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滨江应该先发展楼宇经济/高端商业,扎堆引进现代服务业,然后净流入高端人口,豪宅的诞生水到渠成。
这个流程很正确,正确到几乎无法操作,而且Z大问题是慢。
现在整个二七滨江被推倒重来,噼里啪啦搞一通住宅,全部建成超高层。立面公建化,远远的看,你根本分不出他是住宅还是办公楼。
?
也就是说,甭管他里子什么成色,至少迅速改变区域城市界面。而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给市场,尤其是有钱人强劲的兑现信心。
“新”本身就是价值。
很多人反驳——单纯的新,全是住宅,开始热闹Z后一地鸡毛。积玉桥,CBD能不能算成功?你反向对比汉街,天地,先商业后住宅,至少同步开业/销售,修成正果。
其实哥这样看,武汉CBD开发强度并不大,印象中他建成后的平均容积率大概2.5。为什么容积率给得不高,就是希望尽快建成。(是不是跟你想象中不一样,CBD高楼很密集啊?其实他规划底子,就是很精致新区形态,所以你把他当住宅区,平均分很高。)
大家认为汉街/天地,“先商后住”很牛逼,他先干的“商”是什么?是商业街。看起来很长很大一片商业,其实都是不超过4层的低密建筑,同样追求的是一个“快”,快速改变面貌。
?
而且商业街有个特点,在建筑密集区域打开城市“开敞空间”,相比一栋楼/一个购物中心,这种类似“广场”的形态天然吸引人流,形成辐射中心。
大家可以关注下,华发对青岛路,远洋对归元寺的改造,都是以商业街形态为核心IP。
相反,积玉桥/CBD除了住宅,标签担当是摩天大楼。摩天大楼的开发周期,是Z慢的,如果标签是一片办公楼,更慢。且不说办公楼招商的难度和商业街相比谁更高。
在住宅供应的新鲜劲过去后,很长一段时间,城市界面/功能再无改观,没有持续挑逗市场关注度的道具,一旦间隔太久,就凉了。
二七滨江的成立理由,就在于推倒重来、快速迭代,再加上蹭天地配套、长江主轴加持,整个区域下限“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上限同样取决“持续对市场的挑逗力”,不能总玩“价格梗”,今天二手房破7万、明天新房备案6万5......如果无持续力,二七滨江辐射范围很有限。
从二桥的外滩首府往北走,不过2公里,到滨江金融城,就有点没看相。再继续往北,同样没过二七长江大桥,同样的长江主轴,中海项目至今没有动,多少都有些忌惮商务区辐射半径过短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