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汉川杨林沟镇,盛产一种黑陶 -“杨林乌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我们的记忆里,70~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几乎每家必备,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再烧制,直到今天,在地方ZF和民间艺人的努力下,再次将这门即将失传的黑陶制作手艺重现于世,目前已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林乌壶”属于中国黑陶其中的一种-细泥黑陶,一般来讲,采用渗炭工艺制作成的黑色陶器称之为“黑陶”。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馨、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黑陶和黑砖瓦一样,它对技术含量、火功硬度、密封程度,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它经过千百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和时间的磨砺,仍保持完好如初,中国的万里长城,故宫的地砖、古城墙、古民居、秦砖汉瓦,有哪一处不是黑色的,黑陶和黑砖瓦都是窑中炼制,稍有闪失,将前功尽弃。
严格来讲,泥土烧制的黑色陶、砖、瓦,远比其它颜色难得多,又耐用得多,这是几千年历史给出的结论,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杨林黑色乌壶,又不能等同于黑砖瓦,采用“水渗、掩蔽”的粗简方式,因乌壶通体较簿,对乌壶的开山祖师提出严峻的挑战,祖师们通过水浸、水渗屡试屡败,Z后研究出窑体灌沙、薪火适中、瞬间掩蔽等独特的烧制工艺,这是黑陶比红陶性价比高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们痛心的是,撑握这门传统工艺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因本行业辛劳苦累,再无后人问津。朋友们,若干年后,你们手中拥有的其貌不扬的“杨林乌壶”,也许成为文物,这不是天方夜谭,长此下去,事将必然。
我们的黑陶乌壶,永远无法与机械模具产品相比,但我们承载着中国“黑陶文化”的厚重历史。
我们的黑陶乌壶,永远无法和当今工艺品媲美,但纯手工制作彰显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楚韵陶坊-老匠人 陈团员
张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