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城市,总有那么几个地方,
它们不是热门景区,
甚至很少被大家熟知。
十一长假到来,
不愿肥宅在家,害怕景点看人头?
是时候拿出
那些躺在收藏夹已久的好去处,
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出发吧!
来一场光与影的游戏
平和打包厂
作为汉口建筑群里设计感Z强的去处之一,这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厂子,如今80%的武汉人都不知道。
平和打包厂,老汉口人习惯称之为棉花打包厂。如今再看,好像每一处砖墙都在诉说着往事。
19世纪末,英国商人Liddel兄弟来华,创立上海英商平和洋行,1905年在汉口设平和打包厂。
这是英国人在汉口开设Z早的棉花打包厂之一,以经营棉花打包为主,隶属上海平和公司(总公司设在香港)。
从1905年至今,113年过去了,平和打包厂成为武汉现存Z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也是Z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厂房规模庞大,至今内部结构保存完好。
汉口平和打包厂旧址位于英租界华昌街(今青岛路),是一座四层砖混结构建筑,墙面用红砖砌筑,窗间用壁柱分割,窗下方装饰一段灰色水泥拉毛墙面。建筑光滑平整,朴实耐用,是典型的近代工厂建筑。
墙上保留了很多上世纪的元素和伟人语录,结合现代化建筑构造,非常具有时空感。
现今的平和打包厂并不是由单一一栋建筑,而是由六栋单体组成。这六栋单体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建造而成,而是不同年代的产物,Z后组成现在的打包厂。
每层楼都有不同的角度和视觉体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外立面自然精美雄浑,内立面则流光溢彩。
作为庞大的工业遗存,平和打包厂记载着大武汉的工业历史。内部采光通透,在建筑的某些部分还用到精致钢柱承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平和打包厂在2017年2月,经武汉市江岸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修缮和改造,让这组接近百岁的建筑群重现昔日的光彩,变得更加文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参观、拍照打卡。
每次来都会有新的发现和灵感,不管阴天还是晴天,不管胶片风还是工业风,全凭你当下的感受,一定不要吝惜你寻找的脚步和发现的眼睛。
作为棉花打包厂,平和多个消防喷淋系统,和现在的报警工作原理一致;老式防火窗,采取夹丝玻璃技术,哪怕失火玻璃也不会成片掉下来伤人;铁皮防火门、消防排水口等,都完好保存着。
现在的平和打包场内,已经陆陆续续有多家工作室落户于此,鹅社就是其中一家。
这是一间书店艺术馆,给爱书人一个小小的港湾,藏在一幢百年红砖建筑中,斑驳故事印满老墙,没有浮华媚俗,只有沁心的墨香。
店内还陈列许多复古物件,老式的胶片机、收音机、复古的冰箱和小电扇......和平和打包厂厚重的历史感交相辉映。
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各种艺术作品展,在充满历史风味的百年老建筑里,感受艺术的熏陶......
△目前正在展出的是青年艺术家谢琦的个人作品展
(Date:2018.9.21-2018.11.20)
历经百年风雨,见证老汉口近代工业兴衰,平和打包厂静立青岛路10号,看岁月流淌。
偏爱闹市中的净土
古德寺
古德寺之于武汉人,可能是一个隐秘而又神圣的存在。听闻过很多遍,却不见得真正成行。
在一个微风沉醉的秋日午后,我们一行人来到古德寺。它位于武汉的老城区江岸区工农兵路的一条巷弄内,并不好找。
古德寺不收门票,但是进门收点香火钱,进门处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售香劵处”小香劵8元、普香劵15元、高香劵38元。每人付了8元,慈祥的老奶奶给了我们三支香。
进得院中,四下细细转过,深感不虚此行。历经历史的沧桑之后,今日的寺庙已没有了当年的规模,被周遭的民居层层挤到中间,只剩一处一眼望得到头的院落。
左右是“二炮”部队和空军医院,前后是学校,远处是高楼林立的景象。被包围的古德寺,和闹市的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要不是楼房缝隙冒出几个异国风情的穹顶,行色匆匆的人很少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古德寺历史悠久,Z早可追溯到唐代,那时候就有5间土房子。到光绪年间,修建寺院,起名“古德茅棚”,取的是“心性好古,普度以德”的意思。
1901年昌宏法师接任方丈后,着手设计修建圆通宝殿,历经13年才竣工。
1912年,为感谢古德茅棚僧众在辛亥革命中救死扶伤,孙中山亲自到访,在此凭吊烈士。1914年,黎元洪亲自为寺庙书写题名,命名“古德寺”。
全寺的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半圆型拱券门框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方柱立柱,又依稀可见希腊神庙的风韵。
玫瑰花窗和多叶拱门框,分别采用哥特式教堂风格和伊斯兰建筑风格。而殿顶上的九塔,是中国道教风格。
很多外国大使来到这里,都对中国有这样一座多元风格建筑非常惊奇。它足以让人观赏半日,不管是主殿还是旁边的经堂,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精美。
古德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为汉传佛教唯一、世界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佛教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