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为什么?以亲身实践进行说明,孩子两岁时让他上了某著名早教,但我发现作用非常有限,除了孩子不爱上,满场跑,没学进去之外,本身的课程设计也不太理想。这些只是让孩子学了些呈点状分布的知识性内容,并没有开发到孩子思考能力。思考是一种网络状的系统化思维活动。什么是系统化思维,就拿Z近一件小事举个例子,我和孩子一起在河边捞鱼,半天都没捞到,孩子就有些耐不住,先问什么时候能捞到,然后问为什么捞不到。我说这边都是些大鱼,大鱼不好捞。之后孩子就把从鱼聪明不聪明的讨论,引发到问猴子聪明不聪明的讨论。孩子的问题不适合直接回答,但我讲了个关于猴子的笑话,是一个猴子吃第九个桃子和9个桃子的故事。孩子听了哈哈大笑,说猴子好傻,然后突然问我:猴子会写数字吗?他问这个问题其实说明他有在逻辑分析,分析这个笑话是否逻辑上讲得通。我当时就被问愣住了。而后反问孩子:孙悟空会写数字吗?看过猴子表演杂技吗?这件事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捞不到鱼?(孩子提出)
2、为什么大鱼比小鱼聪明?(孩子提出)
4、第9个桃子和9个桃子故事的笑点在哪?(孩子哈哈大笑,说明get到笑点了)
5、猴子会写数字吗?(孩子提出,我没回答,反问引发深度思考)
6、孙悟空会写数字吗?(我提出,孩子思考且说出来)
这个过程是有趣的,7个问题孩子或提出问题或思考问题,形成一个网状的思考路径。通过事例,发展孩子通过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思维启蒙。思维启蒙是生动立体的,在生活中慢慢推进,简单孤立的让孩子做做闪卡、玩下游戏、跑跳运动、阅读绘本(这里指的是在机构里做没有情感基础的阅读)效果并不好。
再举个例子。我家小猫跑到4楼阳台侧面护栏上,护栏处的窗户是死的,护栏大概3厘米宽,很窄,它也没办法走动到其他位置,上不去下不来了,发出害怕的叫声。孩子想把猫救下来,先后想了如下办法(虽然听说过猫从高空摔下不会死,但不想拿动物性命做实验)。
办法如下:
1、找根拐棍,棍头上绑了个筐子,递到猫跟前,结果小猫不敢跳。
2、找两根长棍子,用粗绳在两个棍子之间搭建一个呈三角形的网状结构
3、打119请求外援。
4、让小猫跳到三楼下面的平台上,然后人跳到平台把它救出来。
5、砸碎阳台玻璃
这个实例考察的是发散思维的能力。要求思考现有条件是什么,结合相关经验,实践探索可行方案。(这其实就是数学建模简化版的思维方式)
这两个例子请大家自行感受,现在市场上的早教能不能给孩子。有的话请告诉我,我也给孩子报个名。对于宝宝早期教育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和家庭氛围,父母才是婴幼儿启蒙Z好的“老师”,不要把孩子教育培养重任外包给早教机构,也不要说一句“我不会”就轻飘飘地推掉应尽的责任,培养孩子前,先培养自己。
上早教,大多是为了花钱买安慰,而且也没坏处。其实问题就在这,安慰买了,家长就容易放松对自己育儿的要求,也不想着如何提升自身的科学育儿能力,结果花了钱,效果还不好(其实好多还没效果),耽误孩子。
还有的家长认为在跟着孩子上早教课的过程中,了解学习育儿知识,花一份钱连大人带孩子都管了。其实这种想法真的只是美好的愿望,不信问问那些上了很多年早教的家长有什么收获,同样的钱、同样的时间真不如直接看书、听音频讲座之类的来得好,建议选择多快好省且有持续性的方式。
只是发表个人看法,交流思想,没有强迫不让谁上早教,所以不要说什么个人选择,想上我也不拦着,反正你家省下的钱又不能给我。
从2000年开始做家教,到03年正式做教师至今,教过的小孩子大孩子我都数不清有多少,见到太多甩手掌柜的家长,尤其是新生代家长,过于依靠老人、机构等外援带孩子,为孩子心痛!俗话说:人识教调武艺高。为人父母要好好调教自己啊
本帖Z后由 安丽莎白 于 2018-3-30 10:0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