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榆林产妇悲剧愤怒的同时,也要警惕医院以专业信息壁垒误导舆论 麦卡PULP 2017-09-06 14:04:38 举报 阅读数:85050
激起民愤的那张知情同意书和“下跪”的视频,真的是那么回事吗?现在的事实够支撑判断了吗? 发生在榆林的悲剧事件,我读到的时候也觉得无比气闷难受,以及愤怒,但很多事情如果稍微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蹊跷。先搞清事实,再表达情绪,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事实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们很可能是被直觉和“常识”误导了。 医院目前给出的貌似Z具说服力的“证据”,有两个:
第一,那张住院知情通知单。
那张知情同意书真的有说服力么? 1)那是产妇刚入院时的通知单,不是事发当天的,是个初步诊断; 2)通知里很清楚地表明,按照当时的情况,院方本就是拟顺产!拟顺产!拟顺产!(拟静滴缩宫术催产)。 这也和初步诊断内容一致(没有剖宫产指征) 3)既然那份知情同意书里院方都是按先顺产的计划,试问患者家属怎么可能不照着写下“情况已知”? 4)那句“谅解意外” 以及“要求阴道分娩” 被各种愤怒脑补,是都没写过知情通知单吗?这是入院时的常规通知单啊,不大都是医生怎么说自己怎么写的么?诊疗计划出于患者家属知情的需要以及院方免责的需要,不都要穷举各种不利可能的么? 而且此处的“谅解意外”只代表当时已知情况下患者对院方治疗手段的赞同态度,不代表情况有变化却仍然坚持啊…… 院方真正需要出示的核心证据,不是那张通知单,而是: 1)院方事发前明确提出过剖腹产的迫切性和必须性的证据; 2)患者家属拒绝的证据。
第二,今天放出的视频和截图。
其中可以看到,产妇两次走出待产室,在丈夫和其他家属身边跪了下来。 问题是,那个视频真的能证明家属拒绝了产妇的要求吗?真的可以判定产妇下跪究竟不是因为痛楚,而是哀求吗? 为什么要说“身边”,而不是“面前”?因为视频里第一次下跪,第二次下跪,并不是现在传说中的“产妇给婆婆下跪”,而更像是疼得瘫倒在地。产妇下跪也没有明确的朝向性。各位可以自己去看。 也可以参看@陈睿力 截屏图(左边链接) 但是文字的魔力就这么大。改两个字,在家属“面前下跪”就可以在旁观者脑中激发一串联想:要求剖腹产——家属拒绝——产妇绝望下跪……现在网上的新闻,已经直接铺天盖地地冠以“产妇要求剖腹产被家属拒绝,绝望下跪”这样的标题了。 这tm已经不只是造谣了。 家属拒绝剖腹产的证据在哪里呢?不需要了。改两个字,一段具有多种可能性的视频就被固化为一个含义,家属已经被置于舆论的死地。在有罪推定之下,连死者丈夫的长相都已经成为罪证。
院方出示的第三个证据,那张护理记录单,反而是目前相对Z靠谱的证据,其中记录了患者要求剖宫产,护理者“给予心理安慰”,并“向家属交代一次”,家属“表示理解”“拒绝手术”。语义同样模糊,而这张护理记录单本身的真实性也需要经过检验。 尤其是在前两个证据明显有操控误导舆论之嫌的情况下,第三个证据,更要存疑。
再看家属方面,他们可以拿出的证据有二 1)家属称医生明确拒绝过剖腹产,在场有第三方证人如同楼层的产妇,需要找到证言; 2)男方称后来给朋友打过电话要求托熟人剖腹产,或许可查通话记录; 如果拿不出证据,以现在的舆论环境,不会有人去因为患方取证难度大而要求举证倒置的。
基本事实层面还有那么多不清楚的地方,那么多人凭一张没有实质意义的通知单就下结论,互联网真的是一个只有情绪没有脑子没有逻辑的地方。 而且,就算Z终确认了患者家属事发当天拒绝剖腹产,医院就能免责?在家属不能陪护的待产房高坠,院方的看护者能免责?责任是可以划分的不知道吗? Z后是我特别想说的话。 这两年来,医患纠纷里的患方,已经被完全标签化、污名化了。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医患纠纷,很多人的反应已经程式化了,什么都是医闹,其实每件医疗纠纷都有特定性,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拿具体证据,医闹是多,但真的医疗事故被掩盖的也决计少不了。 患者家属往往有人数优势,但别忽略了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有专业优势,这种信息上的优势是垄断性的,一旦有疑似医疗事故,患方的取证难度可想而知,何况中国又很少有权威的中立检测机构。光看这次事件发酵伊始,院方用一张并无多少说服力的同意书和一段视频带节奏、轻松引导舆论,这种信息壁垒的优势有多大?
以我在身边看到的例子,一位有名望的律师,自己的家属遭遇疑似医疗事故,即便她保持极度的克制和理性,也懂得运用法律工具,尚且要遭遇难以取证、维权被粗暴干涉,新闻到了网上,被无数人不分清红皂白贴标签,“医闹,打得好”。 而且现在的舆论倾向,医院占据绝对上风,对新媒体的运用、连横也是各种娴熟。媒体也顺应受众口味,偏爱“医闹不成反被x“的“正能量”题材,患方更趋弱势。 这次事件就更不必说了,不但碰了医患纠纷,还被直接贴了个直男癌和传统陋习的标签(虽然这次未必就不是,但至少现有证据还无法证明),让无数人产生共情,把自身遭遇的愤怒投射进来。 产妇的医疗环境、观念环境乃至中国女性的整个社会处境,确实很糟糕。
这起悲剧的话题延伸性很强,能展开很多讨论,这些讨论可能促进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是事实。 但是,具体到单一事件上,是不是应该先把基本事实搞清楚啊…… 榆林悲剧的强度太高太高了,受众的情绪,第一时间总要有一个出口,这是人之常情。只希望各位能在愤怒之余,能留一只眼睛,留一点耐心。即便只是从同情死者的角度出发,无论结果是什么,把责任厘厘清楚,把真相完整地揭示出来,才是Z好的告慰不是么。 如果你作出判断的事实依据是有问题的,那么就算能从这种判断中收获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也是缺乏保障的,甚至有一天会反手给你终身难忘的痛击。 再说难听点,那些现在就下结论给家属定罪的人,设身处地地想想吧,如果哪天自己的生活遇到疑似医疗事故,医院和作为患者的你自己,谁强谁弱,自己心里还没点儿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