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坚冰消融!
我国户籍制度的壁垒,正在迅速松动!
刚刚,发改委发出通知,正式宣布:2018年,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在这个通知中,Z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句表述: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是的,又一枚炸雷在楼市爆响了——“租房可落户”正在走来,这可谓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性特大利好。
其实,这项政策,多个地方早就开始吃螃蟹了:无锡、郑州、扬州、济南等多个城市都已陆续取消购房落户政策,推出或者计划推出“租房可落户”的举措。
但是,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该是超大和特大城市租房可落户的政策,在中央层面的第一次正式表述。
潮流真的变了。从去年开始,国家开始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酝酿建立“长效机制”。刚开始,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楼市调控。
但是,他们想错了。房产税要来了,房地产杠杆率还将继续降低,“锁楼”或者说“冻楼”或将持续,租房可落户探索推进......
一场真正的狂风暴雨已经袭来!
二
租房可落户,这是扔向高房价的一枚重磅炸弹!
买房被认为一种信仰,很大程度上与其绑定的户籍以及相关的教育、医疗资源息息相关有关。户籍背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教育资源,还有医疗,养老,几乎一个城市所有的公共资源。
以前在很多城市,要落户,华山一条路:买房。所以无数人只能是节衣缩食,把买房当落户的敲门砖。
现在,随着地方城市一马当先进行试点,国家层面持鼓励探索的态度,租房落户的渠道正在打开。
租购同权时代下,租房也可以落户,等于是户口和买房脱钩。租房实用性价值大增,会让部分追求功能性的买房需求转向租房市场。这对高房价将是致命的打击。
一个一个信号发出,反复传达一个声音:
楼市正逐渐向租购并举的二元格局迈进。租房的权益,将进一步得到增强和保障;租房的模式,将更多得到认同和推广。
一阵一阵惊雷滚过,反复陈述一个事实:
住房的历史性转折点已经到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了,楼市的黄金时代,已渐行渐远。
一个一个风暴袭来,反复证实一个预言:
当房产回归居住属性,消费的价值就会重新凸显——谁说租的房子不能结婚?谁说房子一定要买?谁说我们一定要为买一个蜗居而放弃其他美好?
在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中,玛蒂尔德为了偿还弄丢的项链,整整劳苦了十年,Z后才知道朋友借给她的项链,只是一根不值钱的赝品。然而,为了这条虚幻的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Z美好的光阴!
房子,何尝不也是当代中国人马蒂尔德式的幻梦:为了一套房子,节食缩衣一生,错过了多少美好的事物。为了买房而缩衣节食,这真的就应该是我们宿命的生活吗?
租购并举之后,中国人再也不用被迫去当房奴了,我们完全可以放弃对房子的执念,完全可以在自己公司旁边租一套房子,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享受自己喜欢的生活。
房产兴而百业衰的困境即将过去。当所有人挣脱买房的束缚,舒展自我,中国轰轰烈烈的消费革命即将到来。
三
一个人在不同的高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你先看见草地,接着看见山丘,然后看见山丘后的河流,再飞高,远方的高山背后,可能是沙漠或大海。
我们看到的也许是真相,也许是幻象,也许每一个十字路口的选择都意味着另外一些可能性的失去,但我们只有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才能舒展自己,释放自我,获得幸福。
当中国告别了房地产时代,我们应当开始追求富有品味的生活。追梦要趁早,来的太晚,总会有些遗憾。正如张爱玲所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是那么痛快。”
我们应该用一颗沉静的心,去领略万事万物,去欣赏那些别具匠心的极致产品,去领受渗透着温情和美的品味生活。
“假如年轻时你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是海明威《流动的盛宴》扉页上的题词,被广为传诵。
年复一年,巴黎的时光恍如指间流沙,一粒一粒沉静地漏掉。然而美好的事物,永远存在,仿佛一席流动的盛宴。
我们将更加追求极致:在工作上,我们追求完美;在生活上,我们要求精致。我们将用毋庸置疑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品味!
我们将更加追求质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丢弃多数无用的,追求Z精美、Z别致、Z匠心独运的,将全部精力投身到自身Z热爱的事情上面。
我们将更加坚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讨好,不迎合,不为欲望所左右,不为恐惧所支配,将生活过成诗,把环境变成艺术品,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品质的人。
请祝福我们。如果可能,一起同行!
标签
黑人
硕士二年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在新起点上取得新突破。经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并报告国务院同意,现制定并实施2018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如下。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继续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在城市举家落户,鼓励对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及技术工人实行零门槛落户。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保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其中Ⅱ型大城市不得实行积分落户,有条件城市要进一步降低社保年限要求;Ⅰ型大城市中实行积分落户的要大幅提高社保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鼓励取消年度落户数量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区分城区、新区和所辖市县,制定差别化落户条件,探索搭建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2018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
(二)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居住证制度覆盖城镇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显著提高居住证发放量。以居住证为载体向未落户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及办事便利,鼓励城市群及都市圈内居住证互认。落实“两为主、两纳入”要求,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
(三)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深化“人钱挂钩、钱随人走”,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时综合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等因素,完善对落户较多地区的中央财政资金奖励政策。深化“人地挂钩、以人定地”,在制定各地区土地利用计划和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时,进一步增加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指标的权重。
(四)不断提升新市民融入城市能力。推进中国公共招聘网与各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网,更好为农民工等新市民提供求职招聘服务。落实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5年行动计划,制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实施“求学圆梦行动”,重点依托职业院校广泛支持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
(五)全面实施城市群规划。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关中平原、兰州—西宁、呼包鄂榆等跨省区城市群规划,加快实施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哈长、北部湾等城市群规划,指导省级行政区内城市群规划编制实施。建立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及配套政策,强化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促进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网络化发展。
(六)稳步开展都市圈建设。在城市群内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及周边中小城市,提高中心城市产业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要素在城市间高效配置,有效疏解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完善公共交通主导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市域(郊)铁路,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和公共服务共享,打造同城效应明显、一体化程度高的都市圈。
(七)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稳妥有序增设一批中小城市,继续开展撤县设市、撤地设市,推动城市群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县和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率先设市。优化城市市辖区规模结构,制定《市辖区设置标准》《市辖区设置审核办法》,稳步推进撤县(市)设区,增强设区市辐射带动作用。
(八)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落实《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监督检查评估和规范纠偏,支持一批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省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调整优化特色小镇实施方案、创建数量和配套政策。
三、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九)提升城市经济质量。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发挥城市产业载体和创新高地作用,促进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城市间尤其是城市群内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探索户籍转换、土地指标调剂、税收分享等机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发挥在产业选择和人才吸引上的优势,集中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以及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框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建设精明增长的紧凑城市。加强和规范城市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深入创建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鼓励有条件地区打造特色山城水城。促进城市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实现住宅、办公、商业、休闲等功能区相互交织,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2018年改造各类棚户区580万套,推进部分商品住房库存量大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去库存。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深入创建公交都市;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建设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和行人过街设施;支持一批综合客运枢纽、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消防设施建设;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
(十一)建设绿色人文城市。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城市水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海绵城市,整治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推广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出台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研究建立城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厚植城市人文底蕴,提炼文化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合理应用于城市建设运营及公共空间。
(十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吸纳多元化人群参与城市治理,强化市民主人翁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为抓手,引导各地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进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建设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力争所有市县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着力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推进城市地质调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