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近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心酸!七旬阿婆街头为儿求职:他啃老二十多年了》
在山东潍坊胜利东街上,一位李姓阿婆不断找路人搭话,希望他们能帮自己的儿子找一份工作。
她的儿子已经在家啃老二十多年,也不出去找工作。
如今,俩人就靠老人三千多元的退休金生活。
眼看着身体每况愈下的老人开始心急了,只好走上大街,见人就问,能否帮儿子找个工作。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内心不免感觉揪心!
难道父母与子女的缘分,真的是前世的债吗?
记得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个年轻人竟这样回答: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瞧瞧,多可怕,啃老竟啃出正义感了。
有人说,啃老,是中国家庭未来的第一杀手,啃完被嫌弃,则是并发症。
就像前几个月的一篇文章也是让身为妈妈的我看着格外难受——
故事中的儿子,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
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他出赡养费,以此逼迫他工作。
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丁阿婆无奈撤诉。
对于现在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都知道溺爱害儿,可身为家长,我们又总想把Z好的奉献给孩子,也总喜欢包办一切。
一方面出于爱,另一方面也因为省事。
比如孩子系鞋带,可能一天一夜都教不会;但我们帮她系,三秒钟就搞定。
比如孩子整理书包很艰难,要喊八遍揍三回她才去;但我们帮他整理,一分钟就搞定。
于是,我们就二话不说代劳了,并暗暗宽慰自己:没关系,这些小事,他大了自然就会了。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孩子习惯了我们代劳,而我们也习惯了这种育儿模式!
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Z傻的妈妈,就是放弃自己,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什么都替他做了,
结果——说难听点,一辈子辛辛苦苦,养出个废物。
因为身边有这样的亲戚,所以对这类事情格外上心,也是一点点杂感,吐吐槽!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啃老的事情,在育儿方面,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