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蒋梦惟)就在近日部分地方数十个市县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责情况公布后,12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审计署获悉,日前该部门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ZF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阐明下一步地方债管理思路。其中为了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提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ZF认为中央ZF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ZF会兜底的“幻觉”。《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地方ZF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个别地方ZF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ZF投资基金、ZF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风险不容忽视。从地方ZF及相关部门反映的情况看,地方ZF违法违规举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没有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过度举债谋“政绩”,超出财力可能铺摊子,无序举债搞建设。有的地方ZF建设项目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考虑,急于超前发展,只管举债建设、不考虑还钱。这些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的债务缺乏预算约束,“借、用、还”管理脱节,形成企业借债、ZF使用、偿债资金无法落实的局面。其次,《报告》还提出,目前地方存在项目实施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审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关不严,对举债建设项目现金流评估不够,对项目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测算不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地方ZF还款能力,存在风险隐患。同时,还有些项目单位未按项目批复要求落实各项建设资金来源,加剧风险隐患。此外,财政部还特别提出,有些金融机构认为地方ZF不会破产也不敢破产,存在财政兜底幻觉,加上ZF背景项目融资规模大,利率弹性小,容易快速提升单位经营业绩和个人绩效奖励,对这类项目趋之若鹜,没有按照市场化原则严格评估ZF背景项目风险,放松风险管控要求,大量违规提供融资。一些中央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后,通过合同约定由地方ZF回购或保证Z低收益等方式,参与地方ZF项目建设,助推地方ZF变相举债。为此,《报告》明确,财政部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刹住无序举债之风,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谁举债、谁负责,严格落实地方ZF属地管理责任,债务人、债权人依法合理分担风险,积极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在具体工作部署中,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被放在了首位提出,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地方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大财政约束力度,有效抑制地方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建设;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从严审核把关,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脱离当地财力可能的项目等。此外,财政部还提出,要管控好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督促金融机构尽职调查、严格把关,对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或没有合法合规抵质押物的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融资,严格按商业化原则提供融资。三是强化中央企业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ZF变相举债。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明确,在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方面,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ZF认为中央ZF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ZF会兜底的“幻觉”。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共担风险,及时有效防止违约风险扩散蔓延。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审慎处置,继续整改违法担保,纠正ZF投资基金、PPP、ZF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鼓励地方ZF合法合规增信,防范存量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