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合同历险记之后记:意识形态如何匹配,才能顺利完成装修呢?
合同里的工程量就像这海绵里的水啊,挤一挤总是会有的。
挤多挤少就丰俭由人了。大到拆砌、找平、地板,小到包隔音棉,我都挤了一些些。
但是你说,别人天天给别墅大宅装修,遇上了一个从预算里抠出几十块钱隔音棉的客户,这样好吗?后面还有墙板、石材、软装的很多东西,要设计师怎么跟我们选呢?
我毕竟没有节俭到一针一线、一粥一饭的地步,比如插座开关就随便凑凑算了。希望装修公司明白我的苦心。我真的好努力才劝住自己。如果换一家公司我真的会认真分配一下便宜和贵插座的。
我们主材里的灯,真的是好灯,马斯登。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去看了他家之后,再看别的我能接受的价位的灯,都不太入眼。有个床头吊灯,我现场摸了下手感超级棒,硅胶和铜拼接的吧,还挺沉。价格嘛,两千多一个,我家还得用两个才好看。 终于,对行情辣么麻木的我队友,看到这个价格也清醒了。最后我们留了客餐厅的灯们(当然都比这个两千多的小吊灯要便宜)。算算客餐厅的使用人口,平摊一下好像价格还能接受。
卖灯的老板是这么说的。他们客户大部分是别墅,一般连去店里看实物的时间都没有,都是上门设计了直接配齐。客户也觉得好看、质量好、售后有保障。
我不是别墅客户,我是价格敏感客户,我还是网购小能手客户,感觉整个装修过程可能要频繁面对这样的无心PUA。但商家说的也是事实,大客户们谁会在意实体店和网店的三位数差价呢。质量和售后带来的愉悦心情值得这个价。
所以我一边看着高档的主材商,一边看着装修群里的省钱、懂货的大佬们,感觉受到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冲击。
我们选这家装修公司,图的就是改善房、好的落地效果、省心的沟通体验。但我们预算还是挺有限的,只能都加在“好的落地效果”上。如果不是被想要的美感卡了脖子,也不会这么纠结了。
签完合同我队友对我迟迟不签字嗤之以鼻,主要是怕别人没面子,设计师们为了帮我们省钱也想了不少招,能扣出来的项目也都认真数了扣出来了。但我觉得精神压力还是有点大,合同里的项目毕竟核对完是有出入的,虽然坑不大,但操心是不能省的,后面事事步步还是要认真想清楚。由于用脑过度,最近真的感觉对儿子对猪队友的耐心下降了不少,上瑜伽课冥想都频频走神,装修还要历心劫啊。
所以下一步的计划应该是列个更清楚的预算,设计师对各项目的行情价格还是很了解的,再买东西就以预算为准,合同之后,能便宜的项目就不去别墅店啦。把我的精神承受能力和预算充足程度绑定,钱花完了就先扣队友的沙发和音响预算。再扣儿子的培训班预算(但本来也没有……)。
挽尊一下:6年前,在设计师的推荐下我们选了几十块钱一平方的砖和两千块钱一套的浴室柜,用到现在。砖是灰色和木纹搭配,比白花花的简单装修要耐看多了,而且这个配色到现在还没过时,我仍然能在xhs上看到。浴室柜是陶瓷一体盆+PVC的,材质很扎实,用了这些年擦过以后仍然亮亮的完全不显旧。所以后面的环节,省预算是有可能的,只要继续充分发动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