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有一段话很扎心
陈奕迅的《十年》已经是15年前的歌了
Z早的QQ号已经是19年前诞生的了
电影《龙猫》已经是30年前上映的了
周杰伦已经39岁了
……
如果要说我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Z关键时期,应该是从1978开始的近40年了。四十年前经常断电,四十年后智能按键;四十年前昏灯如豆,四十年后夜如白昼……
40年在岁月长河里不算什么,但不管你是十几,二十几,三十几……看到下面的内容,一定都有感慨。
“40年前,车马邮件都慢;40年后,已被移出群聊”
40年前,人们还爱写信,开头“**同志”,落笔“此致敬礼”。你一来我一往,半月过去了,彼此总算知道了“你好吗?我很好。”
那时候追求姑娘,写信;互表心意,写信;两地分隔,写信……
给亲人写信,给爱人写信,给老师写信,给偶像写信……
多少年过去了,记忆可能模糊了,但是泛黄的信件却都给你记着。
80年代,开始有了BP机,用传呼台留言给对方。
你先要找到一个公用电话,然后拨通传呼台,告诉接线员:“帮我留言给****机主,告诉他,我在人民广场等他。”。这一系列的操作后,就开始漫长烦躁的等待了,他可能不回你,可能正在赶来......
再然后,我们有了手机,能直接给对方打电话了,也有了QQ、微信等各种通讯软件,发消息,语音,视频……当初费尽周折的联系,现在变得无比简单。
结婚了在朋友圈发电子请帖,想聚会了在同学群吼一声,过年才能见一次的七大姑八大姨,全在“相亲相爱一家人”里斗图……
“40年前,调频广播;40年后,‘你想听什么?’ ”
40年前家电一直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结婚Z高配置是“三转一响”,“三转”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
40年前,收音机响起“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着“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的却不止是人,还有我们听歌的方式。
小年轻们穿着喇叭裤,裤腰别着随身听,就是Z酷的打扮了。那时候人人掌握一门绝技:转磁带。
听完磁带的A面换B面,Z多也就20首歌……然后一个小东西的出现,让磁带、唱片市场大幅萎缩,还记得你用的第一个MP3吗?什么牌子的?多大内存?有哪些歌绝对不会删?
直到手机把“相机、游戏机、MP3”的功能都合并了,我们对感受音乐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了立体声、HIFI音质的概念,还得我们想听什么就放什么……于是出现了蓝牙智能音箱,而且它不光能听音乐,还可以控制家居,成为智能连接家居的中枢角色。
只是听歌越来越方便,金曲却越来越少,不失为一个遗憾。
“40年前,雪花重影;40年后,高清大屏”
40年前,谁家能有台电视机,那就是全村人的“希望”了。到了晚上,一群人挤在院子里,围着一台小小的,还动不动会因为信号问题,满屏雪花的黑白电视,从《上海滩》看到《射雕英雄传》。
那些蝉声阵阵的夏天,人们Z期待流动放映车来村里,在空地上支起幕布,全村人围坐在幕布前看电影。只是那时候环境嘈杂,听不清电影对白,幕布上的画面看的也不清楚,但大家还是看的津津有味。
偶有机会我们还能拿到一张电影票,去人挤人的电影院,和一群人一起哭一起笑。不过那些年走进电影院的机会还是太少,我们错过了1986年的《英雄本色》,错过了1995年的《大话西游》,错过了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