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今年民办小学、初中招生面谈在即,各学校不得不面对选择面大幅收窄的新情况。在上海市公办民办同步招生、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新政策影响下,民办小学、初中报名人数大幅减少。公民同招、免试入学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生招生的大势所趋,民办学校需要直面应对。
5月8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8年幼升小、小升初报名数据统计。较之2017年,在总报名人数增加的情况下,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的报名人数却在减少。其中,民办小学报名人数锐减近5成,不到2万人,而民办中学的报名人数略降至2.97万。
其实自2015年,上海市启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以来,民办小学及初中的报名和录取人数比例一直在下降,从2015年的4:1和3:1都下降至2018年的1.4:1,相当于3个报名学生里面有2个可以被录取。这其中既有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贡献,也受到今年“公民同招”强势新政的影响。
公办民办小学招生,进入正面“PK”
今年上海教委公布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案里,公办、民办小学报名、面谈和验证同步进行。4月26—5月3日公办、民办小学同步网上报名,民办小学的报名窗口在4月28日先行结束。5月19和20日,民办小学学生面谈,同时也是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的日子。
而登录上海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进行报名时,家长就要在报名公办还是报名民办中“二选一”,如果报公办,报名后参加第一批验证,同时视为放弃民办报考资格;如果报民办,就视为放弃公办第一批验证资格,报名后参加学校面谈。
如果面谈后未被民办学校录取,就需要等待6月2日和6月3日的公办小学第二批验证。根据第一批公办小学验证和已分配入学的实际情况,以本市户籍人户一致优先、同类排序靠后(比如同属人户一致类,即排在此类靠后)为原则,由相关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年度区、校招生政策和细则安排入学。
同步招生的政策之下,如果选择民办学校,不仅要承担面谈后未被录取的风险,还很可能会面对第一批验证后,区内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已经录满,自己同样无缘的情况。而在此后进入区内统筹安排,又要承担“同类排序靠后”的劣势。
所以在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正面PK”的情况下,选择区内对口入学的优质公立教育资源,对于多数在公办和民办学校选择上并无明确立场的家长来说,无疑是更为稳妥的选择。这就从“入口”端影响了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而在“出口”端——高中招生,同样也有相关政策。
优质高中招生,偏向非选择性初中
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规定,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起(上海小学实行五年学制),实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三种招生办法。
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65%的招生计划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并逐步扩大该比例。区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65%的招生计划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其中的70%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并逐步扩大该比例。
而上海市教委给出的“不选择生源”学校的界定是:“按照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凡采用对口入学(主要指户籍对口和学校对口)、摇号入学,不挑选学生的学校,均可视为不选择生源的学校。”
虽然并没有明确说明针对民办学校,但民办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选拔优秀生源的“掐尖”行为一直被教育主管部门和同业所批评。所以主管部门通过重点高中大比例的招生名额分配来推动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上海教委公布的数据里,民办初中报名人数虽然只是由2017年的2.98万微降到2.97万,但这是在小升初报名总人数有1.8万增加,且出于“稳妥推进”的考虑,公民同招暂时还未在小升初执行的情况下出现。未来随着公民同招进一步铺开,民办初中报名人数势必要受到进一步影响。
避免掐尖 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从上海今年“入口”“出口”两端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施加的影响来看,比较突出的两个趋向是——公民同招、免试入学,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一系列政策法规所强调的,Z终的落脚点则是“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则明确:“民办学校招收学生应当遵守招生规则,维护招生秩序,公平公正录取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入学考试或者测试。”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有更进一步地细化规定。
“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导其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要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重点大城市等已有工作基础的地区要进一步巩固提高免试就近入学水平。”
“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实行多校划片的地区小学、初中可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保障入学机会公平。”
“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入学全国推开
在后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2018招生政策中,也大都以此为蓝本,肯定了公民同招、免试入学的原则,并推出了相应具体实施办法。
例如陕西省教育厅在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规定“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不得超计划招生,不得提前录取新生,不得跨市域招生……引导和鼓励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等方式招生。”西安市则就此明确,采取电脑随机派位和面谈以4:6的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推行民办初中招生。
广东省教育厅也在2018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通知中规定“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民办中小学不得提前组织面向幼儿园大班幼儿、小学毕业生的招生宣讲或变相遴选学生。”深圳市教育局则在下发的市级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同步招生。……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招生一律禁止笔试。”
虽然各地通知中在高中阶段招生指标分配制度上只是沿用教育部50%的标准,并没有明确上海所规定的面向“不选择生源”学校的细则,但在公民同招、免试入学目标的指引下,这一行之有效的措施也很可能会得到推广。
上海出台幼升小公民办同步招生、重点高中名额分配录取向不挑选生源学校倾斜的政策后,民办幼升小、小升初报名不同程度“降温”,显示政策导向效应明显,家长的选择更趋理性。
而民办学校也开始做出相应调整。今年上海已经有一些民办初中放弃选择生源,改用摇号等方式进行招生,以换取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分配。面对整体报名人数减少的情况,有的学校调整了自己的招生计划,或者加大宣传力度。
但政策的影响可能在之后会有更深度的体现。例如由于报考人数减少,以及对免试入学、不遴选生源的政策要求和导向,民办学校不得不面对招生选择面减小、学生学业水准参差不齐的情况,将会给之前习惯“掐尖”的民办学校日后教学的组织和开展模式带来很深的影响。
随着总体报名人数减少,在民办学校群体中并不居于强势地位的学校,除了要增加自身软硬件资源的厚度,也需要探索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教学。一些学校不可避免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且作出适合市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