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引官窍人体有循环流动的气感
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和古老中医经络学说,都证明了人体官窍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开发出一个以官窍为主体的锻炼方法,改变官窍在传统养生项目中,当佐料胡椒味精撒的配角地位,充分发挥官窍的巨大潜力,为民众多增添一个锻炼“新品种”。为此,作者做了探讨尝试,花费九年时间,摸索出一套真正以官窍为主体的新锻炼方法。这套方法精于心,简于形,它以《黄帝内经》关于五脏开窍于五官和两阴的论述为理论依据,以道教内丹派周天功的精髓为练功法则,以湖南1973年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术为基本模式,从人体自身结构特点出发,去适应天地自然法则,从而实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内外和谐。这套方法Z大的优势,或者说Z大的特点,是能马上产生,立即复制,反复检验气感在人体胸腹腔内流动。其核心要领,就是在意念五官九窍与五脏沟通的同时,沿着人体脊柱S型曲线上下做吐故纳新导引动作,神奇的现象就会在你身上发生:肝明明长在右边,气却跑到左边,Z敏感点为左章门穴;肺明明长在上边,气却跑到右边,Z敏感点为右章门穴;心明明长在胸偏左,气却跑到胸中央,Z敏感点为膻中穴;脾明明长在腹左边,气却跑到腹部中间,Z敏感点为神厥穴(肚脐眼);肾明明长在后腰上,气却跑到前小腹下,Z敏感点为关元穴。(见图7、8)。
(图9)
神奇的气感反应不单纯是五个敏感点,而且是一个圆的运动。这个圆以神厥穴(肚脐眼)为中心,从左自右,按逆时针的方向不停的旋转(见图9)
脏腑气机升降循环图
(图9)
其实你导引每一个官窍,五脏之气都在不约而同的作同一个圆的运动,只不过你所感觉的气感有强有弱而已。这个神奇的现象是五脏六腑器官功能的反映,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表现。这一现象的出现,无意之中验证了中医左肝右肺命题的正确性,不是讲脏器的解剖位置,而是讲脏器的生理功能。二千五百年前,古人在《黄帝内经》“刺禁论”篇中就明确指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古人太有才了!导引官窍,五脏之气为什么发生偏移?又为什么会形成圆的运动?中华医学宝典《中藏经》已破解了这个难题,它说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以上的论述简单的说,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交换的总平台。神奇的气感除了以上说的外,还有更具体的生理反应。作者练功初期,打嗝、放屁、打呵欠频频发生,上厕所的次数也明显比以前增多。这实际是一种好现象,内脏器官在调理,生理功能在修复。打嗝、放屁是气血在流动,经脉变畅通;上厕所多,是清理体内垃圾,排污排毒;打呵欠是深呼吸,排二氧化碳,吸收新鲜空气,按当今Z时髦的说法是“增氧运动。”经过一个月的锻炼,这些症状明显减少。练功前,作者体质比较虚弱,曾患过青光眼虹膜综合症,胸膜炎,得过小中风,身体容易疲劳,时常患感冒,三天两头到医院。通过九年多的锻炼,老病未复发,新病未出现,连小感冒也很少得了,这得益于官窍的运用。总结这套养生方法的本质特点,作者定名为“周天开窍导引功”,有周天,人体气机才能升降;有开窍,人体气机才能出入。正因为如此,导引功才有养生的实用价值。2003年5月广州《武林》杂志采用了我写的“五脏通窍保健法”,2008年北京《武魂》杂志1、2期分别刊登我撰稿的“九窍导引养生功”。随后作者在香港萃辰国学产业化联盟举办的养生沙龙会上作过交流介绍,在武汉惠医堂理疗中心作过专题讲课。为了进一份社会责任,作者在高人的指点下对“周天开窍导引功”再次修定校正,不久将以《导引官窍能健康长寿》的续篇,即动作篇公开发表,与我有缘份的知音朋友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人类健康长寿的真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张少当
信箱:WuHanShaoD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