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身后,寒山寺的钟声又在敲响,笑看前世苦海迷梦人,今生世间功利客……
游访寒山寺,如果冲着《枫桥夜泊》而来,你或许会感到遗憾,因为彼时的意境早已在红尘浮华中销尽。
但如果你没有来,那更是一种遗憾。因为寒山寺的钟鼓、碑刻、寒拾问答已穿越了云烟缥缈的江南。
匆匆门前客,沧桑;
悠悠夜归人,无常。
图片
#1
钟声阵阵,好似仍难以震醒世间迷幻客
曾几何时,寒山寺的钟声成了我心中的向往,那缠绵的冬雨让一个异乡学子更加思念亲人。岁末到寒山寺听钟声迎新年,是我大学的“必修课”。伴随着钟声,离回家的日子就越近了!我愈发感知唐朝诗人张继的那份寂寥与悲凉。
时光,在坐看云起的一盏清茶中流逝;梦想,在闲数落花的岁月中守望。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览阅了世间的悲喜迷茫,今年春节再游寒山寺时便添了几分沧桑。
古刹的钟声还在回荡,但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寒山寺早已物是人非。那暮鼓晨钟不仅没有敲醒天下名利之客,而不远千里而来的芸芸众生,大多数抱着升官发财,世代福泽的梦幻。
那些远离故土,抛却世态繁华的僧众,在青灯长伴中,在泛黄经卷里,是否感受到如瑟瑟江风中冷月般的人生无常?在日复一日的人潮过往中,你们能否冲破重重迷雾,找到真正解脱众生的佛法,能否找到抵达彼岸的“客船”?
此时身后,寒山寺的钟声又在敲响,笑看前世苦海迷梦人,今生世间功利客……
#2
碑刻斑驳,书法赏鉴中境界层次立见分晓
我挪步到寺院的历史长廊,映入眼帘的是《枫桥夜泊》的历代名人的碑刻,“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繁华浮生不过是一梦的沧桑。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也曾临摹过名家碑帖,融入粉墙黛瓦中,对临摹《枫桥夜泊》更情有独钟。赏鉴过不少碑帖,的确感到中华文化魅力无穷。立意笔墨抒发着书者的独特风格,一张一弛映照出其内心的悠然意境,犹如目睹那山川、河流、翠竹……迷者,追寻了清风,守望了明月,依旧颠倒梦想;悟者,翠竹假山皆是悠悠般若道。
诸多碑帖中,寒山寺珍藏的是清末著名学者、书法家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堪称一代名作。其行楷字体一气呵成,古拙中透着飘逸清新,碑额也透着丝丝古韵。遗憾的是意境并未悠远,或许这是一介文人面对风雨飘摇的家国,有着力不从心,有挂碍故有恐怖。他能表达的或许是内心那份忧国忧民的煎熬,所以再好的碑帖也无非是一席斑驳陆离的旧梦。
对于碑帖,我一直在寻找更让人焕然一新的惊叹。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某日我在《大师传》里突然看到佛陀当年书写的《枫桥夜泊》,这才是我要找寻的大成之作。
该作品以行草入笔,墨色枯润达至圆融一体,自然中流露着龙蛇气象,整篇作品气韵灵动,一气呵成;老辣的笔法苍劲中透着绝美,大气磅礴的险峻中流露着温雅,无为意境中不染半点尘埃,烟火脱尽却不弃人间冷暖。这幅作品乃至高圣品,是般若中流露出来的五明展显,绝非凡夫大家可望其项背。每每临摹,自感意境天然,苍穹与尘埃之隔,让我羞愧难当!
#3
不明真谛,
寒拾问答成了某些人的“心灵鸡汤”
越过长廊,穿过“般若门”,好一处江南园林式的道场!寒拾殿是寒山寺中独具的风景。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这是人们心中吉庆祥和的象征,还是人们对佛菩萨无量慈悲的肤浅认识?
悠悠岁月中,寒山、拾得两位巨圣德早已离我们而去,他们留下的“寒拾问答”教化着芸芸众生,我一直神往;遥看梁柱上的那面古铜镜,虽照见红尘众生的人间百味,却照不破末法时期的颠倒梦想。
熙熙攘攘的人相继而来,磕一个头,上一炷香,念一句佛号,却不明正法所在,这是末法时期众生的悲哀,然而人们却迷在其中尚不自知。
图片
站在桥上,看着河水流淌,望着林木苍郁,我心中有朗月清风。愿众生别再颠倒梦想,在忙忙碌碌中暂且停歇片刻,从《了义佛旨》中追寻修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