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怎么了】
多多是一名刚刚两岁的小男孩,Z近他的父母非常发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这几个月以来突然变得非常固执。
在多多小的时候,他可算是全家的宝贝,因为虽然是小男孩,可是他非常听话,几乎是家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且很少大哭大闹。可在他一岁半以后,听话的孩子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令人头疼的执拗和大脾气。
多多的执拗表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吃饭的时候,没有给他戴上围嘴,他会马上大哭大闹;邻居家的阿姨来串门,决不能坐在靠近电视的那个沙发座椅上;每天下午6点给他喝奶粉,如果没有准备奶粉,而是准备的米糊,他就会挥舞着小手把饭碗打翻……Z令人奇怪的是,有的时候他还会莫名其妙大哭大闹,什么人也劝不好。多多这是怎么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难道这孩子就要这样执拗一辈子,整天发脾气吗?多多的父母苦恼极了。
【心理分析解读】
多多的父母前来咨询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孩子并没有错,他的行为甚至也没有什么反常的。恰恰相反,做错的是家长本身。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孩子心理秩序感的外在表现。
在很多人的眼里,一个人的秩序感是后天培养的。其实不然,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秩序感是他们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经阶段,是他们心理成长的特征和需要。
在年幼的孩子眼中,周围环境的各个部分互相依存。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够知道自己的某种行动可以达到怎样的具体目的。比如,一个孩子知道自己的水杯放在哪里,他就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口渴的话就可以去哪里找水。不管孩子是不是能够亲口把自己的这个体会表达出来,他的心里都会这样认为。可这时我们要是把他的水杯移走,甚至放在他根本看不到的地方,他会怎样?必然就是惊慌与烦躁。因此,不管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还是出于对认识事物的需要,孩子都需要环境是有“秩序”的。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心理和认知的成长与完善,“秩序”对于他们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3岁以前,他们还无法对世界形成完整的认知,无法操控自己的行为以前,更是如此。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折射到家长眼中,就是执拗。回想多多的表现,我们就不难理解孩子哭闹烦躁的原因了。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良好而有秩序的环境不仅会让他感到精神愉悦,而且还会让他们的这种秩序感进一步加强。长此以往,必然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