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一所大学非常非常感兴趣。虽然在昆明只存在了短短的8年,却先后培养了近200名两院院士,知名校友有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寅恪、华罗庚、冯友兰、胡适、陈寅恪、梁思成等等大家,真可谓群星璀璨,光芒万丈。大家一定猜到了,那就是西南联合大学。
如果你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当时南下到达昆明最短的路线,是乘船到香港,再中转至越南海防,随后搭乘滇越铁路进入云南。真的是千里迢迢,翻山越岭。
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上述三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共分为文、理、工、法商、师范五个学院,26个院系。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对学生也是倾囊相授,诲人不倦。
而本书的作者许渊冲,是当代翻译界泰斗,也是北京大学教授,这本日记记录了1938年到1943年许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求学期间所写的日记,包括从师问道、读书交友乃至思想成长的轨迹,其中还有大量图片,弥足珍贵。立体展现了一代翻译泰斗青年时期的精神风貌,从中也可管窥西南联大这所传奇名校的风采。
看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所大学不拘一格,宽严相济,而又鼓励自由创新。就像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所说,“教育就像一个人游泳,只要能游到对岸就行,谁来游、什么姿势都可以,这样才能出人才。”战乱时期,警报响起就迅速躲起,警报解除就立刻上课,让那一代的学子非常珍惜学习时光,不但爱国热情高涨,更将满腔热血投身到学习之中,是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也为祖国后来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生活条件好了,学习条件好了,但却很难再重现当年这所学校的传奇了,不过仍然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