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骨折(裂)是指骨骼受到外力的撞击或压迫而造成的连续性中断、常伴有关节、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之损伤。
骨折(裂)的症状:局部的剧烈疼痛、肿胀、压痛、畸形、及假性关节疼痛。
骨折(裂)的目前的治疗:中医手法复位,中药接骨散外敷口服治疗。石膏或小夹板固定。牵引或外科手术。
骨折:
骨折(裂)是指骨骼受到外力的撞击或压迫而造成的连续性中断、常伴有关节、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之损伤。
骨折(裂)的症状:局部的剧烈疼痛、肿胀、压痛、畸形、及假性关节疼痛。
骨折(裂)的目前的治疗:中医手法复位,中药接骨散外敷口服治疗。石膏或小夹板固定。牵引或外科手术。
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骨折和内骨折。
外骨折时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可能会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的病例,触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尤为剧烈。
骨折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1、X线拍片为骨折的主要诊断依据。以X线拍片诊断骨折的部位、性质、程度。
2、使用上石膏固定骨折部位,必须在骨折处进行超关节固定。
3、三个月内不能活动伤部,保证骨折的早日愈合。
骨折的注意事项:
(一)怀疑骨折者绝对不能随意活动伤部。
(二)立即送医院进行骨折固定。
(三)治疗期间多服一些补肾的食物,帮助骨折的愈合。因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所以说,补肝肾,生气血,长筋骨
骨折的救治
1、肘部以下骨折: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结可以阻止滑动,手臂抬高可以避免严重肿胀。
2、肘部骨折: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在一起,阻止上擘摆动。检查脉搏,确保血液循环。如果摸不到脉搏跳动,可稍稍将臂部放直,观察能否恢复。如果断肘僵直,别硬弄弯它。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3、上臂骨折: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4、肩胛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5、锁骨骨折:方法同上。
6、髋部或大腿骨折:下肢骨折伤员需用“八”字型绷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外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位,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如何运送骨折了的伤员?
骨折伤员或外伤有可疑骨折者经过止血、止痛、包扎固定后,如若伤在上肢,可以自行到就近医院进一步检查。对于不能行走、较重的骨折,特别是颅脑、脊柱骨折的运送要格外重视,防止因护送不当而引起进一步的损伤。为此:凡是头、颈部外伤者,不能任意搬动,尤其不能屈曲。在任何搬动时要保持平直,以2到3人协调力量将患者平托、平卧在硬板上(至少在头、肩下填硬物),然后在头的两侧用沙袋固定,现场可用衣袖、裤管等灌沙、米、泥士等代用,以使伤员头部不晃动。胸、腰椎骨折者,救治时,要察看受伤时体位,一般保持其自然伸直体位,在搬移到担架上时,需4人协调动作,第一位托胸部、第二位托肩胛部、第三位托臂部、第四位托起并拢的两下肢,4人同时协同地将患者托到担架或“翻滚”到担架上。担架应为硬质物品,竹、木、塑料等板材均可,如不能抬,可将“担架”放在交通工具上,并固定好,防止翻滚、滑动。
骨伤软组织损伤的区分:
骨折有疼痛、肿胀,畸形,骨擦音等症状。骨折的压痛,多呈环状,且为锐痛。
软组织损伤的压痛,多呈片状,且为钝痛或胀痛,压痛较为广泛。
创伤后如何判断肢体有无骨折?
(1)伤肢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肢体发生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
(2)反常活动: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反常活动,即假关节。
(3)骨擦音或骨擦感:肢体活动时,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可听到骨擦音或触摸到局部骨擦感
(4)间接叩击痛:沿力线在骨折肢体远端用轻力叩击或扭转,即引起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
(5)肿胀:骨折部位肿胀、青紫或淤斑,肢体肿胀呈环形。
(6)功能障碍:骨折后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骨科诊断公式
骨折专有体征:反常活动/骨擦感/畸形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肩部受伤+上肢活动障碍
2.肱骨干骨折=外伤史+上臂活动障碍+垂腕
3.肱骨髁上骨折=小儿+手掌着地+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关节痛
4.桡骨远端骨折=腕部受伤+侧面银叉样+正面枪刺样
5.桡骨头半脱位=小儿+强力牵拉上肢
6.髋关节后脱位=二郎腿+髋部剧痛+一侧下肢缩短+患肢内收内旋畸形
7.肩关节前脱位=手掌着地受伤+健侧手扶托患侧肘部+杜加征阳性
8.股骨颈骨折=髋部外伤+患肢外旋畸形+股骨大转子上移+Pauwels角
9.肋骨骨折=胸外伤史+骨擦音
骨伤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
(1)发热症状: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产生休克症状: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骨伤的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1)异常活动症状: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2)畸形症状: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3)骨擦音或骨擦感症状: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骨折的分类
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如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如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骨骺分离、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 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 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 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 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骨折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 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压缩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 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