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陪会孩子洗完澡,等我终于一个人坐在桌前的时候,不由慢慢回忆起这场话剧的种种。
是对过去的缅怀,是对《逆行》者的歌颂,是对未来的期盼。
因而,即便时间已晚,我还是想趁印象鲜明时给这部剧写上我的理解。
疫情后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有一些想要尽快走出,不再想体会其中种种困苦;有一些想要尽力缅怀,愿意接触各种题材回忆过去。
我看过上海援鄂医疗队的纪录片,看过科技馆美术馆以及几个博物馆的抗疫展。
话剧,是这其中Z特别的一种。因为他的表达鲜活却又含蓄,简练却也打动人心。
《逆行》的故事从热闹的武汉开始,一群少年与广场舞大爷大妈们的互动就差点让我红了眼眶。是,那以前,我们应当是那样。
随后,进入到剧中主任医生的家庭,他初查出不治之症正想要换种方式陪伴家人时,疫情发生了。
也许因为不是医护人员,疫情期间也幸运的没有家人生病,前段的叙述我并不能很好的感同身受,但也能够感觉到剧中人物的无奈与坚决。
直到某个家庭失去顶梁柱的那一刻,亲人高喊着逝去亲人的那一刻,那种哀恸无以言表。
我们在武汉,我们知道那时的情况只有更甚之。诚如主人公刘主任所言:病毒夺去的每一个生命对一个家庭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面对越演越烈的现状,他们不能退,他们不愿退。医护人员们全副武装坚决的背对观众向舞台内侧走去。
图片来源于意友:姜一添。
这个场景,很震撼。脚步声,宛若孤注一掷的灯光,已经一个个坚挺的背影。
我们在武汉,我们知道那时的医护人员们并没有多少时间表达太多。不论是Z初的茫然困惑惊慌,还是而后的困苦悲伤绝望,直到Z后的胜利,他们一直都在。
话剧也没有忘记其他《逆行》者的身影。他们中有社区志愿者、志愿司机、快递员、社区工作者……一些简单的场景勾起的恰恰是多数人曾经熟悉的场景。
图片来源于意友:YoLo
我自己也做了一阵社区志愿者,跟着单位同事一起,亲身感受了一线工作者的不易,深刻了解现实中的他们面对Z多的往往是质疑。
但这些困难都没有困住逆行者的脚步,他们遵循着心中的信念,共同期盼着城市的恢复。
在国的支持下,在逆行者们持之以恒的抗争后,76天,武汉迎来了阶段性胜利。
看着剧中康复待隔离的人们向医护道谢,坚持要看看对方的脸,拍下她们的样子。
我们在武汉,我们知道这些在当时不可行,当时的她们依旧全副武装,用Z刚强的外表,Z柔软的言语送康复者们踏上新的人生。
也正因为是话剧,才能如此直白的实现愿望,让这份感谢的心情更加厚重。
临近尾声,各行各业的人们依次出来念白,铿锵有力的话语结尾都是一句:那时,我在武汉!
图片来源:我自己(拍的这么渣也只有我自己了)
那时,我在武汉。这一句包含了多少情绪,很难一言蔽之,所以听起来才那样震撼。
武汉回来了吗?他回来了,依旧华美绚烂,依旧生机勃勃。
武汉人回神袄冒?有滴回鸟,有滴再也回不鸟。
但生活还要继续,我们还需要坚持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图片来源:我老公
剧终谢幕,掌声不断,既是致敬各位演员老师,也是致敬万千逆行者,更是致敬经此一疫仍旧鲜活的大武汉。
其实剧中还时不时有些好笑的桥段,关狠了想出克过个早之类,只不过反手就是一个煽情,就成笑中带泪了。
大家在窗户前唱国歌、隔空找人吵架、口罩戴久了勒出痕迹的面庞……太多细节,总有一处能打动人心,能勾起你的回忆。
我想话剧的魅力也在于此,他不似纪录片完全写实,也不同电影效果卓群。他就是用场景变换与演员的声情并茂,用短短两个小时演绎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
感谢得意提供的这次观剧机会,让我再一次缅怀过往,提醒我莫要忘记珍惜,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