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

老刀:老房,老手机与老去的人……

94回复 阅读 10231

此系刀帖抢救性转存,也供对刀帖有兴趣者浏览,请勿首页导读等,谢。

回程的路上,我想为何人们总是不舍那些用惯了的老东西?因为它们除了功用,还是你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老房,老手机与老去的人……

武汉老刀

用了近七年的索爱K790c又出问题了,还是右上角的那键失灵,发短信不能选择标点符号,也不能结束通话,因不能锁机,还无意中瞎拨电话……只得上汉口兰陵路口的华中通信广场找人修理。

我知道,偌大的通信广场,手机诊所几十家,能接诊或说愿修理它的只两家。先去后厅三楼的天兴通讯——修一次收30元,但只有那位戴眼镜的小汪会修,不巧的是他上午不在。

只好转战前厅三楼的张师傅,他手艺也不错,曾修过一次的,50元搞定摇杆失灵,保修一月。但他不愿接,“我说过的,这手机的~~坏了,修好过不久只要受潮又会失灵,何必花这个钱呢?!再说今天也太忙。”

看来只得换手机了。其实我早换手机了,只是买而未换。因这款手机好使,我对索爱形成了品牌信任,两年前曾买了个1200万像素索爱U1i,自去年11月K790c老病复发,我又进了个新款索尼ST26i(500万像素),这两都是智能机,上网快,功能多,但太费电,两天就得充。

Z主要的是老款的K790c系金属外壳,手感酷,特别是小巧而拍照功能强大,防抖颤、弱光拍摄尤其出色,标注320万像素,其实不低于500万像素,伴我记录了数不清的美景与美好,对它很是难舍……

这是我的索爱系列,Z受宠的还是那老款——

记得买它是2006年冬,2900多元,两电一充——当时,它绝对是手机中的白富美。

然而美人迟暮,我虽不弃,却无人愿医,一阵凉凉的哀伤不由从心底升起。

在附近转到下午2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再次来到了天兴通讯。那白面书生模样的小汪在!愿修!!收费30元!

手机是去年春天沉疴缠身的,修过三次。第一次找的是汪师傅,30元,两个月后返修(应过了保修期),他没要钱,搞得我至今还有愧欠;找张师傅是因为小汪不在,“50元,太麻烦,得都拆开,修它价值不大”,张师傅当时说的是实话。

小汪话不多,然简短的语句可见其对专业的热爱,有些信息是我百求而不得的:

“没镜头盖的手机是不是用一段时间会进灰尘?”

“是的,很多都是这样的。”他答。

“我的索爱U1i有1200万像素,也有镜头盖,怎么拍摄效果没K790强?”我问题不少。

“它的镜头整体性密封没有790做得好,广角、光圈也赶不上790——790是索尼与爱立信合资 后推出的第一款高端机,为了树立口碑,抢占市场,用材用料,技术标准都很讲究。”小汪还是不紧不慢一边修一边答,头也不抬。

高高瘦瘦的小汪站起身,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个有小圆点的铂片,仔细地将它们分离,再粘贴到我那已拆开的手机摇杆旁——右边贴上了,又贴左边的。我问:左边没坏怎么也修啊?

他还是头也不抬低声说:“两边的~~都受潮烂掉了,我给你都隔一下,应该用得要长些。”

沉默。我不禁停住了发问,以免打搅专心致志的小汪精英,是社会的脊梁,但我们关注的多是政治精英、文化精英近年财富人物也受到了精英般的礼遇,然,权富群体收获至荣至便,定是社会病入膏肓、沉疴绵惙的一个信号!

小汪师傅这样技艺强、服务好的技术男,虽身处基层,何尝不是精英之一员?

离开时我掏出了50元,他要找钱,我说不用找,你的费心用心我都看见了。忙不迭地丢下一脸意外表情的小汪,匆匆下楼。

上几张用索爱K790c拍的照片——

依偎

羌族大婶。

大街行船

同为男人。 老刀 摄

门前做点小生意。 老刀 手机顺拍

汉口西北湖。 老刀 手机顺拍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2 12:48 编辑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11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回程的路上,我想为何人们总是不舍那些用惯了的老东西?因为它们除了功用,还是你生命、记忆的一部分。

不禁又想起武昌父母的老房子。自父亲十多年前去逝后,家人一直没住过。这房在某大学校区内,为老式的房改房三楼(这点很重要,许多老房三楼以上得吃水箱水),坐北朝南、前后阳台,净空高,通透好,阳光灿,浓荫环抱……若不是上班不便,我是喜欢住老屋的——这也是我建议一些经济实力还不强的朋友关注老房改房的一个原因,其价格、持有成本低,舒适度却并不见得低。

一些老房子,建筑质量不差,当时有些国家标准比现在更高,也更人性化。如:层高起码是3米,注重通透朝向,所用红砖冬暖夏凉,我家住过的两套老房厨房都另装有地漏——现在非豪宅厨房是难寻地漏的(这要几个钱?开发商这样小处节省钱实是社会集体德性下滑的反映,真可恶。如知地漏老国标的朋友请告知,老刀先谢了)……

父亲走后,母亲随子女一会北京,一会广东,一会武汉轮流住。现在回想,正是母亲的这种“轮流”,福泽后人,使我们兄妹无意间放大了资产:十年前小妹买的大三房,现增值数倍;八年前大妹在北京二环内购的那个精装房,价格也翻了四五倍;2006年我出手金银湖的那个湖景大三房,也是为了寻个空气好,绿化好的所在——但因医疗配套不行,只住了一年就又搬走了。不过,这房虽一直空置着,价也翻倍有余,并是我手头目前综合而言Z适合住家的所在。

九寨沟之行的收获之一:提了两个牛头回家。

也因为买这房,我开始关注房事,且一发难收,“武汉老刀”因此现身江湖。

不过家里的老房子前年说要拆,改建为30多层的电梯房。将信息汇报给母亲,她着急那些老东西往哪放——“柜子是我找人打的,桌子是53年配的,以前是资本家用的,那土凉壶还是你爸爸从黄石带回来的……”老母如数家珍,虽然她老因中风偏瘫已十多年没见过这些东西了。

当时,我在江边发现了一处也是房改房的老楼,“全滑模”打造(这种用于军事、承重厂房的建筑方法,在武汉做住宅应没几栋,定是个位数),无敌江景(距江不到百米),7600多元就可接盘。担心刚买就拆迁,我去区规划局打听,朋友找来负责拆迁的某科长,得知未有这方面的规划,“就是拆迁你怕什么,8000元都不到,补偿肯定比这多得多。”

我兴冲冲向母亲汇报“资产置换”良机,老人却不答应。反问如果不拆呢?要拆,就在附近租房寄存她的老物件,还建后再搬回原地建起的“新家”。

母亲近乎固执的对老屋的留念,一如我对索爱K790c……

老屋虽旧,然绿荫袭人。  

由是,又想到了与妻的斗嘴。老刀早过七年之痒,和很多儿女将成年的夫妻一样,生活已化为种种熟悉的习惯——投资上,她是“稳健”的平方,不,立方,江边那房她宁肯首付近七成,也不愿多点低息贷款,坚持退掉了另一套,让我至今思之心痛(那时不限购限贷);其有洁癖,每天拖地两次,你累了上床躺一下,她不动声色,待你起身后马上拉平床单,让人颇不自在……

然,岁月是把杀猪刀,它可刻划皱纹,也可搓揉矛盾与恼愤。

几天前为一小事,两人大吵一通再没有说话,不久她便出差海南了。这几天,没有了她的絮叨、不见她拖地……竟有些不习惯了。

还是给她发个短信“言和”吧:晨晨暮暮,渐渐老去。炉火凉凉,拖把沉沉。欢笑留在了昨天,辛劳写进了皱纹……

后又改了下,得诗意点:

老去的我们……

晨晨暮暮,渐渐老去,

白发,悄悄找上我们。

灶凉碟冷,悄无人声,

欢笑,已是昨日星辰。

姣容不再,雾鬓也横,

我知,辛劳写进了你的皱纹……

有诗相助,自然“起和”成功。

老 伴 老刀K790手机顺拍。

——2013-1-31 晨武汉老刀

现在得意好像没有了配乐外链,读此帖听哈《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应更有效果。对不起,没有好的链接,就听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吧—— http://y.qq.com/#type=song&mid=0035pX5007GmBg&tpl=yqq_song_detail&play=1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08:28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转存都不易,原网站设有乱码程序~~~~

开放的网络却时时心胸不开放,也是无语。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tianlishiwo发表于 2016-7-1 06:40 早上好

早啊~~~~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zb0703 发表于 2016-7-1 07:28

好贴 好人 我的西门子6688 诺基亚3250也在我抽屉里面 一直不舍得扔 那是我青春的记忆

恋旧的人更有历史感,也更有责任心。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YtHhrtes0/

乐曲赏析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系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加的名作。

乐曲的结构类似三段体,但又与普通的三段体有很大区别。乐曲为3/4拍子,A段主题为a小调,充满西班牙风格的曲调流露着一丝忧伤阿尔罕布拉宫现状的写照,历经沧桑,已光芒不再

B段主题为A大调,色彩顿时转为明朗,与A段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听众从中可以体会到阿尔罕布拉宫往日的辉煌,这正是标题中所“回忆”的内容;

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乐曲Z后在C段以一种复杂的感情在宁静中结束。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

作者借本曲抒发了自己对于这座宫殿的无限感慨。乐曲从头至尾都运用了吉它技巧中的“轮指法”来演奏,难度相当大,充分发挥了吉他音色的特征。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5 22:05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luckyzero发表于 2016-7-1 08:00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每一位象小汪师傅这样,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付出的平凡人。

就是,但我们的社会对这一群体是漠视滴。

祝小汪这样踏踏实实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能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祝他早日找到女朋友~~~~~~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yqbai发表于 2016-7-1 07:44 又感受到了熟悉的老味道!还有记忆中的老样子

三年前的老帖啦。。。。。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xzt189717发表于 2016-7-1 07:39 大早看这文字感动

谢费目~~~~~~~~~~~~~~~~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longlyirsh发表于 2016-7-1 08:38 早, 校园老房拆迁是个大问题。原来低密度步梯房变成30层的大高楼,居住舒适度降低也影 ...

就是啊,但愿不拆。

http://www.wmejr.com/BaseTemplate/qishi/11.mp3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ZHENGJIE629 发表于 2016-7-1 09:13

厨房是否需要地漏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5.7条规定“ 厕所 ...

但是不少豪宅的厨房又是有地漏的。

原来不少老房也是有地漏的。厨房用水量也是很大的,如洗菜等等,搞不好会水漫金山么办?

开发商真会钻政策空子,只要没有强制性要求,能省就省。

就像层高国家标准,也是一降再降,从50年代的3.4米,降到3.2、3米,80年代更是降到做2.8米也可,这就给了万科等精打细算的企业,建造大量低矮空间住宅提供了可能。

好在武汉经多方努力,层高标准备提高了20公分,现为2.8~3.2米。所以坛子里的朋友要注意了,若你欲出手的“豪宅”没有3.2米的层高,还是算了吧。

有人激愤地预测,十多年后住宅层高没有2.9米,会被视作建筑垃圾。。。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12:39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这帖移到生活杂谈,老刀也是醉了。通观整帖,谈房的比重不是占比更大吗?!对网友的参考作用也是。。。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09:51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以前得意挪帖、删帖还有个网上通知,现在这个程序也省了?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09:53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ZHENGJIE629

2.5米是指北方滴,除了考虑北方取暖节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某个子很矮小的领导人视察时讲了一通话,不久国家层高标准大降。。。。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09:58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找了一哈旧刀帖——

近年在住宅人性化的潮流下,不少省市进一步放宽了层高限制,如《福建省住宅建筑层高和面积等有关设计问题的暂行规定》(福建省建设厅 2007年8月10日)为“我省属于夏热冬暖地区,考虑通风和建筑节能要求,住宅建筑层高不宜小于 2.8 米, 但不应大于 3.2 米,首层和顶层层高可适当提高但不应大于 3.3 米;酒店式公寓(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生活设施于一体)层高不应大于 3.6 米”。

上海2006年的《住宅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为:住宅层高宜为2.80m,且不宜高于3.2米。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2010年2月下发的《关于对中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指标的补充解释》,层高大大放松:“住宅建筑层高不应大于3.6米”。

广州市从2011年6月1日起,住宅层高也提升为3.6米。

2012年9月1日《南京市建设项目容积率管理暂行规定》实施,要求:住宅建筑层高不得超过3.6米.公寓和办公建筑层高不得超过4.8米。对于住宅层高的 “长高”,南京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士解释,将住宅层高从限高3米,放宽到3.6米,主要是考虑到一些豪宅产品的实际需求。“对于高端住宅来说,3.6米的层高比较合适,而普通住宅层高还是会保持在3米左右。”

-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09:59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知道为什么武汉层高标准提高了20公分吗?

YF论坛功不可没,老刀也小有贡献~~~~~~~~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样的重大民生政策变化竟然市民不知!权力资本的力量可见一斑!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10:04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晶晶-猪猪发表于 2016-7-1 10:45 好有情怀!不过我是特别喜欢丢老旧东西的人,这些年,除了老公,对于不适用的就喜欢送人或者丢掉,包括电脑 ...

你老公不担心你也把他丢了?哈哈~~~~~~~~~~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zfggao发表于 2016-7-1 10:57 看到那对老人,我的眼泪直流,唉,好伤感

这就是人生,我们唯有过好当下,并给弱者力所能及的扶助~~~~~~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武汉老刀 发表于 2016-7-1 09:59

找了一哈旧刀帖——

近年在住宅人性化的潮流下,不少省市进一步放宽了层高限制,如《福 ...

关于武汉层高标准的猛料!

关于武汉的层高标准,2013年已上涨到了2.8~3.2米,到了2014年9月,更是放宽到了3.6米。

这样事关百姓置业的政策大变,市民知之很少,媒体也不见报道,大家认为正常吗?

万科现深陷“打瓦”处境本不想谈它的,但其对建筑层高的利已性利用,可谓极致。

华夏民族向以高、大为美。夏氏的世室,周人的名堂,都以高大为特证,“非壮丽无以重威严”也。我国传统心理观念,房矮寒酸相连,高大阔绰相拥。所以,大做低层高房,不仅是对人性,也是对文化及传统心理的不尊重。

万科物业的确不错,早有人指出,正是因其自知有品质短板(取国标Z低值,卖片区Z高价,性价比不高),所以大做物业服务。然而这一收费不低的物业服务背后,却有不少的空间压抑的住之更悔

据老刀所知,有能力者会默默无言地(因担心直言影响万科形象,进而影响自持物业的价值)另置净高爽些的房子。但对许多集一生之力买房的平头百姓,将长年与这有缺憾的房屋相伴。

六七年前,老刀就疾呼:在一个弹性较大的国家标准空间内,企业如何取值定位,更能考验其“人品”。因之老刀常常以层高,衡量一家房企对消费者是否厚道。在湖北,执行3米正常标准的,我称厚道;接近或定为2.8米底线的,我以为不大厚道(虽然其并没违反国家相关标准);突破3米限制的,我认为很厚道”。

现在若自称豪宅,没到3.2米,建议大家转身就走。武汉的层高标准变化,必然会传导到市场定价。

还是上点猛料,看哈武汉的层高标准——

本帖Z后由 武汉老刀 于 2016-7-1 12:05 编辑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笨笨微笑发表于 2016-7-1 07:40 老刀是个细腻的男人

一般般吧~~~~~~~~~

武汉老刀 硕士一年级
俏丽猫760115发表于 2016-7-1 12:29 用照片留住生活的瞬间,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怀,岁月流逝却依然感受着曾经的美好,LZ也是个有心人。。。

留言如诗啊,好笔力!

查看更多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