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学童

【家长课堂】转★推荐★给父母的50个忠告-大家一起来学习!!

11回复 阅读 2463

本帖Z后由 叮铛宝贝-童画 于 2012-1-8 14:44 编辑

看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文章及书籍,觉得很受启发,转来给意粉们共勉。。

这个帖子是我这一二年来收集的育儿早教书籍电子版的下载,感兴趣的妈妈,爸爸们可以去看看。

[教育] ★☆经典育儿书☆★(电子版-MP3故事)陆续填添加中!-----妈妈们请关注!(1.20更新)

参考链接:http://www.deyi.com/thread-232413-1-1.html

★推荐★给父母的50个忠告

父母的50个忠告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蕴含了世界上Z快乐、Z有效的教育奥秘,那就是所有父母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爱让每个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在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赏识教育就是要将这种爱延续到孩子成长的一生,普及到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赏识教育是Z神奇又Z普通、Z新鲜又Z古老,是每个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发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教育宝藏,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法宝。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请发挥我们集体的智慧,共同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

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成百万上千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造福三代!

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2.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好农民不让Z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Z“差”的孩子自卑!

  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3.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我女儿周婷婷自幼双耳全聋。到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出路只能是上聋哑学校。我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终于觉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教育的奥秘就是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虽然婷婷双耳全聋,但是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已蕴藏在女儿幼小残疾的身体里。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把我沸腾的父爱,化作一阵阵春风,只管播种,不问收获,永远坚信我的女儿行!奇迹出现了,婷婷上了正常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3岁美国硕士毕业。而我我这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也破天荒地成了所谓的教育专家。

孩子生命成长的道路就象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高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1000次跌倒,我们都要坚信孩子能1001次站起来!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4.寻回教育宝藏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为什么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是好孩子,没有一个坏孩子,百分之百成功呢?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奥秘呢?

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我们想到孩子未来清晰的口语;孩子走路歪歪倒倒,我们想到孩子未来矫健的步伐。那个时候,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能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父母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反映了世界上Z基本的教育规律,原来,这种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过程,充满着无私的爱,体现了积极的心态,隐含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因为这种爱,心态和信念,让每个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于一种快乐的,幸福的天才状态。

“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意识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Z有效的,Z快乐的教育宝藏!

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5.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往往不太会爱。爱孩子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孩子的秘决是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都仿佛隐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逼出“坏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有好状态。不懂爱 ,爱变害。现在一些教育悲剧是父母不懂孩子,违反规律地教孩子,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压苗阻长”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让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无知的“爱心”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

  6.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懂孩子的奥秘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唤醒好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孩子,一片爱心反而变成害,会逼出坏孩子。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就像农民种庄稼庄稼长势绿油油的,没有好收成都难。

父母有好思维就能唤醒好孩子,有坏思维就会逼出坏孩子。好思维和坏思维的本质区别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父母孩子的优点看成百分之九十九,孩子被赏识,即使批评,孩子也知道你是为他好。百分之一是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永远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成功教育的结果是噢醒好孩子,失败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7.先觉醒,后唤醒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父母孩子的态度一旦发生改变,孩子的命运将产生巨变

  婷婷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讲,当时我看了一本名为《幼儿才能开发》的书,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用教孩子说话的方法,1年内培养出700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想铃木先生能把智力正常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我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婷婷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交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只要长大有口饭吃,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就能眼闭了。而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在我女儿幼小残缺的身体中。

希望天下父母通过我觉醒后教育女儿成长的经历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天赋,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父母孩子的态度一旦改变,孩子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8.强迫只会换来抵抗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有此父母孩子学习,像不像要老母鸡吃米?求知本来是人世间Z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近下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被破坏了!

兴趣才是Z好的老师,不要只盯着分数。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9. 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Z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求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未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 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Z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一些正强化,少一些负面强化。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Z大的需求---赏识。孩子父母的赏识激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10. 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以为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恢溜溜的,以为尽到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就能成为天才。

11. 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

贵州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就是这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却3次下毒,Z终把 父母活活毒死在自己面前!为什么?

我到监狱去探望他们,看着她们单纯可爱的样子,黯然泪下,是父母自己不懂孩子,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要他们为天下父母写一段话,她们流着泪写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像朋友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理解孩子,孩子Z需要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她们当年所有时间都被爸爸妈妈控制得很死,没有丝毫自由的她们求爸爸妈妈:“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自由?”妈妈火了:“你们要自由,就和那些穷孩子一起去过吧!”啥都有,没自由的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BZ。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其实父母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给得太多。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像翘翘板一样,严重失衡了!

12. 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父母用近乎神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自己都不完美,却想让孩子完美!孩子不能被唤醒就是因做好孩子太累太累了。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往往不允许失败,跌一跤也不行。孩子犯一次错误,一次考砸了,老师,同学,甚至爸爸妈妈都瞧不起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累呢?因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早开有早开的美,迟开有迟开的美,各有各的好,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可父母缺少“花苞心态”,别人的花开了,我们的花还没开?掰开来,结果成了死花!

父母对待孩子不能苛求完美,对待成绩差的孩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要让好孩子感到太累,允许孩子犯错,心灵舒展的孩子才真正受学习,学习起来才有后劲!

13. 大拇指,竖起来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

我身上的其他肌肉都不发达,惟有大拇指肌肉特发达。女儿从小到大,只要我在她身边,我的大拇指总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父母习惯用食指对孩子指指戳戳;别的孩子都那么聪明,你怎么那么笨?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而许多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一次我在一所工读学校作报告,一位满脸泪痕的母亲对我说,“周老师,如果早几年听您的报告,我的儿子就不会进工读学校了,我那时不知道教育孩子要竖起大拇指。”母亲悔不当初:“为了让儿子专心做作业,我们什么哄吓招数都用过了,还是不灵。Z后一招,儿子做作业时,我和他爸轮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逼他。结果学习没上去,倒把孩子逼进了工读学校。。。。”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为我们竖起大拇指!

14. 优点不说不得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孩子的无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也有疯枝(缺点),父母抱怨的目光盯着不长果实的疯枝,疯枝就会疯长,父母赏识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Z后硕果累累。

父母习惯性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希望孩子动作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得到了强化。往往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15. 豆腐嘴,铁心肠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脾气犟。其实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结果。

父母批评起孩子来,嘴巴象刀子,丝毫不在乎孩子的尊严,孩子一哭二闹,父母又心软得像豆腐,再苛刻的要求也满足。于是孩子从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发现:原来爸爸妈妈都是纸老虎!孩子无形生命营养不良,就会转向有形生命索取,这也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对父母的物质要求越多的原因。“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赏识教育的“跷跷板原理”,孩子有形生命的一端高高翘起,而无形生命的一端严重下坠,孩子的心理失衡了。

赏识教育提出: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要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原则就像高压电,说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态度要平静而理智,而不是践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绪伤害孩子。

父母嘴巴不节制,用发泄情绪对待孩子,不坚持原则,则他们在孩子面前是毫无威信可言的,他们只能教育出任性,顽劣的孩子。

16. 把挫折,当存折

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给孩子人生的智慧;把挫折,当存折,化苦难,为宝藏。

一个小姑娘,刚学溜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还是摔得四脚朝天,小女孩伤心地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优美的姿势。这时,一位大哥哥把她扶起来,亲切地说:“小妹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从现在起,你准备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学会了。”

于是,小姑娘勇敢地站了起来,1次,2次,3次。。。。。

每多跌一跤,小姑娘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数到第21次时,小姑娘再也不用往下数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

不害怕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了一步,因为孩子已经看清了失败的本质,现在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挫折是人生Z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婷婷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17. 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是从古至今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人上人,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用成功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容易自满;失败了,又没有后劲。看成绩,论名次,让大多数孩子都沦为了人下人。人下人的孩子很压抑,他们都感到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有些孩子只是成绩好,就以为一好百好,成了人上人,目空一切,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有些孩子一会儿人上人,一会儿人下人,这样的孩子更痛苦,就像玻璃杯,一会零上40度,一会零下40度,搞不好就会BZ,小小年龄变成了人外人。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的孩子,都是你恨我,我恨你,恨来恨去恨自己,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社会不满,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我恨你。

赏识教育提出:把成功,作驿站,每次成功,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休息点。

成功容易停止,而成长是一刻不停的。孩子的一生,都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

父母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孩子的生命状态就舒展了。

18.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玩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爱玩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只能生产匠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师都是玩出来的。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玩泥巴,也是一种学习。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Z好的教育。玩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更加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贪玩而给孩子任何的指责,这是一种罪过。孩子博览群书是贪学习,玩电脑也是在贪学习。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玩分开了,把学习变成了苦,孩子就害怕了;好些父母还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压抑成了强化,禁止反而是一种诱惑。玩,就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学,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学。这样才符合教育的规律。

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Z好的老师。

19.重过程,轻结果

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一时的学习成绩和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

父母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往往过分看重分数这个芝麻,而丢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是好孩子”这个西瓜。

父母经常把“考了多少分?”挂在嘴边,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惩罚孩子),结果将教育异化了。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话就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心结”,我会千方百计帮他化解。我始终让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情好,就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舒展。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科学的,孩子学习得开心,生活得快乐,成绩好是必然的。

教育孩子按规律,有好过程不愁没有好结果。

20.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多少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疑惑。

这好像是问:农民能不能拔庄稼?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一定高;那么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肯打,孩子成绩一定好。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懂得规律,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因为根断了,没有生命力。

同样打出来的好成绩,也是假的好,孩子在恐惧中学习,甚至是恨学习。这样的学习好,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没有后劲。

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把打孩子,骂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我们敌父母的教育孩子真应该像农民种庄稼的态度:要按规律

whkqw87666999 小学三年级

沙发 哈哈哈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本帖Z后由 叮铛宝贝-童画 于 2012-1-24 23:54 编辑

★叮铛宝贝★ 童画馆,祝妈妈宝宝们新年天天开心,龙年大吉哦!!

珍儿 高中一年级

受益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在美好的童年能够无忧无虑的画画,玩耍,这是大人们所能给孩子的Z珍贵的东西~!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大家一起来学习!!

若尘雨蝶 硕士二年级

学习了!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 得意免费体验课报名电话:13971312951 刘老师

参考链接:http://www.deyi.com/thread-197209-39-1.html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叮铛创意美术 大学二年级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