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今天看到一个移民故事, 转贴一下

17回复 阅读 961

上海加拿大,过来人谈移民七年体会


近期因为上海疫情,陆续收到四五个朋友问在加拿大的生活感受,因此我总结了一家人在多伦多7年的体会和日常,以单纯分享衣食住行和生活感受为主,给考虑移民和正在办移民朋友一个参考。


概括一下我的情况:本人,87;老公,84;有个五岁娃。


关于工作

(来加拿大之前,我们曾在新加坡工作生活3年)

对于技术移民来说,工作是根基,老公是芯片开发(国内211硕士),来加拿大后非常好找工作,两周就接到offer,一个月内拿到四个offer,都是大厂。所以,从事IT/芯片等技术工种的朋友基本不用愁,英文不好也没关系,只要认真准备,10万加币base的工作很容易找。


至于我自己,在银行做风险控制,英国小硕,虽然不像老公那样很快有offer,但也在两个月内找到满意的工作。现在已经第六年了,工作蛮轻松,如果去公司就是8:00-4:00,一年最多加班两次。虽然收入比老公低一半,但是10w也是有的。因此,对于国内做 IT / 数据 / 风控 / 工程 的朋友,只要好好找工作,一定会有满意结果的。


我们这个收入虽然无法和大牛比,但每个月也有结余几千刀,如果不是对工作有极高追求,来加拿大还是蛮合适的,收入稳定让人觉得安心,因为至少可解决85%以上的烦恼。即便在国内从事专业性不强的工作,来这边只要不挑剔,也蛮容易找到工作。过一个不错的生活。因为即便是超市、咖啡店、餐厅的工作,收入相较国内也不低,就看你愿不愿意。至少在我看来,在这些地方工作同样是体面的工作,因为加拿大对勤劳的人都一视同仁,劳动者都是受尊重的。我自己身边就有这类工作的朋友,同样都是能供得起房子和开着不错的车,反倒是那些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到头来生活就是一团糟。


关于衣服和化妆品

加拿大民风较淳朴,国民不太追求fancy的生活,穿这块,大多讲求舒适,不像国内,消费主义盛行,总让人挑花眼。在加拿大,最常见就是休闲风,大家喜欢上身各种运动或户外品牌的衣服(例如哥伦比亚、北脸、安德玛、roots、Lululemon等)。我对名牌没什么追求,上班也就穿优衣库、Zara、CK、Aritzia这类北美常见的服装品牌,背的包也很日常,如coach、Kate spade。不过自从疫情以来,几乎都在Costco买衣服了,在家工作两年多,发现时尚的尽头原来是Costco。


对于护肤品,我也没有什么追求,平时也就用用Fresh、契尔氏、露得清、碧欧泉、bodyshop之类,彩妆的话,也就平时上班画个眉毛、加个眼线,一般就是兰蔻、雅诗兰黛打折的时候买一套,管用一年。


关于出行

刚来的时候对于3刀坐一次公交很是舍不得,不过在一切稳定下来以后,和大多数身边朋友邻居一样,一家子配两台车。车价总体比国内便宜,就是保险比较贵,一个月每辆车平均需要200刀。


关于住房

我们六年前来加拿大刚赶上房价高速发展时期,当时觉得贵,现在回过头来,惊觉至少涨了60-70%。但就算经历了疫情两年的暴涨,这边住房跟上海比还是便宜太多!我记得当年结婚跟老公上海买的中环两居室(新房)现在差不多怎么都要上1000万人民币了吧,但同样价格在多伦多不错的区域可以等价换个双车库别墅。并且这里的贷款政策还是蛮宽松的,首付两成就可以,不像国内那么繁琐。而且多伦多在买投资房方面对老实报税的人有比较友好的回报,租售回报率也比上海高蛮多。当然甘蔗没法两头甜,租客还是比较难搞的(这边政策偏向于保护租客),这时候就需要好好甄别。


平心而论,住房这点的确是这边舒服太多。我家在朋友之中属于“差不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也生活得相当舒适。四个房间、四个卫生间、一个地下室,还有后院可以放个凉亭和户外餐桌,夏天可以邀请朋友来家里BBQ,小孩还可以玩水气球、蹦床,其乐无穷。老公对绣球花和郁金香有偏爱,春天总是痴迷园艺,有点回归田园的感觉。


一点感悟

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心态是决定因素。找工作的那两个月,每一天都度日如年、悲喜交加。所谓的“调整好心态,不要患得患失”,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我比较奉行一点:得意时不骄傲,失意时不气馁。


我从高中开始住校,读硕士那会儿第一次去英国,需要自己处理所有事情,再到新加坡的三年,我已经锻炼出一身本事,自认现在去任何一个陌生国家都不会感到恐惧。在这期间,老公给了我很大支持,还有家人,妈妈的无微不至与爸爸的无条件支持,让我拥有开阔眼界也学会温柔待人。

我们来多伦多,一开始住在地下室(在一个素未蒙面的远房亲戚家,并没有收我们租金),冬天的地下室蛮冷,老公晚上帮我暖好被窝让我睡下,虽然过去六年,还是记忆犹新。后来我们找到工作就租了一个半独立的两房住所,租金700刀一个月。

其实换一个国家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算是大事,如果大家正在考虑自己适不适合,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1 我为什么要移民: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为自己,是我自己选择了自己更向往的生活方式,刚好孩子也会受益。

2 夫妻双方是否一条心:同进同退,如果这是我们为我们家庭的决定,无论怎样我们一起承担。如果一方特想一方不愿意,会给以后的不顺利埋下争吵的伏笔。

3 什么是我可以接受的起点:每个人都有自己接受的范围,在我看来只要是付出劳动都是一个完美的起点。

4 什么是自己认为的滋润生活: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标准,遵从自己内心做选择就好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2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听海涛的声音 得意号

你只见一般有钱的和很有钱的往国外跑,见过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往国内跑的没?见过老外到中国签证被拒哭天喊地甚至不惜偷渡的没?见过哈弗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剑桥牛津的学生以跑到北大清华武大华科读研读博为荣甚至自掏腰包每年上百万学费的没?

没哪个国家是天堂,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度让你便宜占尽,但起码的逻辑要有。人都会权衡利弊,要相信有钱人,有文化的人起码不傻。早两年上海北京的房价高的时候,我知道的有的外企员工借去海外工作之便,先熟悉海外情况,争取工作一段时间,就能直接留在海外,再择机把北京或者上海的房子处理一两套,直接在日本或者自己工作的国家花钱置业一套。差价几百上千万落袋为安。大富大贵肯定不现实,而且也存在文化、社会融入的问题,但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冷暖自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多些理解和包容,过分敌对仇视一切的思维只会使国民思维狭隘尖酸刻薄,并不有益于自身的进步和强大。

本帖最后由听海涛的声音编辑
中年之后 高中二年级

知道两家做土木的。一家17年移民。 另一家十年前移的, 但老公一直在国内赚钱, 两年前离开国内去团聚。两家踩点都踩得很精准。现在两家的工资收入都有近二十万了, 没上文中的IT 高, 但也不错了。

萌萌de麻麻 硕士一年级

曾经一个26岁的少年给我说,你觉得国的街道都很干净吗?一样也有脏的。算24这道题是他出给我的,没有人答得上来,对他来说是普通体。名校是不一样,当然是比武大华科至少高一个档次的,我觉得我配不上他。思维意识角度都不一样,当然他是去过,我遇到的问题他都能帮我解答。

amy@me 初中三年级

持续关注,盼楼主持续更新

xcc001 硕士三年级

武汉信息还是闭塞了,2019年去北京游玩,跟几个亲戚朋友碰面发现北京但凡有点门路的都在搞移民,条件好的移民欧美,再就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实在不行就泰国、越南。当时觉得很震惊,现在想想,人家是有眼光

Fzmailyl 大学一年级

比不来,想提升一个阶层都不可能了,只能过好现在的小日子,唉。

protel99se 高中三年级

现在IT行业的黄金期已经过了,需求在萎缩,大厂都在收缩。 芯片相对纯软件业受到的冲击相对少点,但也不及前几年,尤其这几年美帝搞芯片限制,中国这个最大的客户被打压,只好大力搞国产替代,进口需求被大幅压缩,海外的几大芯片公司,高通、博通、迈威目前用人需求都很低迷。 新加坡的芯片产业基础很强,当年要收购高通的博通就是新加坡的,可是被川普截停了。现在总部也迁回美国了。

中年之后 高中二年级

比2021年, 现在IT是不如。不过2021年太火了, 各个大厂都扩招了30~50%. 现在算正常状态吧。现在EE类IT类大学生二年级的实习工资都有5~6万, 三年级的实习工资更高。有几年实际工作经验有技术的找个十万的还是可以的。当然俩口子二十万也就是个普通生活, 毕竟现在大城市好点的独立屋的房价都在150万以上了。楼上那对夫妻30万的收入工薪阶层里算是比较好的了。

中年之后 高中二年级

而且美帝蕊片行业也没有太受影响。英伟达领涨美国股市, 不停的创新高, 和蕊片相关的大厂股票最近涨得都很好。

河蟹 博士后

kan kan ...

喜欢自由 硕士二年级

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些人在外面生活得怎么好,还在国内发帖干嘛,想让国内人出去跟他们竞争开卷吗?有本事的人在那里都混得好,没本事你出去就能发财吗?

听海涛的声音 得意号
xcc001发表于 2024-01-11 07:06 武汉信息还是闭塞了,2019年去北京游玩,跟几个亲戚朋友碰面发现北京但凡有点门路的都在搞移民,条件好的移民欧美,再就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实在不行就泰国、越南。当时觉得很震惊,现在想想,人家是有眼光

北京上海深圳,一方面收入高,另一方面房价高,卖一套房可以大几百上千万到手,给自身移民提供充足保障和“弹药”。武汉房价低,卖一套只有300万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卖房移民就相对困难得多。

其实移民的选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具备条件的,职业所限、社会关系所限等等。我认识好几个江浙沪的小五金厂的厂主收入客观,但是工厂又不能搬走,供应商、客户等业务关系都在大陆,所以即使有想法也挪不走。有的是把子女先送出去留学,后面的事暂时做观望处理。

本帖最后由听海涛的声音编辑
hydrinsk 博士二年级

还是那句话,有本事、智商情商都在线出去才能立足。。。当然,这样的人就算在国内也不会差到哪里。。就是个选择问题。。

飞天小毛兔 大学二年级

我只想了一个问题。

她真的,永永远远和这个***没关系了。

难道她内心里真的如她写的这么的生意盎然吗?

当然,获取的代价一定是失去。

至于那些既得利益者都倾向于移民,那个抛开不谈。是什么样的动机,恐怕外人没法得知。

fred8801 硕士二年级

如果 不能 移民,,就千万不能生孩子,一个是 中国的  养育成本 全球前三。。


第二,教育大纲严重 朝纲, 害死一堆孩子 和 家长。。。

所以,只要能力 和本钱够, 移民 肯定是好事 。。。。

一个 埃塞俄比亚 的 护照  都比  中国大陆的护照 值钱, 自己想吧 。。。

云开雾散否极泰来 博士后

内容被自动屏蔽

纯水岸,东湖 高中一年级

你们只看移民人数,是谁向谁移民多,就知道哪个好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