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咵房

杠精最怕数据:学区房到底有用没有。

236回复 阅读 25292

呵呵,好久不谈这个话题,有人把我帖子翻出来。随便上点数据学区房吹客就只能拉黑了事。

这论坛里的好几个学区房吹客,称我为杠精。呵呵,上数据你们就叫杠精?上证据你们就叫杠精?


我来给比较下,摆在武汉的数据


我们先看学区房吹客们的理论基础:

1:学区房是入场券。有了入场券,你已经甩开一大帮人了

2:学区房能提高下限

3:教育本来就是拼的小孩的资质和家庭资源学区房也只是家庭资源的一种兑现。


以上三点,Z重要的其实就是第三点。因为小孩资质是固定的,那么家庭资源可以极大影响教育的结果(学区房只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具体体现)。

这三点,全部是理论!不是证据。任何一个理论,只有有证据才能证明。


根据以上理论:家庭资源越丰富,越能提升小孩的成绩。

这个理论成立,那么必然会反应到数据上: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越好的区域,教育结果越好。


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所说的教育结果,其实就是高考考上更好的大学。

也就是经济条件越好和社会资源越好的区域,必然体现出更高更好的大学录取率。


我们来看看武汉的数据。在武汉市。新洲区和武汉主城区隔绝程度Z高,生源Z容易保留(比如东西湖区的生源很容易流失到汉口三区)。尽管不能排除极少数生源流失,但是新洲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样本。而且新洲有100多万人,作为研究对象,基数也够。

同时在武汉市内,存在大量的生源流动,为了消除此影响,以整个武汉市为样本进行研究。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新洲区和武汉市主城区一本率

新洲区

一中:891/1040

二中:124/528

三中:153/529

四中:138/539

城关:2/533

合计:1308/3169=41%。


武汉主城区学校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总数:8660/20870=41%。


二者打成平手!

且慢!莫要忘记,华师一有一半学生是武汉市外的专县生,我们不得不把他们排除在外。

那么武汉市主城区数据变成了:40%。

什么意思?新洲区的一本率实际居然高过主城区


这还是在武汉主城区从小学到高中,从各远城区吸取生源的基础上!Z难吸收生源的高中为例(因为武汉中考远城区锁区),主城区名高都能吸收几十人远城区生源


这样的大数据,充分说明:教育结果和家庭资源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家庭资源差得多得多得新洲区,教育结果居然还能胜过武汉主城区


注意:这不是观点!不是理论!而是数据!是事实!是现实!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在2017年,曾经对绝大部分为985的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如何呢?

有这样一个事实:经济条件差的考取清北确实比富裕的有劣势。但985,211,一本,这种劣势就逐渐减小以至于逆转。(具体原因就不谈了)

即便如此,我们来看看这次调查的结果:来自农民家庭生源比例为30%。而当时城镇化率已经接近百分之六十。而且其中中低收入家庭生源占了60%。


根据13年左右的一次调查,到211这个层次,农民家庭已经基本拿回自己的正常份额。

而到了一本这个层次,对不起!农民家庭已经反超!!!


吹客们以为的家庭资源经济条件,全方位的体现到学区房,培优,近朱者赤等等各方面。只在985这个层次有意义!

985层次有意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班上50人,仅有一人能考取985.

还有49个人,搞学区房是白忙活。



Z后回答几个谬论


谬论一:你不知道学区房是说的小学初中吗?高中是靠考的。

答:学区房的意义是建立成绩优势,如果他有意义,必然反映到高考上去。如果在高考时,学区房的带来的成绩优势都丧失了,意义在哪儿?


谬论二:你不信学区房有意义,不买不就得了吗?死缠烂打什么呢?

答:如果你相信学区房有意义,买不就得了吗?死缠烂打什么呢?


谬论三:你不信学区房,就尽管去害你的孩子吧。

答:你信学区房,应该大力宣扬学区房无用论,这样才能给你孩子带来比较优势。

天天宣扬学区房有用论,不是让更多的人买学区房和你孩子竞争吗?这才是害了你的孩子吧。


谬论四:高考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比你有天赋的比你更努力。

答:那是那些天赋好的人说的。你居然也信?


再给各位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们说一句:切勿拔苗助长。不要让你的孩子处于过度竞争中,要保持向上的势头。

不要因为其他家长在干什么而焦虑,仔细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研究教育规律,帮助孩子发展。


比如:要让你的孩子学会如何分析问题,知道去验证自己的分析对不对。千万别成为那种面对数据无言以对,只能称别人为杠精的。










标签

武汉学区房 学区房 学区房作用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9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匿名用户2发表于 2020-04-23 19:55 你这个人一根筋,他们再理你就算他们输

哈哈。谁输无所谓,Z要命的是主城区输给了新洲区。

cheven 大学四年级
碧桂苑发表于 2020-04-23 20:16 六角亭大门没关牢啊!谁要是和他辩估计也要被送那去了。

哈哈,要是骂人能把新洲区一本率骂低,那就好了。

cheven 大学四年级

楼上的我爱莉莉桑,对于误伤到你非常抱歉,向你致歉。

我说的杠精并不包括你。

只不过你的观点和论坛几位杠精有一致性。当然了,学区房拥趸们的观点本来就是一致的,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条。说到根上,就是经济条件决定教育结果。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倩影___发表于 2020-04-24 10:14 楼主说的还是很对的。但是我认为较好的学区环境(不一定是明星学区房)是有益的。我的理由是:如果完全不控制,你不知道是那8660还是20870;但如果加以控制,完全可以把8660/20870做到866 ...

你是真正说到点子上的。

第一,学区房包括所谓的培优啊等等,唯一能起作用的就是在同考区的内卷化斗争。以武汉为例,只在武汉主城区内的竞争有意义。

第二:只要是较好的学区环境(不需要明星学区房)就足够了,因为小学初中名师的作用非常有限。名师的讲解的那些规律性,拔高性的东西,只有天赋顶级的学生才会注意,理解。普通学生听了也白搭,连基础的东西都搞不明白的,就别指望那些高难度的东西了。

第三:学习成绩提高影响因子主要是学习时间的投入。一天学十小时肯定比八小时强。因为主城区家长普遍重视教育,这种内卷化斗争其实带来的优势非常有限。其实主要是对进城务工子女学校的学生有些优势。

我和你一样认为,较好的学区环境是有益的。


cheven 大学四年级
遗爱湖发表于 2020-04-24 13:03 谈学区房说的是初中,高中属于选拔教育,不存在学区房,不属于谈论范畴,杠精拿出一个高中来开杠,殊不知郊县可以复读,然后一中都是当地拔尖生源,那要比谁也比不上衡水中学!学区房的目的不是说保证小孩能冒尖,能 ...

你连数据都不仔细看,还谈什么呢?我这里拿的是新洲区全区公立普高和武汉主城区全区公立普高的数据对比,和新洲一中是当地拔尖生源有什么关系?

要说生源,这年数据对应年份的中考生源数据,新洲区的普高线比武汉市主城区普高线低了整整40分。 40分是什么概念?基本就是华科附中等一流弱和一流强省实验二中等的录取线分差。


其实你列的这些高中的数据,意义不大。

因为你们这些推崇学区房的,对武汉的教育制度,招生制度没什么研究不了解。

民办择优掐尖众所周知,可是实际上公立初中也一样择优掐尖。只不过没有民办那么大张旗鼓公开罢了。  

公立名初,一是优秀生源更容易保留,二十可以悄悄掐尖。

掐尖有什么效果?一个初中500人,掐尖50人,只需要就可以把普高率提高10%。

                      

cheven 大学四年级
遗爱湖发表于 2020-04-24 14:54 杠要杠出点水准来,而不是坐进观天,钻牛角尖的观点,大多数家长选学区房,并不是说要期望孩子多拔尖,都能上重点,而是保证先托底,提高能进高个中几率, 只有进入高中了,你才有资格谈后面的,而不是你这种一 ...

有数据还是坐井观天钻牛角尖,比不上你们一张嘴的理由,我真是挺佩服的。


我上面那个数据对应年份中考数据,新洲区普高线比主城区普高线低了整整40分。

为什么?因为新洲区小学初中强度远远低于主城区。但是到高中学习强度基本一样,难度提高之后,主城区在小学初中上的强度建立的40分优势全部损失殆尽。

注意,这不是观点,这还是事实!


那些提高进入高中几率,擦线上普高的,基本都是高考炮灰。

湖北本科录取率百分之五十。读一个专科也还谈什么后面?


cheven 大学四年级
252635917发表于 2020-04-24 15:25 别人吹学区房优势,你只需要证明学区房对口学校一本上线率低于非对口学校就可以了,非要拐弯去证明家庭资源和一本上线率的关系,再说你要证明家庭资源和一本上线率,你为什么只选择新洲,你凭什么就认为新洲能代表 ...

你提的问题非常有意义。


第一:你想要的数据查不到。即查不到这样的数据。因为从小学到高中,生源不断的流动,不仅没有公布这样的数据,也没有可能追踪这样的数据。

第二:教育是家庭资源的结果,学区房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不是我为学区房拥趸提炼的观点,而是他们自己亲口说出来的。

第三:选择新洲首先是因为,新洲区和主城区隔绝程度Z高,生源容易保留。这跟武汉汉阳区因为两条江间隔,生源Z容易保留是一样的-------注意,武汉市汉阳区的数据也是非常好的。其次新洲区人口有一百多万人,基数足够大,不会因为样本过少带来偏差。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别跟杠精认真,他脑子有毛病的,拿新洲区和武汉市平均值对比,都不是一个样本群,估计还是书读少了没文化。

你看他敢不敢拿武汉学区房代表:武昌、江岸两个城区的一本率,跟新洲区对比,绝对秒的新洲连渣都不剩!

---------------------------------------

哈哈,35定这位,没有数据张口就来,拉黑了我又何必来我帖子里掺和呢?

你看,我就不需要拉黑你,因为你发言我就可以拿数据出来。

为什么不拿武昌江岸的数据?因为主城区内生源是可以自由流动的。你压根不知道他的生源真正来自于哪儿。

但是你要数据,我也有噢。

就是上面的那一年,汉阳区的一本率比江岸区高一个百分点哟!

没错,武昌区是第一。但是你知道武昌区高中生源是什么情况吗?

我来给你们上一些名高某年外区生源比例。

华师一附中,外区比例45%,如果算上专县省,华师一附中仅仅有四分之一的生源来自武昌区。

省实验,外区比例22%

二中,外区比例14%

三中,外区比例10%

六中数据没查到,汉铁高中外区比例11%。

看清楚没?武昌区江岸区在外区掘了很多生源。其中华师一附中区外市外攫取了700人到800人。而武昌区对应那年高考人数是多少呢?是5000人。

看清楚了吗?仅仅这700多人,就可以把武昌区一本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而江岸区攫取的外区比例少,居然还不敌汉阳区。

汉阳区凭两条大江保住自己的生源,就可以赢江岸区。

你看,研究问题得这样,要好好查数据,靠嘴巴是不行得。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哈哈,胡编乱造?

http://m.deyi.com/thread-18020190-1-1.html

得意上就有华师一附中的生源构成2019年,武昌区260人,外区290人,其中还有新洲区一人呢。

外区占比都52%了……

这是不含专县生。加上专县生,武昌区外生源有七八百之多。提高武昌区一本率10个点有悬念?

至于你说的什么九大名高差几分去读新洲高中。这个都不需要驳斥。

这个胡编的杠精理由再次证明吹学区房的有些人啊,对武汉中考制度毫无了解。武汉市中考除远城区锁区外,还有一个特别规定,严厉禁止主城区去远城区读高中。

又不知道了吧?

cheven 大学四年级

有些人吧。高兴就好。数据打脸,就自己胡编理由。这种理由无需驳斥。

谁是杠精也显而易见。

请随意。不奉陪。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4 16:39 回复 cheven 的帖子新洲区人口江岸区人口楼主举例数字来源:新洲区(本身居室郊区第一)一本人数:1308/105万;1.24‰江岸区(市区第二)一本人数:1483/105=1.41‰。改一样吧 ...

谈数据是好事。

不过我还是劝你,自己多学习多研究,这样才能把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教给你的孩子。这话听着对你可能不中听,但确实是我的肺腑之言。希望你能听进去。


关于你的数据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计算比例,要科学。比如你选取每百万人口。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比例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生育率,人口流动,而且人从出生到高考长达18年。他不是一个科学的指标。因为有非常明确的参考人数作为比较,这是更为直接的数据。舍弃更直接的数据而选择更百万人口,并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

第二:数据必须准确权威,标准必须一致。实际上我还有武汉市一本率和湖北省一本率基本一致的数据,毫无优势。但是因为数据来源不同,我认为可能存在标准不同,从不使用这个数据。同样是常住人口,为什么你一个要选择16年,一个17年呢?

不仅如此,你的数据还是错的。因为百度百科绝不是什么权威数据的出处。武汉市统计年鉴,有清清楚楚的数据,2017年新洲区常住人口是90万,江岸区是96万。其实按照这个数据按照这个数据来算,每万人,江岸区比新洲区多一个一本。

第三:江岸区的数据没办法排除生源流动。正如我前面说的,二中16%的生源来自外区。江岸区因为有二所一流高中,二所一流弱,他能吸取很多外区生源。比如一流弱汉铁吸收外区生源,居然比三中还多。

江岸区单区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你说的高中挨个比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一区的数据,还需要单个比干嘛呢?


我认为你应该认真理解,学区房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具体体现。

cheven 大学四年级
熊纠纠发表于 2020-04-24 20:16 因为新洲区比主城区一本率高点,因为一本211农民占比中低收入占比高,所以说明家庭资源基本没有影响??新洲区和主城区人口基数不一样啊,这也能比?华师有外县的所以还扣点一本率?那有更多非本地人拉低市一本 ...

又不是比绝对数,比得是录取率,和人口基数不一样有什么关系?只要不是人口过少导致样本量过小失真就足够了。


华师一武汉市外招的学生,全部是择优录取得专县生,全部是各市县Z优秀得那一批学生,除去不理所当然吗?这些学生没一天在武汉市读过小学初中,和武汉市的学区房有什么关系呢?

至于武汉市非本地人的学生,那是随机的,既有好学生,也有差学生。为什么要除去?


为什么你们这些吹学区房的都喜欢张口就来,不去查一查呢?

中国中低收入占比就是百分之六十,2016年的标准如下(一共五等份,各自20%)

Z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

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

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


也就是说百分之4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按照一家四口,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过5万元。

按照中等收入组,60%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是8万元。你去买个学区房给我看看?


想当然能行吗?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小怪兽的奥特曼发表于 2020-04-24 18:13 有道理

是吗?那就按照每万人人口比一比。


根据武汉市统计年鉴,武汉市主城区常住人口为713万。新洲区常住人口为90万。


按照每万人的一本录取人数,


新洲区为:14.53

武汉市主城区为:11.57


为了公平起见,把可以从他区吸纳江岸区的数据也列一下:15.44。


新洲区比主城区多3人,比江岸区少一人,为什么江岸区这个优势是虚假的呢?


以某年为例,武汉二中从外区获取生源为84人,华师一和省实验两家从江岸区合计都仅仅拿走39人生源(其中华师一37人)。

而六中汉铁育才还会从外区大量获取生源。就连汉铁高中,从外区拿走的生源都有44人。

在这种主城区内可以跨区的制度下,江岸区和武昌的数据,不过是靠从外区攫取优秀生源拿出来的。


生源流失严重的是谁呢?是洪山,高新和江汉。

洪山区流失Z严重,华师一和省实验,合计拿走洪山区140人的生源,

江汉区,华师一和省实验,合计拿走67人的生源。

高新区,华师一和省实验,合计拿走102人的生源。


但是汉阳区,华师一和省实验,合计仅仅拿走9人生源。

在武汉,除开武昌和江岸,汉阳区的生源保有率Z好。因此他的一本率比江岸区还高。


从数据上看,汉阳区是教育水平真的高。像江岸这种靠攫取别人生源,还整不过汉阳区。比如说,汉阳区从开发区攫取生源有地理优势,实际上呢?三中从开发区仅仅拿走7人,二中却能从开发区拿走20人之多。


真不知道论坛上天天吹江岸多强的人咋想的。

cheven 大学四年级
遗爱湖发表于 2020-04-24 21:38 引用你的原话:杠精Z怕数据,这下数据打脸了不?不会算的话叫你小学老师再教教你!

生源自由流动的主城区内,单拿一个区的数据有什么意义呢?

你知道二中六中汉铁育才的生源哪儿来的吗?都是是你江岸区自己的吗?

二中可以从外区拿走80多人,汉铁拿走40多人,六中育才数据我没查到。


拿在别区读小学初中的高考成绩,充自己的学区房数据?

cheven 大学四年级
熊纠纠发表于 2020-04-24 22:44 我不是啥吹,不要盖帽,对口学校是渣渣,只是提出疑问。学区有没有用,一般都直接比学区和非学区升学率高分率,很明显学区肯定成功概率更大,所以大家有能力尽量搞学区。好点初中你只要中游水平就能升名高,名 ...

这样的数据没有。

研究学区的影响,必须要排除生源的影响。


公立初中同样有择优,导致任何学区的初中升学率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只能去研究学区房的理论基础:教育结果是家庭资源的体现,学区房只是家庭资源体现的一个方面。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小怪兽的奥特曼发表于 2020-04-24 23:27 关于学区,你的数据有点太极端了。。。。

他用人口去除,你就觉得有理,我用人口去除,你就觉得太极端。

cheven 大学四年级
武汉牛肉面发表于 2020-04-25 00:23 ***社科基金课题组在2017年,曾经对绝大部分为985的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如何呢?这篇论文的链接能否发我一下,谢谢

这个是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项目“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高校内部社群权力的作用机理及引导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于出身只是这个调查只是其中一个小调查。

主持人是南开大学陈超副教授。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南湖中学一个摆明说明学区房对于成绩没啥作用的例子,现在被学区房吹客拿来大吹特吹也真是令人佩服他们的思维能力。

南湖中学1997年才建校。而要一个学生小学初中就要9年,再算上一年准备时间。南湖中学第一届批量毕业生,起码也要到2007年了……

南湖中学成为学区房热门不过是Z近四五年的事情,而她的毕业生主要是05年左右在南湖开始读小学。那时候南湖中学难道是学区房?

一群毫不在意学区房的人的娃娃把学校成绩考出来了,结果反而成了学区房吹客们嘴里学区房的究极代表……

cheven 大学四年级
坨一坨的爸发表于 2020-04-25 10:02 回复 小怪兽的奥特曼 的帖子他认为武汉全是学区房,而且把郊区也算是武汉学区房的,然后拿郊区第一名的来对比,来证明学区房不行,这就叫高明!

你思维能力太差了。高中学过对照实验没?老师讲完对照实验你理解对照实验所包含的科学思想没?


现在对于成绩影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天赋起作用,一种认为家庭资源起作用。

请问,对于这个课题,你准备如何进行研究?靠你拍脑袋想出来来的那些理由吗?不错,研究第一步确实是拍脑袋,然后要进行验证。


天赋的具体体现就是生源,家庭资源体现就是学区房,培优,名师,等等。

稍有科学思想就知道,需要把其中一个条件置于一致,再观察另一个条件的影响结果。


在现有条件下,唯一能置于一致的就是生源。即在生源流失少的,而家庭资源有比较大区别的区域进行研究。为了避免数据样本过少波动偏差,也不能选择总人口过少的区域。


武汉主城区内,整体生源不会流失,相反,从小学到高中还会吸纳交通便利的几个区如东西湖江夏黄皮等的优秀生源。经济条件家庭资源更是吊打新洲区。


不这样做研究,去把江岸或者武昌区的成绩拿出来,请问,你的数据排除了生源流动的影响吗?这个都不排除,数据有什么意义?


另外,主城区的学区房究竟有多少人你又算过没?

华源,广雅,上智,三寄,慧泉,566实验,华一寄,钢实等这些比学区房还好的,每年招生起码6000人。各区优质学区房,随便估算,一万人肯定有。也就是怎么算主城区每年在学区房或者更优质的这几个民办接受教育的,怎么算都有15000人。

知道2018年,主城区公办普高参加高考,20000人上下!即便算上普高率,主城区接受优质学区教育的起码三分之一以上!


这么大的比例优学区教育,再加上培优等家庭资源变现,结果主城区高考不敌新洲区,你会分析为什么吗?

你只会在百度上随便查个总人口算一下……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