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育儿

如何搞定不听话孩子

7回复 阅读 793

平等沟通、接纳感受——《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读书笔记


很多父母肯定有这样的感觉,小宝贝们出生的时候十分可爱,让人爱不释手,每天都抱着亲不够。随着他们的成长,学会了坐、爬、咿呀咿呀的叫,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可爱。但是到他们2-3岁的时候,我们的小可爱就突然变成了小麻烦,要他们吃饭他们非要玩,要他们坐着非要站着,总之就是要他们做什么偏不做,不让他们做什么却非要做。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因为小朋友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在成长,2-3岁的时候心理到达了人生第一独立期,认为自己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所以喜欢说“不”,什么都想自己来,但是自理能力还没有跟上心理的发展,所以有些事情想做但做不好。但是这个时期也是孩子身心都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积极的心态,为他们以后成长为一个自信、自立、有责任感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孩子相处,Z核心原则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要把孩子看做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尊重孩子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要想着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要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沟通交流。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够与孩子有效的进行沟通呢?关键词有3个:共情、引导、放手。

 

一、共情,接纳孩子的感受

我们家长日常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经常否定他们的感受,以下的对话应该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孩子:“我不喜欢吃青菜”

家长:“青菜很好吃啊,怎么能不喜欢吃呢,小孩不能挑食”

孩子:“我不想上幼儿园”

家长:“幼儿园那多小朋友一起玩,多好玩啊,怎么不想去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不自觉的否定孩子的感受,要孩子听我们的,按我们的感受去做。孩子在他们的感受不断被否定的时候,就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而且不断的被否定还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错的,从而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家长要明白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对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试图去理解他们的感受,与孩子产生共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理解。当然接纳孩子的感受,不代表一定要认同孩子的感受,更不是要放纵孩子行为,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要受到限制。

 

接纳孩子感受的技巧

要全神贯注的倾听,不要心不在焉的听。全神贯注的倾听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心不在焉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家长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可以更容易的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可以更准确的表达出他们的感受。

要以关心的态度简单的回应,不要总是提问和给出建议。以关心的态度,用“哦……”“恩……”“这样啊……”来回应孩子,可以一方面表明家长在认真倾听,一方面帮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提问、建议甚至是指责就会打断孩子的思路,让孩子的注意力从表达自己的感受转移到了回答问题、分辨建议和逃避指责上来。

要说出孩子的感受;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感受得到了认同。否定孩子的感受会让他们产生挫折感。

要用幻想实现孩子的不能实现要求;不要用逻辑去解释孩子不能实现的要求。当孩子想要一样我们没有的东西时,如果我们从逻辑上跟孩子解释为什么没有,常常是越解释孩子哭闹得越厉害。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仅仅是对理解他们的需求,而不一定是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引导,规范孩子行为

虽然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行为,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自尊心和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让孩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让孩子能够自信、自立的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是引导孩子行为的前提条件,在这2个前提条件下,家长还需要使用一些技巧来引导孩子行为

 

(一)引导孩子行为的万能公式:描述+感受+提示+希望/选择+承担后果

孩子行为需要我们引导的时候家长首先不要指责、辱骂、威胁、命令孩子,这样会让孩子的产生抵触情绪,精力从问题转移到与家长的抗上面来,这样不利于对他们行为的引导。可以用万能公式:描述+感受+提示+希望/选择+承担后果,一步一步的引导孩子行为

第一步:家长可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情况或者是看到的问题。仅仅是描述,不带任何的评价,避免任何的指责或者埋怨,可以让孩子把精力集中到问题上来。避免使用“你……”的语句。

第二步:家长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是明确表达自己不满的立场。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也通过这种方式,言传身教的指导小孩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尝试用“我……”或者“我觉得……”这样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给出提示。提交尽量的简明明了,避免长篇大论的说教。

第四步:明确的说出家长希望孩子怎么做,或者给出几个选项让孩子自己选择。也可以用请孩子帮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希望。

第五步:让孩子自己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通过承担后果,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二)及时有效的表扬

孩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者是有好的行为时候要及时进行表扬,及时有效的表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但是有时候我们越表扬孩子孩子却越拒绝,觉得我们不是真心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表扬孩子也需要技巧,需要使用描述性的表扬,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使用“你真棒!”之类的评价性的表扬。家长们需要真正的看到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描述(不评价)出家长所看到的或者是家长的感受,还可以用一个词总结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让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性的表扬以后,可以自我表扬,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这样比简单的评价性表扬的效果要好很多。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多子女家庭,家长不要用比较去表扬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得到的表扬必须建立在另外一个孩子的批判或者是失败上,那样他们长大以后怎么可能团结起来,互助帮助呢。

评价性表扬:你这个画画得真棒!

描述性表扬:我看到你的画上面有红色和蓝色,还画了圈圈和线条,这些颜色和图形搭配起来让我感觉很协调。

评级性表扬:收拾了玩具啊,真棒!

描述性表扬:你玩完了玩具以后,把玩具都放回了原来的位置,这个叫做收捡。

 

(三)尽量少对孩子说“不”

父母生硬的对孩子说“不”会挫伤孩子的热情,孩子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攻击,下意识的就会进行反抗。这个时候家长一味的顺从孩子肯定是不行的,要运用一些小技巧,通过别的方式,而不是生硬的“不”来达到既坚定自己的立场,又不至于招来孩子对抗的目的。

1、给出提示。

孩子:我能出去玩吗?

生硬的回答:不行。

给出提示:我们5分钟以后就要吃饭了。

2、接纳感受。

孩子:我现在还想在这里玩,不想回家

生硬的回答:不行,必须现在走。

接纳感受:我看出来你不愿意走,还想玩很长时间。(带他离开的时候)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谁都不愿意离开。

3、描述问题

孩子:现在能带我去公园玩吗?

生硬的回答:不行,等一下

描述问题:我想带你去,问题是等一下有人要来我们家

4、给出前提条件。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我能去看电视吗?

生硬的回答:不行

给出前提条件:当然可以,不过你要先吃完饭才能看

 

(四)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自我实现语言”的现象。如果你给一个孩子贴上了“淘气”的标签,他就会开始认为自己天生就是淘气的,慢慢的淘气这个属性就会深入到他的潜意识里面,每次淘气的行为就会强化“淘气”这个标签,反过来“淘气”这个属性又会影响他的行为,Z终他就真的变得很淘气了。所以父母看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不仅会影响孩子如何看待自己,还会影响到孩子行为,因此父母一定要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如何既帮助孩子,又不让他们陷入到一个标签中呢?有一个万能的短语“等你准备好”,这个短语让孩子知道他感到不自在的事情家长不会强迫他们去做,但是也不希望他们永远都不去尝试,在他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由他自己决定是否去尝试。

贴标签:“他不爱吃青菜”

万能短语:“我相信,等你准备好了,就会尝试这个青菜的”

 

(五)解决问题的终极技能

时候孩子有些不好的行为会一再出,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解决问题的终极技能了。这个技能的每个步骤都很简单,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家长们要转变自己的态度,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个“问题”来纠正,不能有“家长总是对的”这种想法,要花时间坐下来,和孩子分享彼此的真正感受,和孩子一起想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这里要用到前面讲到的共情的方法,讨论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评价。可以用“我想你大概觉得……”开头。

第二步:说出家长的需求和感受。这里要简单明了,不要长篇大论。

第三步:与孩子一起找出各种解决方法,并且列出来。这个时候要保持头脑开放,对任何一个方法都要避免评价和论断,把所有的想法都先记录下来。

第四步:与孩子商量,挑出哪些方法双方可以接受,哪些孩子或者父母不可以接受。这个时候要平等的和孩子商量各种方案,不要说出贬低的话,比如“这个办法太笨了”,也不要指责和讨论以前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假设将来会发生的事情,只聚焦于当前的问题

第五步: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转化成可以付诸的行动。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转化为详细的行动计划,这样才能跟踪执行。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出现问题时候,首先在态度上不要对抗和指责,应该聚焦于解决问题。在互相尊重、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表达各自的感受和需求,特别是要认真倾听,与对方产生共情,接纳(不代表认同)对方的全部感受,不要急于评价和否定对方。通过沟通和协商,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行动。

 

三、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立

家长们大部分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是如果要求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听我们的,那他们就会逐渐形成对家长的依赖,从而离独立自主越来越远。只有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和失败的经历中成长,他们Z终才会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人。家长们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成长。

(一)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取的权力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经长大,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这些选择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家长不仅要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力,还要尽可能的创造一些场景让孩子自己选择,比如可以问他们“喝一杯牛奶还是喝半杯?”“穿红色的衣服还是蓝色的?”

(二)尊重孩子的努力。

时候有些事情我们帮孩子完成比孩子自己完成有效率得多,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孩子自己努力的完成,孩子靠自己努力去完成才会有成就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有时候……会好些”这样的提示性的语言代替直接动手帮助。

孩子完成前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他们说“这个有点难哦”来鼓励他们。如果成功了,孩子会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可以增强成就感。没有完成,孩子也不会太过沮丧。

(三)别急着告诉答案。

孩子提问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可以用把孩子问题反问回去的方法,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

(四)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不毁掉孩子的希望,不让孩子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梦想和为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标签

多沟通 科学育儿 育儿分享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得意妈宝咖 为人民服务

感谢分享哦

得意鸡肉卷 为人民服务

yunianh 高中一年级

感恩分享

conzales 大学一年级

竟然被推到app的首页了 以后还会更新的内容。文章也会发到我的公众号,baby_2_book,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conzales 大学一年级

conzales 大学一年级

conzales 大学一年级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