,高二文理分科理科都不要我。高三最后半年制定了策略,放弃数学,恶补语文英语文综,最后考了个211。
本科大二挂科,四级第一次也没过,反正就是玩,徒步,骑车穷游。大三突然想考研,拼了10个月,顺手过了四六级和专八,最后低空压线***线考到本校。毕业几年又辞职学习半年考了985博士。
所以应试教育不就是最后半年到一年认真准备下就够了吗?从小到大周围一开始成绩好,后来掉队考不好的多了去了。那么学区房真的有用吗?或者说学校和学校质量差别真的很大吗?
Pls: 我也去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去看了下,那边确实不一样。记得09年还是10年,武汉是全世界最佳观测日全食的地方,于是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都来了。我在路上碰到一堆中学生,他们穿着北京某重点高中的校服,拿出特别专业价值不菲的装备,井然有序相互搭配的开始观测。我过去一问,人家才高二,准备写!论!文!所以我承认在这样的人大附中或者北京四中出来的孩子肯定不一样。但是放眼全****,仍然并且必然是应试教育啊。那么在武汉这种二线城市,学校之间差距有那么大吗?或者说学校的差距能大过孩子之间的差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