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妆颜

「医用护肤品」是真的好,还是概念炒作?

4回复 阅读 2622

图片: Dribbble 

 设计: sandeep virk 

 责任编辑: 铃兰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business_6team@163.com


导言

说起医用护肤品,我们得先说说「药妆」。关注护肤的姑娘们,一定听说过「药妆」这个词,它可是近两年护肤界Z热的概念,风之大,甚至某些品牌直接起名叫「XX药妆」。

 

好景不长,2019年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化妆品监督质量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明确指出我国在法规层面上不存在「药妆品」的概念。换句话说,宣传「药妆」概念属于违法行为。

 

现在在某宝上搜索「药妆」,已经不显示任何产品


▲图片来源:某宝


「药妆」这一说辞为什么被禁用?真的是营销出来的伪概念吗?

 

医用护肤品是怎么来的呢?

 

护肤品要属欧盟、美国和日本Z领先。去日本旅游采购的姑娘们,除了去大商场专柜,Z愿意去日本的Drug & Cosmetic店扫货了,简称「药妆」店。

 

在这里购买的部分产品,瓶身背面会特殊标注「医药部外品」,这是日本《药事法》对护肤品的分类,分为「化妆品」和「医药部外品」。

 

相比而言,医药部外品」更接近按药品管理,所以安全标准更高,必须提供相关研究资料,才可以宣传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美国和欧盟的法律却没做这样的区分。

 

虽然民间也会有cosmeceuticals(化妆品+药物的组合词)这样的概念,一些品牌也常在药店销售,但无论是普通护肤品,还是功效型护肤品,都按照化妆品统一管理

 

这些概念舶来到中国后,民间就把一些品牌贴上了「药妆」的标签,更多品牌开始努力往「药妆」或「医用护肤品」上贴近,夸大功效宣传,非常混乱。

 

所以,不难理解药监局的用意,肃清市场,避免消费者将化妆品和药品的概念混淆,错误地认为其可以治疗皮肤疾病。


无论什么概念,他们都不是「药」,而是「妆」。


而无论是「药妆」,还是「医用护肤品」,其实是一回事,都指与医学沾边儿但又不是药的护肤品,只不过药妆几年前比较火,医用护肤品近两年比较火。


以下内容中,我们统一使用「医用护肤品」来说事儿。

 

医生眼中的「医用护肤品

 

皮肤科医生的心里还是有一条分界线的,因此在选择和推荐产品时也会有倾向性。

 

先举个例子感受一下:

 

产品1:专柜大品牌修护精华

 

产品一共包含40种成分,10余种功效成分包括了保湿、抗菌、抗氧化、抗炎、美白等功效。剩下的成分为表面活性剂、增稠剂、乳化剂、防晒剂、着色剂、香精和防腐剂。

 

这样一款产品,带来了广撒网式的功效,顺滑的质地,好吸收的肤感,高级的颜色和味道。


但因为某些成分的存在,孕妇和儿童不推荐使用,因为会更容易导致过敏。


▲图片来源:美丽修行APP


产品2:某「医用护肤品品牌修护乳

 

产品共含16种成分,半数以上为保湿成分,剩下的是抑菌剂、增稠剂、乳化剂、柔顺剂,因为使用了真空压泵的设计而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这款产品专注于保湿效果,相对而言更安全,过敏的概率也大大减少,但是牺牲了一部分使用感受。


▲图片来源:美丽修行APP

 

如果你是医生,更看重安全性,会喜欢哪个产品

 

皮肤科医生看来,护肤品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湿,如果能在皮肤健康、非敏感状态的基础上,去尝试美白、抗氧化、抑制皱纹当然更好。


同时,要避免某些刺激性强的成分,避免成分过于复杂的护肤品,尽可能不给皮肤「添乱」。

 

所以,我们更偏好作用目的明确、配方精简、少或不含色素、香精、防腐剂的产品。有效成分种类不求多,但求能够发挥效用。

 

要知道,护肤品行业发展这么多年,科学研究证明有效,并且安全、稳定、能被皮肤利用的成分有限,就别花钱当小白鼠了。

 

那些为问题皮肤人群设计的产品线也令人好感大增,比如为敏感皮肤设计的产品通常成分精简、加强保湿、减轻泛红;为痤疮皮肤设计的产品,通常含有酸类物质,可以改善角化、减少粉刺,甚至抑制炎症。

 

在医生看来,这类就属于所谓的「医用护肤品」,只是这个叫法不太妥当(暂时魔镜也没有摸索到更合适的称呼了)。


哪类人群适合选择「医用护肤品」?

 

皮肤有问题的人才能用「医用护肤品」吗?

 

当然不是,和其他护肤品一样,这类护肤品适合各种类型的皮肤使用魔镜皮肤状态稳定,但清洁、保湿、防晒都选用的是医用护肤品

 

我不追求奢华的使用感受,更在意产品的安全性和不致敏,也不偏好某个品牌

 

但是,过于精简的成分,失去了香料和色素的调剂,用的时间久了难免会「索然无味」。牺牲掉了一部分「使用感」,因此这也看个人的选择了。

 

不过,有以下问题的人群,魔镜还是希望你们能选择「医用护肤品」。

 

皮肤敏感

 

稍有风吹草动就瘙痒、刺痛、泛红、发热的姑娘们一定要慎重选择护肤品皮肤屏障脆弱或者存在神经敏感性增强的情况,也要谨慎选择护肤品,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像雅漾、理肤泉、贝德玛、珂润、薇诺娜这些品牌,都有专为敏感皮肤设计的产品线。

 

粉刺和痤疮

 

减少油脂分泌、加速粉刺剥脱是这类仙女的首要任务,各种「酸」类成分是Z合适的,比如果酸和水杨酸。

 

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牌,宝拉珍选、博乐达更专注于酸类产品但注意酸类成分请不要高频使用,角质过度剥脱反而会导致皮肤菲薄、问题叠加。

 

盲目购买护肤品

 

我们都知道,护肤品的效果跟其有效成分的浓度、原料纯度、配方工艺相关(包括但不仅限于美白、抗氧化、祛皱等功效性产品)。因此很多小仙女就开始盲目选购含有高浓度有效成分产品

 

魔镜是不建议你们一味追求高浓度的。更高的浓度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刺激,而且也不与效果密切相关。所以一般精华类产品为了平衡效果、安全和使用感受,会多加几种成分,每一种浓度都不高。


Z后,借用药监局的消费提醒:


▲图片来源:网络


温馨提示:当皮肤已经产生了问题,不是偶尔泛红或者零星几个痘痘,请一定去皮肤科就诊,系统用药治疗,护肤品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去哪里购买「医用护肤品」?

 

医用护肤品」这个概念给消费者造成「应该在药店或医院购买」的误区。

 

实际上,国内的药店和医院不一定售卖护肤品,即使有,品牌选择有限、产品线不全、价格也可能比较高。

 

其实,这类护肤品购买渠道非常广泛,商店、超市有部分品牌,某宝/某东官方旗舰店的选择多样,渠道安心,遇上活动的话价格也比较合理。

 

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现在「医用护肤品」也出现了不少假货,选择代购和非官方渠道一定要谨慎。


医用护肤品」有坑吗?

 

当然有,有的还很大,这里就给大家简单讲几个。

 

「械字号」护肤品

 

营销概念此消彼长,Z近又刮起了一阵「械字号」护肤品的风,「械字号」是可以不按化妆品审批,作为医疗器械上市的产品

 

乍一听,医疗器械,很厉害啊,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一款「械字号」面膜 

▲图片来源:网络


简直把「械字号」面膜夸上了天 

▲图片来源:小X书 


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审批流程和重点都不同。前者对生物安全性、灭菌和消毒工艺、动物实验等要求严格,但成分不受国家化妆品原料的约束

 

而化妆品的原料必须在我国法律要求的范围内,对配方和人体安全都有相关标准。


另外,即便是生产要求更严格的「械字号」护肤品,也不具有治疗功能,没有不可替代性

 

这类产品大多是国产品牌面膜,经常在医院、美容院用来做医美术后修复,也很容易在网上买到。

 

能够进入医疗机构的产品,在安全性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魔镜希望姑娘们不要被新的概念迷惑,在市场不成熟、监管不严格时,继续持观望态度。

 

人寡肽1(EGF和寡肽-1

 

同样在去年刮起一阵大风,又被食药监局禁用的是一种护肤品成分——人寡肽1。这种成分存在潜在安全风险,同时又经常容易和寡肽-1混淆概念

 

人寡肽1又名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是一种大分子多肽,医疗上用在烧伤、创伤、植皮、慢性溃疡表面,促进肉芽组织再生,加速伤口修复。

 

寡肽-1又是什么呢?


它是由甘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组成的合成肽,收录于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年版),作为皮肤调理剂使用


皮肤调理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皮肤有一定益处,但是具体有什么益处不确切

 

人寡肽1和寡肽-1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某宝上已经搜不到任何关于EGF的产品,但对于寡肽的宣传看着十分眼熟,「促进修复」「淡化痘印」,这不都是以前EGF的说辞吗?


但是魔镜却没有查到关于寡肽-1促进皮肤修复的文献研究......所以相信大家心里应该早有定论了。


这就是典型靠「医用」做幌子的「贴牌」护肤品


▲图片来源:网络


美容院的「医用」级护肤品


魔镜一句话,可拉倒吧。


把美容护肤品做好了难道不好吗,能把「美容」级护肤品用到极致难道不比「医用」级护肤品厉害多少倍?


谁都想分一杯羹的产品,要么是被神话了,要么是其他产品太弱了。

 

协和的硅霜、标婷维E乳呢?


它们属于医用护肤品吗?


这些护肤品的生产和销售,可能与医院沾了边,但本质上就是护肤品,可能在某些手部湿疹皮炎方面,有辅助修复作用,但并不作为治疗用途。


如果按照魔镜上文的标准,那么它们还算「医用护肤品」,不过如果都按国家标准一起统称,它们哪个都不算了。


总结

1、医用护肤品」是非官方的、比较模糊的概念,目前国家已经不建议这样宣传了。


2、它们通常是一些成分精简、安全性更高的护肤品不具有治疗功能,不能替代药物。


3、有敏感、痤疮等皮肤问题的人可以选择此类护肤品,来辅助治疗。


4、对突然被热捧的概念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比如「械字号」,比如「寡肽」。


5、希望大家理性护肤、合理消费,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标签

皮肤管理 医学美容 医用护肤品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值得推荐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