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房事老王的
上周,武汉出台政策(其实还只是个征求意见稿),说要将新售商品房的装修纳入zf职能部门的监管。
消息出来,不少媒体替买房人欢呼雀跃,好像是敌占区的穷苦大众迎来了红军。
一位前知名记者针对这个消息写了一个出色的标题:5000的标准800搞不定了……
没有多会儿,这个标题的文章删了。可能是因为太夸张了。
确实太夸张了,收5000的精装修,800怎么能搞得定?怎么着也得900块!
2
对于这个征求意见稿,与媒体的解读不太一样的是买房人的反应。
有网友说,这个规定通篇是向着开发商的,质价相符、公摊是否计算装修收费等关键问题避而不谈。
还有调侃说出台监管政策动作迟缓,像是为前一批惊装修产品打掩护的。
购房指南的理解,拿出措施将新售商品房装修纳入监管,总体是个值得肯定的事。算是响应了民众的呼声。
既然不好玩了,那为什么要继续玩?
照着前一段时间的维权架势,结合楼市供需行情,2019年,精装修产品在武汉淡出主流,毛坯卷土重来成为主导,是大概率事件。
3
新售商品房大规模上精装修,其动因并不磊落。
不是因为买房人的消费升级,也不是因为开发商自我觉醒的供给侧改革和要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是因为开发商追求溢价、落井下石的暴利。
新售商品房推行统一全装修,并不是新鲜事物。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国家建设部门就多次出台过推行统一装修的文件,并且也进行多次过力度不小的推动。统一装修,节约社会资源、环保等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开发商并没有为之所动。因为,在过去10多年的楼市里,开发商没有做精装修产品的利益冲动。
但自16年开始的这波行情,让开发商打上了精装修的主意。用精装修来溢价。?
国家严控房价,实行严格的价格审批,房价失去了调节供需矛盾的基本功能。茶shui费上不了台面,没有办法大规模操作,正规的国有企业和上市企业还没有办法入账。
围绕房子能捆绑销售的东西不多,除了车位、家电、智能云生活,实在找不到其它更多的内容。
上精装修。2017年5月以前上的精装修,要价还没有zf管控,是严控房价的法外之地,动辄4千5千每平,而且一次性付清。开发商爽的不亦乐乎。
之后的精装修加价被纳入控制。2千起步,根据获批的房价对应加装修价。
要价被控制,就向内挖潜力。向控制装修成本拼命挖潜力。
于是,买房人就见识了各种绝世奇葩的精装修,纸板做门、全屋名牌材料官网查不到、施工水电走线不开槽等,不胜枚举,绝对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开发商做不到的。
小学体育老师就教过我们,资本是逐利的。在政策监管的真空期,开发商向成本挖潜力的潜能又一次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波行情下推出的精装修,只是一个机会暴利放大的措施和工具,是砸向正摇摇坠入深井的疯狂买房人的榨利石块。
4
但是,奈何春宵总是短暂的。谁都能意识到,疯狂的行情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一夜七次郎只适合短暂的春光。
但是,奈何这届买房的人民还是不行,喜欢维权,喜欢拉条幅、围售楼部,还喜欢聚集散步,要挟zf。尤其是不断曝出的各种奇葩惊装修,持续刺激着买房人的神经。
普遍认为,接下来两年,随着这批惊装修陆续交房,维权将会更加汹涌。
据说有不少温州商人已经在大规模备货白马甲。淘宝上,这一维权指定用品销量持续走高。开发商发现,惊装修这钱也不那么好赚,太闹心。
这一切之根源是,房价停涨了。而且,一两年内,房价再次上涨的预期还不明朗。下一波上涨周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
当供需接近平衡,甚至偏向买方市场时,精装修产品就缺乏了存在的土壤。尤其是刚需产品,突出强调上车门槛的,二三十万的精装修费用显得多余和那么不讨人喜欢。
既然如此,何必装精?
5
开发商普遍缺乏做好精装修的能力和经验。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下,如何做出性价比Z优的装修产品,这个技术含量已经超出目前很多开发商的能力范围。
到不是精装修做好有多难,是开发商普遍没有这方面的队伍配备和质量管控经验积累。相对毛坯,精装修产品需要把控的环节更多,战线拉得更长,自然出幺蛾子的地方也就越多。
消费端不买账、又缺乏暴利的空间,而且还不省心,那干脆就回到毛坯。跑得快一点,早点出货,回笼资金,现金为王,蓄势等待下一泼行情,是开发商的务实之道。
于是,市场又回到了毛坯主导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