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0月17日消息,支付宝推出的理财产品余额宝自上线以来,就备受关注。而近日有余额宝用户反映其4万元余额宝存款被莫名转走,令众人再度关注支付宝余额宝的资金安全问题。对此,支付宝方面回应称,余额宝确实存在被盗风险,但被盗风险率为十万分之一,比交通事故的概率还要低。
10月12日,余额宝用户黄先生反映称,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余额宝中的4万元被转走,且警方尚无法受理他的报案。据黄先生讲述,他在余额宝中存放了30万元,为了保证资金安全,他设置了多重安全保密措施,诸如手机密令、数字证书等等。此外,黄先生也强调,其家人并不知道他的余额宝的账户密码,且电脑近期也并未染毒。
然而即使在如此安全的环境,以及多重安全保密措施的保护下,黄先生余额宝中的4万元不翼而飞。整个过程中,黄先生并未收到任何有关资金变动的短信或电话通知。一直到支付宝相关工作人员发现其余额宝账户出现异常,电话他本人,黄先生才知道自己的余额宝中有4万元不翼而飞。
余额宝资金莫名不见,令余额宝的资金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不少用户均表示担心支付宝的风险管控能力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将钱放入余额宝中是否真的安全。对此,支付宝方面昨日作出了回应,称余额宝确实存在被盗风险,但被盗风险率为十万分之一,低于交通事故。
支付宝方面表示,经调查用户余额宝被盗一事,初步判断与被害者身份信息泄露以及短信被劫持有关。支付宝提醒消费者应关注自己的信息安全,若发现手机异常(如长时间未收到短信等),需及时联系运营商处理。
此外,支付宝方面还表示称,余额宝一旦发生被盗事件,将会通过盗用险由合作方平安保险全额赔付给用户,而余额宝盗用险的理赔方式类似于交强险。
尽管支付宝方面认为其在风险管控上已将风险降到了Z低,但还是有不少人士认为,支付宝需进一步加强资金安全体系方面的管理。毕竟,即使资金损失率是十万分之一,但以目前支付宝共有8.5亿注册账户来说,受影响的用户以及损失的金钱都不会是个小数目。
新闻2:
32亿张银行卡陷安全危机
卡在手里,钱没了。遇到这倒霉事儿的不止赵洪琛一个人。不久前的一天,赵洪琛人在北京郊区,他那张几乎未用过的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信用卡如常躺在家里,工商银行95588客服电话却发来短信称,他用那张卡在网上消费了230元。
赵洪琛去银行要求拒付这笔款项,并未如愿。而且在去跟银行交涉的短短两个小时里,赵洪琛就碰到了跟他有类似情况的3拨人:“其中一位大妈的情况是,她还没收到信用卡,却已经先收到1000多元的账单。”
当我们把视线从这一家工行网点移向全国,会发现赵洪琛并不孤单。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层出不穷,而赵洪琛看到的这些人及其遭受损失的金额,在银行卡被盗刷的群体中都只占很小的比例。就在今年7月,广州的一位朱女士的储蓄卡被盗刷金额高达596万元。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今年第2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2.25亿张。这个数字在上个季度末是31.02亿张。
3个月,1亿张卡,银行发卡的速度惊人。银行卡所遭受的危机也同样惊人。如此多的银行卡,需要怎样的技术升级、责任分担机制和法律体系,才能度过安全危机?
盗刷多因卡被克隆
“目前银行卡被盗刷的原因主要有3种:一种是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泄露客户信息,一种是银行卡遗失或被抢,Z后一种就是银行卡被克隆。但以Z后一种情况居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业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宪铎告诉记者。
在广东省高院此前召开的克隆卡民事纠纷法律问题座谈会上,广东高院相关负责人透露,2011年广东省因银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人民银行投诉的数量是2010年的近9倍;今年1~7月,广东省各法院新收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因克隆卡而引起的纠纷数量上升Z快。
来自广东省银监部门的消息称,2011年以来,银行卡克隆案件数量及金额在翻倍增长。仅2011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广东省分行涉及克隆卡的投诉高达1280件,涉及金额2919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9倍和5.7倍。2012年前2个月相关投诉已达425件,涉及金额667万元。
“那么多银行卡被克隆,技术基础就是现在中国使用的银行卡普遍是磁条卡,即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将液体磁性材料涂覆在卡片上或将宽约614mm的磁条压贴在卡片上而制成的卡片。”李宪铎说。
磁条卡曾因信息读取简单、成本较低,而被普及使用。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磁条卡被克隆的手段也随之跟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盗刷磁条卡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甚至可以说盗刷银行卡是轻而易举。如果在百度搜索中键入“银行复制器”,即可发现有很多兜售克隆卡设备的帖子。
“一套设备包括银行卡信息采集器、复制器、摄像头、空白卡等,只需要8500元,可无限量复制磁条卡。”一位自称兜售新型银行卡复制设备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在王先生口中,复制银行卡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要先找人在POS机或ATM机上安装采集器和摄像头,只要磁条卡从采集器的读卡槽里通过,磁条卡的资料就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摄像头会拍下相应的密码,然后用复制器制作卡片并刷卡即可。
在目前已经告破的案件中,基本上也都是这样的作案流程,只不过作案的主体不同而已。
垄断是换卡迟缓根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3年,中国就已出现团伙克隆银行卡的案件。这也就意味着,自那时起,磁条卡的安全隐患已经出现。
然而直到去年3月11日,央行才通过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推动芯片卡的普及工作。意见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均应为IC卡,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发行金融IC卡。
在这种要求之下,直到近日,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
等部分银行才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芯片卡的更换工作。而此前大多只是针对高端客户的试点。
反观全球,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就已启动换卡计划,即把磁条卡更换为安全系数更好的芯片卡。2006年英国率先全面完成,目前欧洲已全面完成。
“芯片卡成熟度很高,普及芯片卡的国家虽然没有完全杜绝盗刷情况,但盗刷率与使用磁条卡的国家相比已大大降低。”国际著名金融分析研究机构银率网分析师告诉记者。
那么缘何这么多年来,中国仍未完成芯片卡普及计划?
“成本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山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陆军告诉记者。
陆军透露,很多银行觉得,芯片卡的成本较贵。且更换芯片卡后,为了适应芯片卡的功能和技术标准,很多ATM机等设备也需更新,会花去高额的成本。
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组数据:目前磁条卡成本是1元/张,而芯片卡成本平均是20元/张。
也有银监会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要将磁条卡全部升级为芯片卡及配套的ATM机,需花费1000亿元的成本,推行难度很大。
“但银行利润那么高,更换芯片卡的成本其完全可以承担。而且银行过于注重短期利益了,长远来看,更换芯片卡是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以及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谁率先启动了芯片卡更换工作,其实是对市场的又一次争夺。”陆军说。
银行很少主动担责
银行很早就知晓了磁条卡的风险,但10年来却迟迟不启动技术更新工作,导致诸多人的资金安全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银行卡因被克隆而遭盗刷的情况,银行作为发卡方因未识别伪造卡而导致客户损失,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单位,明知道磁条卡有安全隐患,但由于成本的问题不愿意消除这种缺陷,给金融消费者造成损失,不仅要承担一般的赔偿责任,而且根据侵权责任法还要对消费者进行惩罚性赔偿。
“而且技术总是进步的,只要证明银行卡使用的技术有漏洞,而银行未能及时弥补漏洞,银行就应承担责任。”邱宝昌说。
但现实并非如邱宝昌所愿,带着垄断头冠的银行事实上很少在盗刷中主动承担责任。
银率网分析师告诉记者,如果银行卡被盗刷,若持卡人没有起诉银行或采取其他手段,基本上有密码的借记卡的卡内损失都是个人承担,很难被追回;而对于信用卡来说,部分银行对信用卡有失卡保障服务,即当持卡人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如果第一时间申请挂失,银行对于挂失前一定期限内盗刷导致的损失进行赔偿。
记者查看各个银行的服务内容发现,并非所有银行都有全国性的失卡保障服务,如工商银行只针对深圳、上海等部分地区的牡丹卡用户提供失卡保障服务。即便是在推出了全国范围内失卡保障服务的银行办卡,客户也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能享受该项服务,比如很多银行只针对在境外发生的盗刷情况进行赔偿,且赔偿金额多有上限。
在信用卡遭受盗刷后,赵洪琛曾多次跟工商银行沟通,申请款项拒付。银行方面告知其在申请后30个工作日才能通知他是否能拒付。然而不到3天,230元就已经被划走,此后银行劝赵洪琛先把盗刷的信用卡欠款还上,以后再返给他。
“事情过去两个月,工商银行除了持续告诉我,盗刷产生的230元欠款在一直生息外,款项能否退回,尚未给出明确答复。”赵洪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