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正式入梅了,
太阳公公出门度假,
剩下雨水每天勤勤恳恳地“加班”,
并且日夜不停歇!
梅雨让“衣服没得干”的同时,
也加大了湿气入侵身体的机会,
让大家成为“湿人”一枚!
湿气会给你带来什么?
湿气从何而来?
>>>>
外界湿邪侵袭
久居于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从事经常需要下水的工作,如游泳教练;经常涉水淋雨,如追求自由与浪漫的小姑娘……这些都可能会受到外湿的入侵。
而Z近黄梅天的天气,更是制造了一个相对湿度较高的外部环境,稍不留神,湿气就进入了身体内部。
>>>>
湿浊内生
内湿的形成多与脾脏有关。脾主运化水液,喜燥而恶湿,所以脾的运化失职是湿浊内生的关键。若是饮食不节,三餐不定,多食肥腻,嗜酒饮冷,那就可能导致脾虚,从而出现内湿。
此外内湿的出现还与肺、肾相关。肺主通调水道,若是肺气失于宣降,亦可导致水道不通津液不布,内生水湿。脾的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且肾主水,若是肾阳虚,不仅会使得肾阳不化水液,而且也会影响到脾,使得内生水湿。
“祛湿”三部曲”
>>>>
饮食调养
三餐定时,少酒少辣少油,少吃经过油炸煎炒等高温加工烹制而成的食物!
可适量进食薏苡仁、赤小豆、茯苓等药食同源的祛湿佳品。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肺、肾经,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使用时将薏米炒制到发黄,可以减少它的寒性,让它的性味更平和。茯苓性味平和,四季可用,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助调治脾虚、失眠、心悸、水肿等证。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可利湿消肿、清热退黄。
原料:猪大骨、冬瓜各500克,薏米100克,茯苓50克,姜一小块,红枣数颗,枸杞一小把,盐少许。
做法:将薏米、茯苓、红枣、枸杞、姜(切片)放入砂锅,以冷水浸泡10~20分钟;猪大骨洗净入砂锅加足量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微火煲两小时后加入冬瓜再煲半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
作息调养
1 由于经常下雨,外出锻炼不是很方便,但是却可以做一些室内的小运动,比如在家里的地板上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或者是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站起身,认真地“扭扭脖子,扭扭屁股”。
2 开窗透气。尽管在黄梅天大部分房间中都会使人有水湿浸渍的感觉,但傍晚时分,适度地开窗交换空气是十分必要的。
3 阳光出现时,适当地晒晒太阳,有助于阳气的升发。
>>>>
经络调养
1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是“强身健体大穴”。
按摩方法:每天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发热的感觉。
2 大横穴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
身体湿气少一点,幸福快乐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