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

[转]《盗梦空间》(Inception)浅析 (含剧透,未看者慎入)

20回复 阅读 3686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willyizi 硕士二年级

我还冇看。。。但是我也看不懂你在说什么。

有人出没 博士后

一、故事线索

  (仅限于影片“呈现”给观众的;可能读解出的“另外”故事不算)

  首先,什么是inception?其本意是“开始/开端”,在本片的语境里,它是指让一个念头在你脑海里生根发芽。所以,如今流行的中文译名没有一个贴切的,就算是《奠基》也不恰当,你总不能说“让一个念头在你脑海里奠基”吧?多别扭。个人推荐你记住英文片名就行了;不过为了方便交流,以下还是沿用大陆引进译名《盗梦空间》。 

  影片开场是日式会馆里柯博(Cobb)与老年斋藤(Saito)会面。这一幕其实是影片Z后实施“种梦”的Z后一个阶段,从故事时间顺序上并非Z先。但因为人设与场景的近似,导演将它放在时间逻辑上的第一个场景之前,是有意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一开始就在你脑海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很多观众一开始就这样被编导敲了一闷棍,但你得坚强些,不能气馁,得赶紧让脑细胞极速运行起来,因为接下来它们会经历更严峻的考验。)

  (影片故事开始之前还要提一下背景故事:雇佣柯博团队的,是Cobol Engineering,虽然没有细节介绍,估计也是一家涉及能源的“巨公司”。在对付斋藤之前,他们之前就雇佣柯博、企图从斋藤手下一个叫金田(Kaneda)的首席工程师那里窃取商业机密,但因为金田压根就不知目标计划,那次行动失败;柯博团队转而针对斋藤本人,而金田还被扣押在Cobol Engineering的总部——这一切都记录在先于电影发行的漫画书里。)

  电影的故事时间,是从柯博(影片里他有时也被叫成Dom,因为他的全名是Dominic Cobb)、亚瑟(Arthur)、纳什(Nash)的盗梦团队针对斋藤(在电影中是全球能源巨头Proclus Global的老板)的一次掘梦(extraction)行动开始的。这是个两重梦境,现实层是在“和谐号”高速列车(开玩笑的,别当真,影片没有明确指出当时地点,疑似日本)的车厢里,下一层梦境是在不知名动乱地区(疑似非洲,因为都是黑哥们),纳什是这次行动的建筑师(Architect),也是第一层梦境的宿主(Dreamer,叫“主梦人”也行);再下一层梦境是日式会馆,主梦人是柯博,目的是从保险柜中偷出机密文件(也就是现实中斋藤脑海里的商业机密)。

  可惜,这次掘梦行动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1)第二层梦境中,柯博潜意识投射的小甜甜茉奈莉(全名Mallorie Cobb)出来搅局,破坏了计划步骤;2)斋藤在第二层梦境里故意遗漏机密的细节,也表明斋藤受过某种“反意识侵入”的训练;3)纳什在设计第一层梦境的地毯时考虑欠周全(本来是羊毛地毯的弄成了涤纶质地)、让斋藤意识到自己还是在做梦,从而再没有挖掘秘密的可能。

  失败后的团队从列车撤离,纳什分散离开,柯博与亚瑟住到酒店,准备逃离(因为Cobol Engineering公司不允许失败,会派人来搞掂他们)。柯博在这里给美国的家人(主要是一对儿女)打了个电话,影片在这里第一次展示柯博转陀螺来测试自己是做梦还是醒着。

  正当柯博与亚瑟准备撤走的时候,斋藤找到了他们(纳什事先被斋藤抓住并招供了),给了柯博一个诱惑性的选择:如果柯博可以帮斋藤做一单——将“解散集团”的点子植入斋藤的Z大商业竞争对手(一个名为Fischer Morrow的能源帝国)新任继承人罗伯特费舍尔(Robert Fischer)的意识里,斋藤就可以帮忙搞掂柯博的犯罪记录从而使后者可以合法进入美国与子女团聚。

  出于对子女的无限思念,柯博接了斋藤的单子,开始招募团队成员。基于纳什失败的教训,他首要的是召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好让这次梦境的环境设定无懈可击(Z好的梦境应当是个迷宫结构)。柯博和亚瑟到了巴黎,柯博找到了丈人爹麦尔斯(Miles),后者引荐了萝莉设计师阿莲(Ariadne)同学。经过一番测试,柯博觉得阿莲这小妞虽然不是啥波霸但还挺有才的(后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画出了一个圆形的迷宫图)。柯博带她做了一番梦境体验,阿莲展现了她天才般自然的设计才能,柯博也她解释了合梦、盗梦、种梦、梦遗、梦见伟大领袖、梦见解放全人类等的原理与机制。因为茉奈莉再次出现在梦境里,这里影片第二次展示柯博醒来后旋转陀螺来测试现实。期间阿莲觉得这玩意儿有些危险而有意退出,不过Z后还是抵受不了能充分发挥她创造才能的诱惑而回归团队。

  柯博认为这次任务还需要一个比一般窃贼更牛叉一些的Forger(伪装师),于是到了蒙巴萨(Mombasa,肯尼亚第二大城市)找到伊姆斯(Eames)。不过,蒙巴萨也是Cobol Engineering的地盘,柯博一到就被Cobol的人盯上,经过一番007似的追逃,柯博和伊姆斯与“恰到好处”赶到的斋藤会合。

  一番讨论之后,大伙认为要达到足够深沉稳定的多重梦境,团队还需要一位牛叉的药剂师,伊姆斯向柯博推荐了同在蒙巴萨的约瑟夫(Yusurf)同志。该同志积极拥护三俗精神,在自家地下室开了家“鸳梦同温”的“梦之家”。为了展示他药剂支持梦境的稳定性,他邀请柯博同学了试一下。柯博又梦到了茉奈莉甜甜,醒来赶忙转陀螺(影片第三次),不过陀螺掉在地上没转成,斋藤的突然问话也让他没能继续转成陀螺(这其中有没有“阴谋”——全看您自个儿咋想了)。

  团队成员甄选完毕,开始讨论具体行动计划,例如如何设计“醒梦机制”,如何分步骤地完成改造费舍尔同志思想、让他自觉认识到解散公司是件利国利民、造福全球的大好事,等等。这些在下面都会详解,这里就不重复了。这一段时间里,阿莲也了解到柯博梦境里老爱捣乱的茉奈莉是怎么回事,并质疑柯博有意识地将关于茉奈莉的记忆封锁起来时没啥用的,关键是正视自己内心的愧疚;否则,将来在“种梦”行动中会给整个任务都带来危险。柯博听了劝告,但没改正。

  当团队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费舍尔的老爸莫里斯(Maurice Fischer)正式翘辫子,前者正式成为Fischer Morrow的当家人,而且将护送后者的灵柩从悉尼返洛杉矶。柯博团队觉得这10小时的飞行时间是个“种梦”的大好时机,于是一帮人甩开膀子干上了:斋藤买下了整个悉尼飞至洛杉矶的航线,大家得以顺理成章地与费舍尔被安排在隔断的头等舱里;伊姆斯偷了费舍尔的护照给柯博,柯博借还护照的时机与费舍尔套上近乎,并顺理成章地借用碰杯喝水的时机药倒了费舍尔,接下来,就是鸡飞狗跳的、作为影片戏肉的“梦中梦”行动时间了……

  大约一个小时(这是说你的观影时间,不是剧情时间)的连贯而流畅的紧张之后,种梦行动圆满成功。斋藤履行诺言搞掂了柯博的入境问题。入境之后,为安全起见,大家还是装作不认识地作鸟兽散。柯博回到家里,看到儿女背影,有些恍惚,下意识地拿出陀螺来转(片中第四次也是Z后一次);但接下来又被回过头来见到真切脸面的子女吸引了注意力,来不及等待陀螺旋转的结果而朝子女奔去;桌上那个陀螺还在旋转着,在出现略微歪斜不稳(将倒)的势态时,影片切入黑幕,结束。

  你以为你知道了结局,但你不敢确定……不过这真的不重要。

(引用片中台词:"You're waiting for a train - 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 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e train will take you, but you can't know for sure. But it doesn't matter.)

本帖Z后由 有人出没 于 2010-9-5 16:43 编辑 ]

郑坨坨 大学四年级

看了 但觉得你这讲的也有点空

有人出没 博士后

二、潜梦规则

  

  本来想画个表格解释一下片中的“梦中梦”结构的,后来仔细一想,发现那个顺序其实挺线性的,不难理解。比那个结构更重要的,是诺兰哥哥关于整个梦境逻辑的“细节”设定,老美常说Devil is in the detail(而按照偶们毛里求斯人的概念,Deveil is in Miss Jones. Oh~Yeah~),正是那些容易忽略的东东决定了梦境结构、从而决定了影片故事。

  因此,要解密先得从“设定”开始。

  正文中说了,“盗梦”与“种梦”的硬件设定是无比山寨,导演本人也根本不在意。有志于突破那些方向的,建议根本不用看本片。

  相对于粗糙无比的硬件设定,影片的“潜规则”才是重点。

潜规则一:同梦机制

  撇开如何通过硬件连接于分享的问题,诺兰给出的前提假设就是“人与人之间可以分享同一个梦”,没有这一条,那影片的架构就不会成立。这就牵涉到“同一个梦”的定义,总得来说它不像“同一首歌”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太复杂;说白了它就是个互动式电影场景,你把它想象成一个舞台也行,其要素是:

  1. 总规则:让盗梦或者种梦的对象到你的梦中来,让对象的潜意识在你设计的梦境中“自然地”朝你诱导的方向展现,从而获取秘密。

  2. 秘密所在的位置是符合心理暗示的,比如保险柜、密码箱等,这个是盗梦团队事先设计好的;但是,保险柜与密码箱里面的东西——也就是目标脑海里具体的秘密——是目标潜意识自我投射的。说白了,无论是盗梦还是种梦,都是创造一个让目标展示意识或潜意识真相的情境或氛围而已。

  3. 通过“焖鸡”连接起来的人都得出现在梦幻时空中。说白了是大家都是演员,一个都不能少,你跑龙套都行,但你必须在梦境现身。如果四个人连着“焖鸡”而只有三个人出现在梦境中,那就不成为同梦机制了。

  4. 梦境空间的设计与创造,由建筑师(Architect)完成。您把这个过程想象成拍电影时场景设计与搭设就很容易理解了。建筑师设计好梦境之后,把相关设定“教给”各层梦境的主梦人。

  5. 同梦人的分工。柯博团队内部的分工暂且不谈,任何一层梦境,都有一个“主梦人”,也就是片中台词提及的决定“是谁的梦”(whose dream it is)的问题。目标对象不能成为“主梦人”,“主梦人”只能是柯博团队成员; “主梦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纵梦境的环境设定(片中亚瑟在酒店设置、伊姆斯在雪堡创建排气管道,都是这么干的;但改动的痕迹不应大到颠覆建筑师的整体设计)。

本帖Z后由 有人出没 于 2010-9-5 16:43 编辑 ]

睡不够先生 初中一年级

正在看当中

有人出没 博士后

潜规则二:梦幻时效

  人梦中感知的时间,是大大地长于实际做梦的时间的。比如你可能梦见了一天的生活,实际上做那个梦的现实时间只不过几分钟而已。多重梦境下,现实中的几小时,就可能意味着底层梦境的N年。影片给这种“时滞效应”做了精准的设定(1小时梦幻时间相当于5分钟现实时间;多重梦境下,逐层递增),这只是方便爱钻研的人计算多重梦境中的时间流逝,你我平常做梦可没这么精确。

  人在做梦时,永远无法感知梦何时开始;即使你在梦中“意识到”你是在做梦,或者你醒来后拼命回忆,都是无法确切记得梦开始的一刹那。(这点你我都应该有强烈的经验感受;这也成为对电影可以 “更狂野”读解的依据)

潜规则三:梦境互动

  这点设定也是有常识支持的。Z常见的:现实中的你尿急了,梦境中你很可能到处找厕所(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同志在梦中泄而快之、或者在梦中找了半天厕所终于找着了之后泄而快之——都等着醒来被羞辱吧,哼哼);现实中的你脚被老公压住了,梦境中的你可能变成了被大石头压住脚的欧阳克……片中药剂师 “现实”中的尿急导致梦境中的“下雨”,上层梦境的飞车转向导致下层梦境重力失衡(杯子里水平面倾斜、吊灯倾斜),这些都是例子。

潜规则四:醒梦机制

  常规多重梦境下,影片只明确说明了:如果在梦中死去的话,就会在现实中醒来(证据,开头针对斋藤的双重梦境中,第二重梦境的柯博开枪打死亚瑟,亚瑟就在第一层梦境中醒来);但没有说明如何在现实中“扰醒”做梦者,可以假定一切常规手段(比如抽耳刮子、剪鸡鸡等)都能让做梦的醒来,就像我们经验熟悉的情况一样,不一定需要特殊的kick。当然,Z普通的是等镇静剂(sedative)退效、或者终止“焖鸡”运行就可醒来。

  特殊多重梦境下,因为要产生超过两层的梦境的前提,就是使用强力的镇静剂好产生一种类似“沉沉下坠”的感觉以便能下落到多层梦境里。这个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浅水层与深水层——要想潜得深,就得身系重物。片中的镇静剂就相当于那个“重物”。

  要摆脱镇静剂的“拖累”而从梦境中醒来,需要特别的kick。片中药剂师约瑟夫同学解释了,他设计的镇静剂保留了内耳平衡功能的敏锐,所以只要上层梦境(Z上层就是“现实”了)身体的物理位置突然失衡,就会从下一层梦境中“醒上来”。从影片情节的演进来看,要想上层梦境的Kick有效,还需下层被kick的人在下层梦境中是醒着的;否则,就用不着设定“连环踢” (synchronized kick)了。所以,在影片可以看到,当上一层梦境准备制造Kick的时候,都会通过倒计时音乐给下一层梦境唯一醒着的那位老兄(同时也是下一层梦境的“主梦人“)提个醒,好让他马上唤醒同层做梦的人好大家一起“往上醒”。

  这里尤其值得注意,考虑到很多人有梦中自由落体忽然醒来的经历,可能很容易将kick的机制理解成“梦中失衡,然后醒上去”。其实,诺兰在《Inception》中的设定是:多重梦境下,做梦的人固然是按由下往上的顺序“醒上来”,但“连环踢”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传递下去的,片中的台词与场景都说得非常清楚(证据:行动开始前讨论、演示Kick功能时,伊姆斯让坐在椅子上做梦的亚瑟突然失衡让后者醒来;影片开始时,“非洲动乱”层梦境的柯博被掀翻到浴缸从而从“日式会馆”的下层梦境醒来;这里都没有表现下层梦境有突然失衡的情形。另外,如果kick工作的原理是由下醒到上的话,那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因为“面包车”撞出护栏那一刻就会让开车的约瑟夫醒回到飞机头等舱,但这没有发生。)。

  然而,这里还有个疑问:为啥要保证各层的kick基本“同步”?如果Kick真的只是上层物理失衡就足够唤醒下层醒着的队员,那不用紧赶慢赶让各层梦境几乎在同时都产生物理失衡呀?是不是在影片重点表现的那个种梦行动中的醒梦机制应该是“梦里梦外同时失衡”?

  认为连环踢“可以不同步”的同学,可能会举例说片中“面包车劫持”那一层梦境中Z后完事之后,大家都在河边等待被上层(“747头等机舱”)“焖鸡”唤醒,而不是忙着制造一个同步的kick;这是否说明之前其他各层梦境之间的“连环踢”纯粹是一种电影拍摄手法上制造紧张效果的技巧呢?

  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一想,这个没法解释第一层梦境里面包车撞出护栏时下层梦境(宾馆)中醒着的亚瑟为什么没有被唤醒到第一层梦境来。要知道,按照柯博的原始计划,“面包车撞出护栏”就是整个行动的第一个kick,既然是kick那就表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下一层队员;按照之前设定的逻辑——在kick作用下,只要下面一层醒着的哥们都会被唤醒——可是亚瑟偏偏没有醒上去。为什么呢?

  柯博说这是错过了Kick的时机,也就是缺少了”吻合”的条件之一:下层梦境中的队员,如果不处于和上层梦境同样的瞬间失衡状态,即使他是醒着的,也不会被上层梦境的kick激醒。按照本来的设计,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的时候,第二层梦境中亚瑟应当炸掉房间地板造成瞬间下坠失衡的回应式kick;可当时亚瑟遇到了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保镖的袭击,没来得及按BZ按钮(当然,再下面一层梦境“雪堡突袭”中的任务没完成,也是另外一个不得不延迟的原因),所以当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时,下面没有对应的物理失衡状态,故而“醒转”无法发生。幸好团队设计了“面包车入水”作为保险的备用kick,中间面包车腾空的时间给了下面几层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也给了今年好莱坞银幕上Z紧张刺激而有趣的打斗与枪战场景。影片中我们看到,当第一层梦境里的面包车入水时,第二层里电梯被BZ气浪推动改变无重力状态,第三层里雪堡支柱被炸开始坍塌,正因为这些都基本同步了,加上梦境之间梦幻时效的延迟作用,一起做梦的成员们才能逐层却连续地醒上来。

  至于第一层梦境与“现实”之间没有设定kick(所以醒来的费舍尔, 伊姆斯, 亚瑟, 阿莲和本来就醒着的约瑟夫只能干等“现实”层镇静剂效用消退或者“焖鸡”停机),那是因为坐过飞机的都清楚,由于气流干扰,飞行过程中也会有颠簸以及瞬间失重的情况发生,这样一些计划外的失衡如果在效果上等同于kick,那就会将第一层梦境中的人(至少是约瑟夫)醒转过来,这等于破坏了行动。所以,在“现实”与第一层梦境之间不设置kick是为了保险起见。

本帖Z后由 有人出没 于 2010-9-5 16:39 编辑 ]

有人出没 博士后

潜规则五:“凌波态”设定

  由于多重梦境所需镇静剂效果太强,其副作用是本来在一般梦境中的死亡可以让梦中人醒来的,在多重梦境下的死亡则不会醒来,其意识会处于一种“凌波态”(limbo,本意在基督教神学中是指死于原罪、但居然没被降入地狱但又上不了天堂的状态,就那么尴尬着模糊着灰色着)。按照影片的设定,“凌波态”纯粹的潜意识(pure subconscious),是完全没被认知过的梦空间(uncharted dream space)。即使你听懂了这两句台词,那还有N多关于凌波态的细节设定影片都没有明说。从理解剧情的角度,可以将“凌波态”理解为一个对于前因后果极度茫然的意识状态(注意:是“意识状态”而不是“意识空间”——只是在电影表现时“被空间化”了,所以是“晋入”凌波态,而不能用“进入”)——这需要一点点玄妙的想象力。

  脱离“凌波态”的唯一方法是死亡,但是意识处于这一状态的人,往往是没办法分清“凌波态”与现实的,所以不会想到利用死亡来醒转(好死不如赖活着嘛~)。而且,因为极度茫然,实际上也不大会有时间观念,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觉着年老体弱,但能不能在“凌波态”中“自然老死”还真是没准的事儿。

  如果没法从“凌波态”中醒转、或者在“现实”层次强行醒转(如解除与“焖鸡”的连结),在梦中处于“凌波态”的那个人在“现实”层次大脑会处于瘫痪状态,一团浆糊——即使他在生物意义上还是“活着”的,意识上那哥们已经不行了。这个,就是深入多重梦境Z大的危险。

  比较神奇的是,诺兰设计的多重梦境中的“凌波态”其实是个共享意识状态:只要是在Z上层“焖鸡”上连在一起的同志,不管是否身处不同的梦境层次,只要在任一层梦境嗝屁了,大家到的都会是同一个“凌波态”环境,而且这个环境的设定取决于以前曾经晋入过凌波态的人的构想。这一点,是通过第一层梦境(“雨中劫”)中的台词明确说明了的,大伙看电影的时候记得竖起耳朵。

  值得注意的是:从另一个方向来说,通往“凌波态”也不是只有通过“死亡”;以前有过“凌波态”经验、并成功脱离的人,可以在非死亡的状态下通过“焖鸡”梦入“凌波态”——总之,只有“梦界牛叉”才可以做到。说实话,这可能是影片梦境设定中Z玄的一个,影片中唯一一个有如此功能的同学,就是柯博。而且,这样设定的话,“死亡进入”与“焖鸡焖入”两种抵达“凌波态”的方式,对当事人的影响还不一样(这个在下面再详谈)。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凌波态”的醒转模式,在该状态中的死亡,是让人直接回到Z顶层的现实状态、还是需要先回到凌波态之前的那层梦境、然后一层一层醒上来?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事实上,电影画面给出的线索是相互矛盾的:如果说从凌波态醒转还是必须逐层往上(像片中费舍尔一般),那斋藤死在第三层,按理说Z后柯博解救出他之后两人应该是一起回到“雪堡”的梦境才对;可是雪堡那层的物理空间在解救斋藤时已经被炸毁了(包括那一层里柯博与斋藤的“肉身”),他们应该是回不到那一层去了。

  然而, 如果说在“凌波态”中的死亡会直接导致梦中人在现实中清醒,那就不符合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事实(费舍尔的确是一层层醒上来的);而且,如果从“凌波态”中醒转的费舍尔如果不是回到“雪堡”这一层的话,那整个行动就会失败,因为到他醒来的时候,他还没打开那一层“密室”门因而也就没有发现心内期盼的那个秘密。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凌波态”是超乎寻常“线性逻辑”的状态,当代科学理性的心理学知识只能提供这一状态存在的依据,但根本无法解释一个具体的过程。正如同地球内核结构是地质“科学”、而深入地心的过程只能是“幻想”一样。企图构建一个“潜意识”与“现实”之间容易分辨、理解的互动模式,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任务。诺兰即使是心理学超牛、投入一辈子玩这个也不太可能玩得通。所以,目前的状态是“难得糊涂”就好,大致说得通就行。

潜规则六:辨梦图腾

  柯博他们“梦之队”的成员每人都有一个图腾(Totem),用来分辨自己是身处梦境还是现实,还可分辨是否在别人的梦中。其原理是只有图腾的持有人才清楚某些特质,而这个特质在梦里梦外是截然不同的。柯博拿的是小甜甜茉奈莉的图腾,一个小陀螺;按照他自己的解释,是这个陀螺如果在梦境中的话,就会一直旋转下去不会停止;如果在现实中的话,则会“正常地”歪倒停止。

  可是,关于图腾的设定远没有这般简单。图腾区分的对象,恐怕还有争议。因为在多人同入多层梦境的前提下,电影一直强调的是“图腾能确信不在他人的梦里”,但是,图腾能确定“不在自己的梦里”么?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图腾是无法作为当事人是否在做梦的依据的。因为假设在现实中制造了只有自己才了解特性的一个图腾,那这个图腾当自己身处别人的梦境中时——也就是多人合梦时自己不是“主梦人”——可能有效(因为别人不了解你自己的图腾的独特个性是什么,所以图腾在别人的梦境中会出现比较诡异的现象,如“陀螺老转个没完”);但是,如果自己就是“主梦人”,又拿出自己设计的图腾来测试自己是否做梦——这就好比你在现实中想着梦中可以通过掐自己痛不痛来辨别是否做梦,但等你真的做梦的时候、梦中掐自己的痛疼反应还会是“客观”的么?难道不是受你清醒时的想法影响么?还能作为你判断是否做梦的客观依据么?我很是怀疑。

  另外,图腾本来是很私人的,跟别人说了特性那就不灵了。电影中团队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图腾(伊姆斯的是个筹码,亚瑟的是个骰子,阿莲的是个自己稍微镂空成一个只有自己知道质量的国际象棋棋子),但都没有告知各自用来判断的特性是什么。影片几乎是翻来覆去“强调”的,仅仅是柯博的图腾;更值得怀疑的是,这个图腾不是柯博“自己”的,而是小甜甜茉奈莉的;柯博承认当初在“凌波态”里对茉奈莉施展了“种神大法”,电影虽然没有明说具体是如何实施的,但很有可能是通过茉奈莉的那个陀螺图腾:柯博使那个陀螺旋而不停、从而使茉奈莉相信他们所处的不是现实,而是梦境。

  那么,有过那种“通过作用于陀螺而种梦”经验的柯博,现在又拿了当初的工具来测试自己是否在做梦,那测试的结果是否会受到他固有记忆中设定的影响呢?说白了就是:你带着某种判断方法的记忆去做梦,那梦中对那种方法的运用,是否会受到记忆影响而失去判断价值呢?

  这些非常关键的问题,将决定观众对于影片结尾的终极理解。咱们不妨先看会儿经典毛片《灯草尼姑之绣榻野史》,歇口气,接下来再结合“种梦行动”中各层具体梦境来烟酒烟酒。

有人出没 博士后

三、“种神大法“之心理逻辑

  在逐层说明具体梦境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白此次种梦行动核心目标的逻辑,也就是柯博他们是如何计划让罗伯特费舍尔“自发而强烈地”产生“解散老爸创立的集团公司”这个念头的。

  根据电影的说法,人的潜意识有种“自我防御”机制;你可以在梦中直接告诉费舍尔让他瓦解老爸的公司,出于他与父亲之间别扭关系,没准他还真可能同意;不过之后,潜意识可能会让他意识到那不是自己的“原生”想法,因而心生怀疑,这就不能算“种梦”成功了。

  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很微妙的,太简单直接的玩意接受起来有困难,转几个弯、越隐秘、隐晦、深层的东东,接受起来越自然。针对费舍尔这个个案,虽然他在现实中与父亲的关系极其糟糕(他老爸临终对他说唯一一句话是“失望”),但人性中对亲情的那份本能的渴望,如果能被积极正面的对待的话,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柯博小组的策略:

  首先通过布朗宁(Browning)(他是费舍尔的教父同时也是费舍尔老爸Z信任的高级顾问)这个角色(其实是伊姆斯伪装的)向费舍尔透露他老爸还有个终极遗言(可以取代费舍尔“已知”的遗言)藏在一个只有费舍尔知道密码的保险箱中,而且隐约透露终极遗言的内容可能是“解散公司”。这种信息与现实中父子关系不和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会让费舍尔愤怒,以为这是父亲不爱他的表现,同时内心更痛楚(对亲情的需求更绝望而强烈)。

  到了下一层梦境中,柯博想法子让费舍尔相信上一层的“绑架”与布朗宁有关,并通过后者之口证实终极遗言的内容就是解散集团公司;但比之前多了的信息是这一层的安排会让布朗宁的行动看起来是出于(继续掌控公司)私利,而不是出于对费舍尔本人的关心。费舍尔确定了父亲要自己解散公司,愤怒变成了疑惑,他不太理解。于是柯博顺理成章地建议他潜入布朗宁的潜意识去“亲眼”看看父亲的终极遗言(在这个阶段,费舍尔已经基本相信父亲的遗言是让他解散公司,他只是从感情上无法接受和理解)。

  当然,费舍尔潜入的,实际上是伊姆斯的梦境,雪堡里的医院构架都是事先设定好的;但是,那个秘密病室里发生的事情,是反映费舍尔潜意识的自我投射,也就是他内心Z深切的渴望;柯博小组要做的,只是配合费舍尔这种Z隐秘心思而设计出一个让他Z隐秘的渴望以一种Z自然的方式得以满足。

  虽说费舍尔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硬,特别是11岁母亲去世之后,老爸对他说的唯一安慰的话是“实在无话可说”(There really isn’t anything to say)。可是,在费舍尔的记忆深处,一直保留着童年时难得的点滴父爱,集中表现之一,就是一张和父亲一起玩纸风车的照片。伊姆斯在费舍尔的钱包里发现了那张照片,证实费舍尔有父爱的渴望;柯博他们利用了这种渴望,将费舍尔记忆中Z珍贵的纸风车放入了Z终密码箱,将费舍尔感动得瞬间飙泪,那一刻他明白了父亲的爱心;他那渴望父爱的潜意识在那一刻会将现实中父亲的种种不是自动解释成“不善表达感情”之类的,同时也将父亲临死前说的“失望” 很顺理成章地解释成“父亲对我企图重复他的事业轨迹的失望”,“原来老爸不是因为我不能像他那样而失望,原来他是想让我做我自己,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他的自己,因此才想让我解散公司实现自我奋斗啊!”——尽管没有明说,那一刻费舍尔释然之后的想法就是这样的(伟大祖国的“富二代”们可能不会这么想~包括他们的“富一代”老爸都极少会这么想: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乎?)。

  斋藤交给柯博团队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我认为这个心理过程的构建很完美。柯博他们不仅让费舍尔在父爱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下定决心解散公司,还让他内心隐隐对之前一直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父爱”角色的布朗宁心生嫌隙——这相当于一个双保险措施:即使费舍尔无法那么快地解散公司,他对布朗宁由此开始的不信任,也Z终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不管怎样,搞垮Fischer Morrow集团的目的都能达成。

本帖Z后由 有人出没 于 2010-9-5 16:43 编辑 ]

chysx715 高中二年级

总结的很到位。

有人出没 博士后

四、“种梦行动”分镜头

  梦境的顺序:“现实”(柯博小组与费舍尔同机)→第一层梦境“雨中劫“→第二层梦境”战宾馆“→第三层梦境”袭雪堡“→”救费舍尔“→“救斋藤”。

1. “现实”

  没啥好说的,柯博药倒了目标(费舍尔),大家连上”焖鸡“,进入约瑟夫的梦中,”种梦“行动正式开始。

2. “雨中劫”

  这层行动的目的前面已经解释了,主要是为了透露有终极遗言而且布朗宁知道这回事,同时造成柯博他们扮演的“绑架犯”们想要窃取终极遗言秘密的假象,之后费舍尔被药倒而进入下一层梦境。

  在这一层梦境里,由于柯博投射的与死去妻子茉奈莉关联景象(火车,暗示当初柯博与茉奈莉是通过“卧轨”的自杀方式从“凌波态”中醒转的)的干扰,加上事先没有估计到费舍尔受过”反意识侵入“训练,斋藤在与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武装保镖交战时受重伤。全体成员转移到面包车上进入下一层梦境,唯一清醒的约瑟夫负责开车躲避保镖、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制造kick(撞出护栏+入水)。

  入水后,从下层梦境醒转的费舍尔拉着布朗宁(注意,他其实伊姆斯伪装的)上了岸;车厢中的亚瑟、小莲也醒转了,约瑟夫当然也一直清醒着;因为他们扮演的是劫匪,自然不能跑到岸上去和费舍尔待在一起;不过他们早就备好了氧气罐,估计是从另外的地方悄悄登岸了。柯博和斋藤还在车里,他们根本没从下层梦境中醒来,意识还在“凌波态”。

3. “战宾馆

  这场是在亚瑟的梦境中,主要目的是让柯博接近费舍尔并使后者开始怀疑布朗宁的动机,Z后成功唆使费舍尔和大家一起连上”焖鸡“好进入布朗宁的潜意识去发现真相。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层出现的布朗宁不是伊姆斯伪装的,而是费舍尔潜意识投射的;这个被抓住的布朗宁供出“解散公司”的遗言是真而且他不想这样做,其实是费舍尔自我意识的投射,而这种意识是受了这一层柯博扮演的“反意识入侵”顾问的蛊惑。Z后连入“焖鸡”时,柯博他们让费舍尔以为连入的是那个布朗宁的梦境,其实是连入伊姆斯的梦境。

  (认真看电影的同学,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因为当时阿莲明明问了一句“慢着,我们要进入的是谁的潜意识,费舍尔的、还是布朗宁的?”柯博回答说“是费舍尔的。”那么,难道下一层“雪堡”梦境的主梦人不应该是费舍尔么?不是的。注意阿莲与柯博谈的是“潜意识探取对象”,不是“梦境主人”。影片前面的情节一早提到了,永远不要将意识窃取或者种植的目标当做主梦人,应该是让对象的潜意识投射到盗梦团队创建的梦境中来,这样获得、或种植的秘密意识,才是自发自然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一层出现的由费舍尔意识投射出来的布朗宁后来到底有没有连到“焖鸡”上?如果连到了,为什么下一层“雪堡”场景根本没有布朗宁的身影?就我个人观影记忆而言,电影中没有明确表示这个“投射版”(以区别于伊姆斯的“伪装版”)布朗宁是否连在“焖鸡”上。如果没连,下一层“雪堡”没出现这好解释;如果连了,下层为啥没露面呢?这难道不是违反前述“同梦机制”的第三条么?不然,因为这一层的这个布朗宁不是“真的”布朗宁本人的意识,只是费舍尔潜意识的投射而已,本质上和费舍尔意识是一体的,所以即使这个投射版布朗宁连入“焖鸡”进入下一层“雪堡”梦境,那也只会同归于费舍尔意识的具象,不会再另外冒出来。)

  同时,在这一层守护的亚瑟遭到更多保镖的攻击,偏偏上一层梦境里面包车撞出了护栏,导致这一层梦境处于无重力状态。亚瑟干掉一群保镖之后,将合梦的柯博、伊姆斯、阿莲、斋藤和费舍尔转移到电梯里,通过BZ的动力激发这一轮的kick。

4. “袭雪堡

  这场是在伊姆斯的梦境里(我记得柯博还对伊姆斯说了一句“这是你的梦境”之类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费舍尔找到他想找的终极答案——他老爹Z后的遗嘱究竟是啥。可是柯博潜意识的负罪感再次出来捣乱:意识投射的茉奈莉冒出来枪杀了费舍尔,印证了前面阿莲对柯博说的“梦境潜入越深,因负罪感而出现的茉奈莉所能造成的伤害就越大”的理论。而斋藤在“雨中劫”那一层受的重伤也终于浸染到这一层,导致他行动不便乃至奄奄一息。

  如果费舍尔死了自然就没办法种植意念了,柯博打算放弃,阿莲提出可以冒险一试、从阿莲那里将费舍尔救回来。这里的关键,是他们从哪里救出费舍尔?

  这里在大家看完电影后极有可能有不同意见,焦点是柯博和阿莲接下来到底是“连入”费舍尔濒死状态的梦境里、还是“晋入”了多重梦境下死亡后可共享的“凌波态“?

  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无关紧要,不会改变前面阐述的梦境逻辑。如果柯博和阿莲连入的是濒死的费舍尔的梦境,那这种梦境因为上一层费舍尔死了而本身就是变成了“凌波态“,与不连接费舍尔、单靠柯博自身的能力“梦入”凌波态的后果是一样的。

  不过,事实终归是胜于假设的;请同学们瞪大眼睛关注费舍尔躺在雪堡地面那一幕的每一个画面,看看他手上是否有导线连接到柯博与阿莲共梦的“焖鸡”?绝对没有。我看了两遍,可以证实这点。所以,柯博确实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带着阿莲晋入了“凌波态”。

  与此同时,这一层的伊姆斯在搞掂武装保镖并设定好炸药之后,掏出一坨心脏电击器,从生理意义上对这一层濒死的费舍尔作拯救,配合“凌波态”里“心理意识”层面的费舍尔被柯博他们成功地从茉奈莉的控制下解救出来,费舍尔在这一层“身心合一”地活了过来,并打开密码阀门,见到了临终前的老爸,了解了秘密,在爱的感动里坚定了拆散公司、自己单飞的念头。

  “认真帝”们可能又会有问题:好吧,就算我相信你关于费舍尔从“凌波态”复活之类的crap,但他明明被茉奈莉打了一枪,怎么醒来跟没事人一样?给我个说法先!

  恩,这些秋菊同学的问题是好的,认真的精神值得鼓励;不过,我们得明白,发生在梦境里的事情,其实都是意识作用,和肉体无关,不能以现实世界的标准去看待。费舍尔在梦境中的死亡与复活,其区别不过是意识的迷乱与清醒而已;梦境中的图像,只是意识的形象化展现而已。梦迷人的一面,就在于你醒来后可能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理解,但是在梦里,你却是完完全全相信所经历的事情。

  后来,阿莲从“凌波态”中高空坠落死亡、从而苏醒到这一层梦境;斋藤伤重死亡,意识晋入“凌波态”;伊姆斯按下遥控,炸药BZ,雪堡坍塌,回应上层“宾馆”梦境里的电梯BZkick;伊姆斯、阿莲、费舍尔三人得以一路“醒上去”。可怜的柯博,意识留在了“凌波态”,“雪堡”层梦境中的“肉身”又死了一遍,所以,意识还是处于“凌波态”,正好可以去救斋藤。

本帖Z后由 有人出没 于 2010-9-5 16:46 编辑 ]

有人出没 博士后

5. “ 救亚瑟”

  根据“凌波态”的设定,任何一层梦境死亡的人的潜意识都被困在  这一状态里,而这一状态的环境,会反映曾经晋入过凌波态的人的建筑设定。所以,当柯博与阿莲晋入凌波态时,看到的是柯博以前和茉奈莉共建的城市环境;而这个环境处于腐朽衰败中,表明这个潜意识状态已经存在太久太久了。

  认真看电影并努力思考的同学可能又有问题了:不是说凌波态是极度茫然的状态么?为啥柯博与阿莲看起来都好像清醒得不得了的样子?

  这得从当初柯博与茉奈莉初次晋入“凌波态”谈起。尽管影片没有明说,但模糊地提到了他俩是在多重梦境下“边玩边实验”、不知怎的就到了“凌波态”。从影片中仅有的关于他俩之前在“凌波态”中的片段来看,他们是保留有清醒的自我意识的,至少知道自己是谁,对方是谁。之所以小甜甜茉奈莉后来糊涂了、分不清是在梦里还是现实中,是因为她闲得无聊而开始构筑自己生活记忆中的建筑(老家、怀孕时候的家,等等),在梦里构筑生活记忆,可能还包括投射出现实中的子女,如此一来一家人似乎生活在“凌波态”也没啥不好的。久而久之,茉奈莉的意识选择放弃对梦境与现实的验证,电影用“她将自己的陀螺图腾封锁进保险箱”的画面来表现这种放弃。既然有“放弃”,那就有之前的“清醒”。而且,在茉奈莉放弃之后,柯博还一门心思要和茉奈莉一起回到现实,这就说明处于“凌波态”的人还是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那是一种“非现实”状态的。所以,当柯博与阿莲晋入“凌波态”时,两人清醒地知道从何而来、要往何处去。

  如果可以如此清醒,那前面“凌波态”设定中说的“极度茫然”岂不是布尔希特(bullshit,“布尔什维克玩死希特勒”的简称^_^)么?也不尽然。因为多重梦境中“死亡进入”与“焖鸡焖入”两种晋入凌波态的方式,对潜意识的影响可能不太一样。梦境中嗝屁却不能醒转的同志们,意识所受的创伤可能会磨灭自我认知,因此变得浑浑噩噩,只能“潜意识地活着”。但这显然是一种为了让电影这个细节符合寻常逻辑而作的一种假设,真实情景是没有的,有关“想象的科学”到这里都是一片空白。

  再回到剧情上来:上一层梦境中,费舍尔是被柯博潜意识虚构的茉奈莉杀死的,这在其潜意识(或者说“梦”的世界里)会形象化地表现为费舍尔被茉奈莉绑架了。柯博在茉奈莉喜欢的建筑物房间里找到了茉奈莉,一番唧唧歪歪、卿卿我我(居然无限制级内容,Damn it!)之后,柯博正视了自己的内疚,从而得以让阿莲救出费舍尔。这里印证的,是茉奈莉的能力与柯博内心负罪感之间的强烈联系,柯博越愧疚逃避,茉奈莉出来搅局的能力就越强。而一旦柯博能够正视这种负疚,就不再成为一个自我惩罚的对象;在梦境中这形象化地表现为茉奈莉由咄咄逼人变为乖巧粘人。

  柯博让阿莲救完费舍尔后自己也跳楼(自杀)醒转回“雪堡”层梦境,而他自己则选择留在“凌波态”,一方面是为了陪伴茉奈莉(潜意识里对小甜甜的眷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去救斋藤(因为他知道斋藤此时在“雪堡”层已经死了,潜意识就在“凌波态”的某处)。

6. “ 救斋藤”

  这里首先需要解释的,是个时间差问题,因为当柯博与斋藤见面时,斋藤已经一副老得不行的样子(整个脸与核桃没两样了),而柯博除了疲乏困顿、精神萎靡之外,看不出有特别老年的迹象。难道柯博不是先斋藤而入“凌波态”的么?从画面来看,的确如此:柯博与阿莲晋入“凌波态”的时候,斋藤还没死。那为啥柯博后来看起来反而比斋藤年轻呢?

  要知道,那是在“纯粹的潜意识”,很难说那里有绝对线性的时间逻辑,对于时间的概念完全取决于个体潜意识的投射,很可能你觉得很“鸡摸”很孤单,而且又对环境不熟悉,没有先前应对“凌波态”的记忆,总感觉岁月无望;简而言之,你如果觉得“度日如年“,那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投射出一副经过N年沧桑的你。反之,如果本来就有个目的——比如柯博清醒地知道要找斋藤并救出他——尽管探寻彼此的潜意识是个很艰巨的任务以至于你感觉已经耗费了所有精力而变得淡忘了存在于“凌波态”的意义,但因为对时间不是那么在意因而投射出的个体形象的年纪,不会像“I am so lonely”的斋藤那么老。

  至于柯博具体是如何找到斋藤的,那就根本没法说得清楚了;再次强调一下,潜意识是种“状态”,不是个“空间”,很难用“满世界寻找”这种现实空间的逻辑来类比与类推。这玩意纯粹是“找到了就找到了”的类型。总之,柯博与斋藤会面后,通过陀螺意识到是在“凌波态”,虽然影片画面到斋藤的手触摸到手枪为止就转到了“现实层”747头等舱的画面——也就是说完全没有表现柯博与斋藤是如何醒转的:是从“凌波态”直接醒到“现实”,还是先醒到“雨中劫”梦境然后在那与大伙一起等“现实”层“焖鸡”停机后醒来的?——但可以“合理猜想”在“凌波态”中斋藤是先打死柯博然后自杀从而醒转的,具体醒转的层次顺序,对电影而言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后来的事前面已经说了:斋藤打电话,柯博顺利出关,大伙分散各自行动;柯博回到家里,转陀螺,奔向子女,陀螺转而略歪、歪而仍转中……

有人出没 博士后

五、微醺的美妙

  显然,到了诠释结尾那一刻的时候了:那个陀螺到底有没有停止?柯博是否回到了现实?

  从表面上说,对于这个结局的诠释,取决于你的想象力,不管你怎么想,持不同想法的别人还真难以有确凿的反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信以为真”的解释——这正是本片的魅力之一。

  我个人偏向于认为结尾是真的发生的现实(无需加引号),柯博也的确回到了亲人们身边。

  直接的证据还是那个陀螺,它确实是开始歪斜(要倒)了,无论是声音还是画面,这一点都是很清楚的;转过陀螺的都知道,到了这种状态,它是不可能再回复到平稳竖直的状态了。此外,在之前在梦境中的测试,包括与斋藤在“凌波态”中的测试,陀螺都是一直转得很稳的,没有出现像结尾歪歪斜斜的现象。

  另外,从结尾是现实的角度来理解全片,那种线索连贯、情节起伏的“系统感觉”Z完整;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是一个完美的有血有肉、既有情感内核、又有结构玄机的作品,结尾这个意犹未尽的收尾,更是全片内敛而精深的电影技法一个完美收官;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所以也倾向于认同导向这样完美感觉的对片尾的解释。

  不过,如果我绕不开“潜规则六”中提到的关于图腾的疑问,这个结尾的“现实性”就有些把握不定了。如果那个陀螺图腾真的不足以辨别梦境与现实,那么它倒与不倒都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那很可能只是柯博想要的结果——他不再理会梦境还是现实,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

  这么一来,整部电影也可以被理解成是一个完整的梦,所谓现实压根就没出现过;整部电影表述的,都是柯博的一个梦而已。从这一点出发,还可引申出更多的剧情猜想:梦里的其他人物是柯博的意识投射(梦中人如亚瑟、小莲等可能来自以前的工作关系的印象)、还是全部、或者局部连接在一个电影没有展现的现实中的“焖鸡”上?如果是柯博一个人的梦,那他是不是在梦中施展又一个inception(让自己对茉奈莉的负罪感消失)?他或者是在梦中通过这个自我inception来摆脱心里包袱,或者又是忍受不了现实中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心思而自我催眠麻醉?如果是有其他家伙合梦,那么是不是其他人(斋藤或者小莲)在对柯博施展inception呢?甚至乎,你还可以设想其实茉奈莉根本没死,只是柯博做梦梦到她死了、故而伤心糊涂在各层梦境里乱窜、而现实中的茉奈莉是通过“焖鸡”下到梦中来给柯博一个inception……

  另外,还有“局部是梦”的说法。

  比如,有的童鞋认为影片大部分都是柯博在飞机上做的梦,亚瑟小莲什么的都是陌生乘客,只不过被柯博投射到梦中而已;证据是Z后柯博醒来和大家都没说话,机场出关的时候也没和谁打招呼……

  还有的达人认为影片从柯博在约瑟夫的地下室体验镇静剂开始,一直到结尾都是柯博的梦;也就是说他压根就没有从约瑟夫的镇静剂下醒过来,而是一直梦到Z后(暗指斋藤与伊姆斯等人很可能是柯博好心的伙伴,知道他内心对茉奈莉的愧疚,利用这个机会帮他疗伤呢)……

  更有一部分风流同志们,和“达人”们一样都认为影片后半段都是柯博的梦,不过这部分同志认为这个梦开始于影片总段阿莲与柯博单独连着”焖鸡“时;也就是说,这部分同志假设阿莲是麦尔斯请来给柯博减压的:麦尔斯知道柯博无法对茉奈莉的事情释怀,所以请出了Z好的学生来给柯博施展一个减压inception(没准之后还有梦中三温暖、梦幻萝莉冰火九重天等等西莞ISO花式呢,天朝的同志们可以按照思维定势,推想出基于和谐原因,这些胶片被剪掉了^_^)……

  再有……

  没完了不是?这些想法固然都是很好玩的,充分显示了童鞋们在和谐社会依然保持革命干劲的可喜可贺的状态;不过,正如你所猜想的,这些假设都无从验证,因为永远无法找到表现这些“另类解释“的原始动机的影片画面。你固然可以借用”无从知道梦如何开始“的道理来证明”无需“展现全部线索,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解释都会使得电影本身处于一种严重的结构失衡状态;尤其是所谓”局部入梦说“,个顶个地破坏了整体设定(只是为了搞一下柯博而前面搞那么多动作、后来又都没交代了)。

  诺兰哥哥的脑袋是个比较复杂的脑袋,但绝对不是一个过分胡来的脑袋;而且,他对电影结构的重视,要大大超过绝大部分同僚。他不至于为了多玩转几种可能的梦境元素而牺牲电影结构的平衡。他Z多想要他的作品保持一种谨慎而微妙的发散状态,就像喝了点小酒,脑袋微醺,思维异常发达开阔,但又不至于疯狂迷乱的状态——喜欢喝俩盅的兄弟姐妹们应该都有这种体会,这,才是Z美妙的状态。

  我认为《Inception》完美地达到了这种状态。喜爱她的人也许愿意为之疯狂,这个电影本身,却是始终含蓄着沉稳着慎密着冷静着智慧着,一如诺兰本人——这个天杀的电影天才!

  羡慕嫉妒恨!!

  餌食封鎖失神痙攣崩壞覆面緊縛鬼泣喚涎悲鳴窒息阿鼻叫喚地獄啞然鬼突顏真赤苦悶連發絕叫!!!

  ……

  (风流小编:不好意思,楼主显然已经完全晋入“凌波态”变成了“凌波仙子”,此文铁定是太监了;好莱坞精神垃圾再次敲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警钟,建议大家以此为戒,积极响应光腚肿菊的号召:珍爱脑力,远离诺兰!)

  

Over~~

爱之灵 小学六年级

我怎么觉得你lz写的更复杂。

苦丁茶 高中一年级

分析的太透彻了

superbony 禁止访问

内容被自动屏蔽

小茗同学。 得意号

一开始,没看懂

muse123 大学二年级

这个才是Z好的影评分析。。

之前有个分析什么费舍尔被茉儿枪杀了以后是第四层梦境的。。就感觉有些牵强了~

很多细节那篇文章的作者自己也没分析清楚。。关键是还很火撒。。

这一篇每一个疑惑的小细节都有解答,并且条理清晰。。各种假设和猜想也都有。。

不顶不行啊~

本帖Z后由 muse123 于 2010-9-6 19:22 编辑 ]

有人出没 博士后

恩,我就是觉得看了这个评论后,就完全通透了

穿关了

蓝色水晶 高中三年级

记号,还没看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