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壮士
10月25日晚,蒋下令,主力西撤,闸北留下一只孤军,死守上海。
他在苏州河前线的讲话中说,
“有一个根据地,非得命令,就该效死勿去,与敌人死拼到底,使各国认识知道我们****军人有为国而死的程度和精神。”
于是,第88师派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坚守苏州河以北的四行仓库。
**这支队伍的就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
这是一个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易守难攻,粮弹充足。
它的西边、北边已经被日军占领,南边与公共租界隔着一条苏州河。
26日,临危受命的谢晋元,会同第一营营长杨瑞符,边打边撤。
为迷惑日军,他们对外说,八百人。
后来,他们被世人称为“八百壮士”。
第524团是一个加强营,本来有800人,但经过蕰藻浜一战,全部战死。
他们多为湖北保安团的团员,年轻,缺乏作战经验。
那一年,他只有22岁。
双目失明的他讲起那段往事,依然铿锵有力。
利用大豆、小麦的麻袋,将其层层垒在仓库的大门和各层的墙边上。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日本不太敢用轰炸和炮击。
万一轰炸不准炸到租界,就会引起英法美的不满。
投鼠忌器的日军只能采用步兵地面作战的方式。
英美记者坐在河边的咖啡馆,一面喝咖啡,一面看着对岸中日激烈交战。
租界的民众不顾流弹横飞,为军人鼓掌助威,提醒他们注意日军的偷袭路线。
这样的场景,是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闻”。
一个懂得军事旗号的人自告奋勇地向对岸打旗号,问他们需要什么要紧的物资。
对方回答,什么都不要,只要一面。
后来,租界的童子军团杨惠敏把4米长的**裹在身上,冒危险进入仓库。
受到“八百壮士”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请求参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不会亡,不会亡,你看那英雄谢团长。不会亡,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这首壮歌咏流传。
10月31日,镇守4天5夜,打退了日军6次进攻,这支孤军赢得了支持和同情。
但,他们收到了全员撤退的命令。
因为仓库东南方有两个大的煤气罐,一旦炮火偏离,便会危机租界民众。
于是,公共租界当局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从人道立场下令撤退,避免无谓的牺牲。
“他要我们撤退,我们不能撤退,我们死守,我们不能撤退”。
战士们不想退,他们要继续鼓舞中华儿女。
但为了顾全大局,谢还是接受命令。
当天24点,谢下令突围,趁着天黑冲过苏州河上的垃圾桥。
此时,狡诈的日军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桥头。
“八百壮士”用尽所有的武器,压制敌人火力,拼命往对面的租界跑。
谢是Z后一个撤离出来的,当时他已经泪流满面。
被解除武装后,军人被运送到胶州路孤军营。
放下握了几日都不曾松手的枪,战士们的脸上写满了茫然。
“这些人拿着德制步枪、德式钢盔,他们满脸是泪,激动得浑身颤抖,发出了好像受伤的动物一样的吼叫。”
按照约定,他们原本可以离开租界,但因为日本的压力,租界把他们圈在孤军营。
在那里,谢晋元被收买的叛徒给杀了。
至此,军队全部退出了苏州河北岸的阵地,上海市区再无一支军队。
虽然淞沪会战失败了,但它在抗日战争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日军曾狂妄道,3个月灭亡。
但,淞沪一战就打了3个月。
它挫败了日本zhong央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打碎了日本的如意算盘。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共赴国难,不怕敌人,不惧死亡。中华***的血性、气节充盈在每一个国人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