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到的信息,“老亨达利”和“亨达利”的今生前世。。。
钟表老字号亨达利 ——百年老字号
中国亨达利钟表店遍布全国,成为各地共有的百年老字号资源。其源于上海,1864年,由德商霍普兄弟开设,主要经营中高档进口表,并附设修理厂,以校验严格、保证质量及精工修理著称。十九世纪末,当时上海有两家钟表店:一是德商经营的英文牌名为“HOPE BROTHERS WATCHCD”即霍普兄弟钟表公司,中文招牌为“亨达利”;还有一家是宁波人孙廷源先生开的美华利钟表店。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商被迫回国,亨达利就委托当时的中国买办虞某经营。不久,虞某又将亨达利半送半卖给了他的学生——当时在宁波开设钟厂的孙梅堂(孙廷源之子)。孙梅堂所办钟厂生产的时钟曾参加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优等奖及金质奖章。孙梅堂接手两店后,大力发展亨达利、美华利业务,先后在南京、北京、天津、济南、汉口等地开设23家分店,总行设在上海。
汉口亨达利前身为礼和洋行分号。1910年,曾在上海美华利钟表店当学徒的浙江镇海金塘人陈文生(1882—1937年)来到汉口“亨达利”跑街,从事钟表业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商撤走时将招牌送给了在该行“跑街”的陈文生。1915年,陈文生在汉口河街(今四官殿)开设了中国人自己的汉口亨达利钟表行。不久陈文生又将该店搬迁到江汉路(四明银行旧址),后来在1934年四明银行开工前,陈将钟表店搬到对面的江汉路42号一直至今(老亨达利世界名表有限公司现址)。1922年,陈文生用3000两银子租得浙江兴业银行(24.61,-0.13,-0.53%)汉口中山大道铺面开设亨达利店(亨达利眼镜钟表公司现址)。
从上世纪20年代起,亨达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钟表名店,不仅销售的钟表质量可靠,且维修技术也属一流,以维修各国名表而闻名。进入30年代后,汉口亨达利创始人陈文生自感精力不济,加上长子陈芝章、次子陈又章均年幼,于是启用技术高超的技师王锦堂为当家人,管理日常业务。在王锦堂的主持下,亨达利钟表店以优良的质量、信誉和技艺为宗旨,不仅赢得顾客的信赖,也使“亨达利”的名声远扬。
两家“亨达利”
陈文生在1938年病逝之前,将两个店分别传给他的两个儿子,老店由次子陈又章继承,取名为“又记亨达利”;新店由长子陈芝章继承,陈芝章又名敏川,因而取名“敏记亨达利”。是年10月,日本入侵武汉,两店的店址均被日本森洋行强行侵占。“又记”被迫迁到胜利街(解放电影院对面)勉强维持,商店的经营权实际是其母亲贺玉英(1901年—1985年)主持。抗战胜利后,“又记亨达利”迁回到旧址重新开张。“敏记”则迁到法租界车站路委身,由其亲戚陈启荣、沙梅生临时代管。陈芝章在上海夏光中学求学,22岁时回来主持经营店业。抗日战争胜利后,陈芝章用30两黄金赎回了汉口中山大道557号的铺面,将“敏记亨达利”迁回原址。陈芝章学习父亲的经验,请高级技师王明镜(王锦堂之子)辅佐,靠诚信经营,重点抓好技术维修,重振亨达利的声誉。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家亨达利钟表店按区域分别划归江汉、江岸两区商业部门管理。随着进口表的减少,国产表的增多,商店以经营国产表为主,随着业务量增长,两店员工由原来50余人上升到百余人。王明镜继承父业,发奋钻研技术,成为武汉解放后亨达利第一位高级技师。
在“文革”期间,位于汉口中山大道的亨达利曾更名“新时代钟表店”,江汉路上的亨达利曾更名“新中国钟表店”。1981年在恢复老字号时,两家店又重新挂上了“亨达利”的金字招牌,1993年均获得国家贸易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为了使两店有所区别,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江汉路店牌上加了一个“老”字,即今老亨达利世界名表中心,并以“老亨达利”为名注册了老亨达利世界名表有限公司,在中山大道的亨达利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组建成“亨达利钟表眼镜公司”。两家亨达利从此在各自的领地上扎下了根,1993年被同时授予“中华老字号”牌匾,但在发展过程中却有截然不同的境遇。
打开新局面
九十年代初,低端的国产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对进口名表的需求日益增大,老亨达利从中看到商机,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大胆引进“劳力士”、“欧米茄”等瑞士著名品牌,开办了当时武汉市唯一专卖专修瑞士名表的老亨达利名表店,一举奠定了老亨达利精品名品的形象定位。老亨达利在江汉路的店面仅有60平米,而且还属于武汉市公房处托管私有房产,不能购买也不能作为改制成本进入企业,尽管把旁边60平米的门面租下来扩充了店面,但长久来看仍然大大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于是老亨达利员工与许国强一起主动创造条件,寻找创造财富的源泉,与当时欣欣向荣的百货业态联手,将老亨达利的店面搬到商场去,提高了老店的规模效应。目前老亨达利在武汉市及湖南长沙市共开设了十家店,逐步形成了名店老店的规模效应。
2004年,老亨达利进行改制,一个全新的老亨达利世界名表有限公司正式对外运营,按照公司法运作,不论领导和新老员工,一律不设门槛限制,鼓励大家多方筹资入股,实现了股本多元化。2006年,老亨达利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2007年,与香港上市企业“新宇亨得利控股公司”成员之一的“上海新宇钟表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武汉新宇老亨达利有限公司,引进9000万资金和先进管理模式,突破了老字号企业资金紧张的瓶颈,使发展走上了快节奏,2008年销售额达到1.74亿,两年上缴税金1300多万元。
作为老字号代表,2005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华老字号工作会议上,许国强应邀在大会上作经验报告,为武汉市老字号争了光。老亨达利也被省市区各级ZF授予“文明商店”、“物价信得过单位”、“武汉市优秀企业”、“湖北市场行业双十佳企业”等称号。
在中山大道的“亨达利”,除经营钟表外,还兼营眼镜、黄金珠宝首饰及钟表零配件、维修等,商店从一楼扩大到二楼。200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亨达利渐渐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九十年代中期公司年销售额还曾达1600多万元,进入新世纪后,公司将原有的营业面积的一部分出租给其他商户经营,现存品牌有飞亚达、天王、波依等十来个品牌。
武汉拥有许多有名的老字号,却大都在时间的浪潮中被淘尽,真正维持下来的只有少数,这种局面让人惋惜,其实无论新老字号,发展的关键都是事在人为,不能坐等政策,一定要顺应市场的变化,找准新时期的企业定位,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