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84年前林徽因写给女儿的信!一个孩子能见到的最大世面,其实是父母

9回复 阅读 585

75年前,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在清华创办了建筑系。


同年,17岁的女儿梁再冰报考该系,以两分之差落榜。

这事,对把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建筑事业的梁家人来说,丢掉的不只是长女的理想,更是家族的情怀。

于是,梁思成林徽因按照相关程序,申请复核女儿的试卷。结果证明,确是答题失误。

Z终,梁再冰与清华失之交臂,转身去了北大西语系。

梁思成林徽因,只能将“子承父业”的想法,寄托在儿子身上。


当时15岁的梁从诫,出身建筑世家,自是耳濡目染多年。

又恰逢父亲在清华建筑系任主任之职,他跟在父亲身边,系统而专业地学习了大量的建筑知识。

林徽因看来,儿子考上清华建筑系、继承衣钵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毕竟儿子的名字,就是取自夫妻俩共同喜欢的建筑大师李诫。

从诫,意即追从李诫,专心建筑。

没想到,三年后,历史重现。

投考清华大学的儿子梁从诫,又与建筑系录取线差了两分。

林徽因再次申请复核试卷,发现有几道试题,是儿子故意答错的。

卷面上,梁从诫还写了一行小字:

“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那一刻,林徽因久久未能回神。

她原以为,自己和丈夫长达十几年向儿子灌输建筑知识,规划他的建筑师梦。儿子从未表现出丁点排斥,且成绩斐然,他是喜欢的。

到Z后,竟是作为父母的他们,一厢情愿了。

从震惊、难受,回归平静、醒悟。林徽因梁思成儿子好好沟通后,决定放下执念,让他自由选择心中所爱。

“你不必成为父母的骄傲,只需要诗意地活着,然后去做你想做的事。”

梁从诫转而进入北大历史系,后师从历史学家陈翰笙先生攻读世界史研究生。

在历史学和环保领域,终成一代大家。
很多人谈起林徽因,总要提一句她和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之间的情感绯闻。

可看了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故事,我只觉得这位被误读已久的女性,诠释了Z高质量的家风与家教。

不仅是洒脱放手让儿子逐梦历史学,还有不久前冲上热搜的,她因卢沟桥事变,写给女儿的书信。


1937年,梁再冰尚不满8岁。

林徽因不管女儿能不能读懂字中深意,仔细写了好几页嘱托。

林徽因致梁再冰手稿,1937年7月

第一句话,她写,“宝宝,妈妈不知道要怎样告诉你许多的事,现在我分开来一件一件地讲给你听。”

然后从第一,写到第十,一一列出。

前几点她向女儿交代了自己和丈夫在外探寻古建筑的行踪,第六,她向女儿解释战乱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

“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一次日本人同我们闹什么。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

笔墨Z浓重的第七,林徽因女儿强调家国大义。

“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

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再就是关心女儿,叮嘱她:


“你做一个小孩,现在顶要紧的是身体好,读书要好。”



写给女儿的信:


第一,我从六月二十六日离开太原到五台山去,家里给我的信就没有法子接到,所以你同金伯伯、小弟弟(指金岳霖和梁从诫)所写的信我就全没有看见(那些信一直到我到了家,才由太原转来)。


第二,我同爹爹不止接不到信,连报纸在路上也没有法子看见一张,所以日本同中国闹的事情也就一点不知道!


第三,我们路上坐大车同骑骡子,走得顶慢,工作又忙,所以到了七月十二日才走到代县,有报,可以打电报的地方,才算知道一点外面的新闻。那时候,我听说到北平的火车,平汉路同津蒲路已然不通,真不知道多着急!


第四,好在平绥铁路没有断,我同爹就慌慌张张绕到大同由平绥路回北平。现在我画张地图你看看,你就可以明白了。


请看第二版 第三版(原信如此。附图标号为① ②)


注意万里长城,太原,五台山,代县,雁门关,大同,张家口等地方,及平汉铁路,正太铁路,平绥铁路,你就可以明白一切。


第五,(现在你该明白我走的路线了),我要告诉你我在路上就顶记挂你同小弟,可是没法子接信。等到了代县一听见北平方面有一点战事,更急得了不得。好在我们由代县到大同比上太原还近,由大同坐平绥路火车回来也顶方便的(看地图)。可是又有人告诉我们平绥路只通到张家口,这下子可真急死了我们!


第六,后来居然回到西直门车站(不能进前门车站),我真是喜欢得不得了。清早七点钟就到了家,同家里人同吃早饭,真是再高兴没有了。

第六(原信有两个“第六”),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一次日本人同我们闹什么。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现在两边兵都停住,一边在开会商量“和平解决”,以后还打不打谁也不知道呢。


第七,反正你在北戴河同大姑,姐姐哥哥们一起也很安稳的,我也就不叫你回来。我们这里一时也很平定,你也不用记挂。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第八,你做一个小孩,现在顶要紧的是身体要好,读书要好,别的不用管。现在既然在海边,就痛痛快快的玩。你知道你妈妈同爹爹都顶平安的在北平,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过几天如果事情完全平下来,我再来北戴河看你,如果还不平定,只好等着。大哥(指梁再冰的大表哥)、三姑过两天就也来北戴河,你们那里一定很热闹。


第九,请大姐(指梁再冰的大表姐)多帮你忙学游水。游水如果能学会了,这趟海边的避暑就更有意思了。


第十,要听大姑姑的话。告诉她爹爹妈妈都顶感谢她照应你,把你“长了磅”。你要的衣服同书就寄来。


妈妈


抗战时期,林徽因为在空中战死的弟弟写悼词,年幼的梁从诫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怎么办?”

林徽因的态度,和写给女儿的书信一样,平淡又决绝:

中国读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战时半流亡的日子里,一位母亲能够如此平静地向儿女传达这种“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冷风中”的大义与家国担当,这是撼动人心的民族气节。

而一双儿女能在各自领域大有所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林徽因的启蒙。

林徽因、梁再冰、梁从诫


03


16岁,林徽因跟着父亲林长民游欧时,从父亲那听来三条“指令”。

“第一,要增长见识;第二,要学习领悟父辈的胸怀和格局;第三,要扩大眼光,养成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而后成家立业,她将这三句期许谨记心中,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孩子幼年之时,她就带着他们一起看书读报。讲米开朗琪罗、贝多芬;读《猎人笔记》、《战国策》。

还买了大量的书要求孩子去读,并且会以自己的作品和对文学的理解来代替稚气的童话,像对成年人一样去陶冶孩子的心灵。

梁再冰和梁从诫的眼界和格局,乃至读书习惯,自小就卓越出群。


闲暇的时候,林徽因便带着他们去故宫、天坛等地游览,见世面。


夏天,她还带着孩子们一起游泳,培养兴趣,增强体魄。


其中Z能影响一双子女的,是在艰辛的生活里,母亲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逆境,都压不跨,折不断。

全家因战乱从昆明逃亡至四川的小江村李庄,彼时深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依旧挺着决心,半坐在床上,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籍,为《图像中国建筑史》的书稿做补充、修改、润色文字。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梁再冰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和百科全书,北大毕业后到新华社工作,做职业记者。

后又与丈夫一起被先后派驻到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驻外记者工作多年,直到1991年退休。

她在文章里写,“母亲教会我们勇敢,教会我们乐观,教我们在强敌面前不能失了中国人的气节和风骨。”

梁从诫在当了4年的历史老师后,因时局被下放到江西农村劳动改造。后创办《百科知识》杂志, 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为挽救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奔走呼号。

他把联系方式印在剪成一小叠的废纸上,当作“名片”。

70多岁,无论是上街买菜还是去政协开会,都是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行天下。

就连获得菲律宾颁发的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时候,他还是穿着20年前的一双旧皮鞋去了现场。

他说:“这个国家是我们的,地脏了,总得有人扫吧。”

他说:“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林徽因的才气,是靠骨气支撑的。

而这样的母亲,就是子女看得到的,Z好的教育。



04


中国传统家庭,鲜少会有家长鲜明地对孩子表达爱意,林徽因不一样。
儿子出生,她写下那首经典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带着喜悦,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福。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对于女儿的教导,她严肃之余,满是用心良苦。

“在中国,一个女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她的家庭。许多人都做了岁月的奴,忘记自己当初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别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禁锢了双脚。真正长存于世的美,从来不止于皮囊,更是一个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立和智慧。”

林徽因是母亲,是良师,更是益友。

女儿承了父母的秉性爱看书,为了防止孩子过度用眼,她就画了一只戴着眼镜看书的袋鼠,并在旁边落字调侃女儿

“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个漫画隔个适当的距离,否则,Z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


战争加上病情,在李庄的那四年,是林徽因情绪上Z抑郁的时期。

但她在病榻上,依旧会为两个孩子朗读她旧日的诗、文。

也常常读古诗词,在读到杜甫和陆游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家祭无忘告乃翁”,以及“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她总会露出那种悲愤和忧愁的神情。
可身处陋室,她也有能力让日子漾起涟漪。

把别人废弃的木板拾回来,收拾干净铺在地上。

在靠窗的墙上,打造出一把简陋的小书架,上面放着在旧书店淘回来的册子。

梁再冰回忆起妈妈,笔触间满是倾佩。

“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弄得,我们当时的屋子很破,她每天就大把大把的野花往家里花瓶里放,整个屋子特别温馨,可爱。

她就是这样,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把自己搞得像模像样。”


无论世人如何诟病、抹黑林徽因的情感经历,都掩盖不了她的灼灼风华。

她是参与设计国徽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家。

她是抢救濒临停业的景泰蓝工艺的清华大学教授。

她在“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的情况下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符文雕饰。



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尊称为“先生”的杰出女性之一。


林徽因的一生,和她亲自培养出来的两个孩子,就是她Z绚烂的作品。

1942年在病榻上林徽因梁思成、梁再冰等合影



05


梁从诫曾撰稿一篇,回忆林徽因

开篇第一段,他写了这么一段话:

“今天,读书界记得她的人已经不多了。老一辈谈起,总说那是三十年代一位多才多艺、美丽的女诗人。

但是,对于我来说,她却是一个面容清癯、削瘦的病人,一个忘我的学者,一个用对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的母亲。”

时间跨度近百年,这句话仍然受用。

为人父母,Z难的便是“委屈”自己与孩子站在同等的高度。

“平等的友谊”和“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是这个时代的孩子Z大的奢侈品。

也许我们都能从林徽因的故事里,寻找到独到的见解。

别忘了,

某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资料来源:
梁从诫:《倏忽人间的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梁再冰:《我的妈妈林徽因
纪彭:《草根行者梁从诫:身上流淌着祖先的血》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3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WHY19730103 博士一年级

她长得真漂亮

蓝色理想888 禁止发言

内容被自动屏蔽

江城水晶 得意号

敬佩!

莫生气 初中三年级

你不必成为父母的骄傲,只需要诗意地活着,然后去做你想做的事

owenf123 硕士二年级

她的字,要是给现在的老师看到了,会要重写吧!纯属有感而发,不是故意说她写得不好

cigarette 硕士一年级

才华横溢

湛蓝的水 超级意粉

长得真是漂亮

我是Sarah 大学三年级

故宫台阶上那张照片太有感觉了,气质超群

月夜枯叟 硕士一年级

真的是很有意思。。。

孩子不大 就叮嘱他们要开拓视野,增加见闻有利于未来改造社会。。。现在好像还有这样的家长吗?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