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格尔木109道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青藏线了。继续在柴达木盆地里穿行,路笔直一眼望不到头,而两边的山更加荒芜,加之阴沉沉的天气,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巍巍昆仑山出现在我们面前,又给人一种雄浑,热血沸腾的感觉。
过了格尔木109道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青藏线了。继续在柴达木盆地里穿行,路笔直一眼望不到头,而两边的山更加荒芜,加之阴沉沉的天气,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巍巍昆仑山出现在我们面前,又给人一种雄浑,热血沸腾的感觉。
翻过昆仑山天空渐渐放晴。 经过可可西里时,我发现刚超过我们的一辆车突然停车,我还以为出了什么故障,等我们超越它时,才发现他们发现了藏羚羊,我看到了一群藏羚羊,赶紧停车,等相机拿到手,生性胆小的藏羚羊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行走在青藏线上,视野开阔,青藏铁路与109国道,时分时并行。长江源头的沱沱河在阳光下波光凌凌。
暮色中的唐古拉山越发显得雄浑壮观。
晚9点半通过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时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车行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脉,我们唱起了郑钧的《回到拉萨》,“回到拉萨回到了布达拉,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拉...呀伊...萨感觉是我的家,拉...呀伊...萨我美丽的雪莲花,纯净的天空飘着一颗纯净的心,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回到我们已经阔别很久的家。。。”。真正没完没了地唱,唱了一首又一首,完全不顾高反。正在开车的老曾也加入进来,并且把车开得飞快,一路上我还没见过他如此亢奋,只好提醒他,慢点开,安全第一。难忘的那一夜,难忘的唐古拉山之巅。
本帖Z后由 老ONE 于 2012-9-16 21:51 编辑
这几个不要说咧,你懂的。心形或连心。
这个:每一单个是“V”胜利的标志,五个连起来是一五角星。其实大家在户外是非常开心的,想心思玩些花样出来,摆出各种造型来表达喜悦,看谁的造型有新意、有创意,独特。。。
这段路还行,不算难走,车不多。
如果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每次出行都带上一部分书,送给路途贫困乡村的孩子,让每个人都加入进来,就好了。
过了唐古拉山我们就真正进入了西藏。西藏我走进你了,西藏我来了。7月18日凌晨到达那曲,夜深人静,人生地不熟,好在有巡逻的JC带着,帮我们找好住宿的地方,一进藏就体会到了藏汉一家人的滋味。
西藏的山、西藏的草、西藏的牛羊,西藏的蓝天、西藏的白云,距离我们不再遥远,看到是那样的亲切,大家视野和心胸一样开阔起来。
当雄。翻过那根拉山口,圣湖--纳木措,就在眼前,有人禁不住,泪流满面,相信谁的心情此刻都不会平静。
我经过唐古拉山口时是晚上,你比我幸运。
纳木措是我国第二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湖水Z大深度33米,是世界上海拔Z高的大型湖泊。“纳木措”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站在纳木措湖边,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头顶的蓝天白云,与纯净的湖水浑然一体;清风中湖面泛起涟漪,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清淅可见,如一个威武的银盔银甲的武士守护着纳木措。每个到过纳木措的人,都被这景色所震撼,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荡涤。
每个去过西藏的人,都想着何时能重游故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实现,于是乎回忆便成为了常态,我们在回味一路上的艰辛、兴奋、美景、艳遇。蹉跎岁月之余,不由得感叹,我做了件,我认为值得去做的事,走进西藏、走近布达拉。
已更新至纳木措了
哪里看出被人警告,我咋没看到哇
合掌石是纳木措标志性的景点,它是父神念青唐古拉山和母神纳木措的化身。藏人将山水看作自己的主宰者,父母、伙伴,山是父亲,即父山。湖是母亲,即母湖。他们还认为此掌为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修行时合掌祈福的显像。
相传是莲花生大师留下的脚印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