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武汉拉开帷幕。通过沉浸式体验展现中国生态之美和民族传统文化之魂的中国馆、智能机器人奏响“高山流水”的湖北馆、数字虚拟人坐镇的东道主武汉馆……本届文旅博览会通过将元宇宙、数字漫游体验、数字主持人、VR场景等高科技元素融入到展览全过程,旨在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进一步深化“科技+文旅”的融合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大城市持续发力文旅数字化,积极利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使得“科技+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成为文旅产业产值增长的核心点。文博会多维度展现我国“科技+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成果,让传统的文旅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科技赋能,提供给旅客全新的文旅体验。眼前,超奇幻的未来科技引领游客进行跨时空的元宇宙穿越;耳边,数字导游叶悠悠与真人合唱的《相见在武汉》余音绕梁……浸入式体验导览带来的奇幻感受,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在武汉馆体验了一场可交互AI形象带来的视听盛宴,领略到高科技与传统文化共融带来的便捷与震撼。
这种全新的参观和体验方式,可以让游客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上耳边音乐的烘托,真正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也因此,科技与文旅融合已经在很多地方落地落实。比如,四川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混合现实导览电影《古蜀幻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埃及推出的“在家体验埃及”项目,带人回到数千年前的埃及历史深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利用数字化让游客打开手机应用就能与人工智能版米开朗基罗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除了沉浸式体验,更重要的是把文化通过技术化手段无国界的传播出去。
场地有限,时空无界,数据赋能,体验多元,以数字赋能的文旅产品经过多元探索,正在扩大旅游消费空间。一些热门景点通过分析移动数据研判不同时间地点的游客数量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超负荷运营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乌菲齐美术馆将馆藏的1200多件古希腊和罗马时期雕塑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点击鼠标便能与艺术作品面对面;德国利用“数字孪生”模型,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足不出户即可饱览赫伦贝格小城的自然风光……科技与文旅的巧妙融合延展了消费地域,延长了消费时间,令文旅产业的空间运营价值更趋多元。
尽管“科技+文旅”模式对网速要求较高,在人和场景的互动感方面也有待提升,但是瑕不掩瑜。随着科技的日渐进步,基于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必将在巨大的时代需求下催生“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