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粉咵房

北上广深及二线城市抢人全分析

7回复 阅读 1868

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唐驳虎

这个月写了一些关于中国实力的分析比对,也发现其实很多人对爆炸式发展、变迁的中国社会,实际上是身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此,有必要更系统,更详细地介绍一下2018年的中国,究竟走到了什么样的发展坐标上,未来的蓝图又将如何铺就?

这与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人的前程命运,实际上都紧紧相连。

我们先从中国发展Z精粹、Z快速的地方——大城市说起。这几天,从去年兴起的中国城市的抢人大战,突然进入了2.0版!

3月21日,北京出台了“历史上Z开放的落户政策”;26日,上海明确表态“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设立落户绿色通道,这些新闻都给人一种感觉,之前管控严格的北京上海,也加入到城市抢人大战了。

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局,无疑将改变原先城市竞争的磁力场,而城市间的竞争会如何塑造中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格局?个人的奋斗怎样能和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相统一?

这些问题,需要一一道来。

一线与新一线

中国城市版图上,几条无形的线赋予四百多座城市不同的地位,不管是“一线”、“二线”、还是“十八线”。这些称谓大都约定俗成。除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一线外,公认的二线城市有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重庆、厦门、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大连。有时还包括宁波、无锡、福州、合肥、济南、东莞等。中东部大省省会、沿海开放经济强市都囊括其中。

长久以来,这似乎代表了一种固定的等级。但近年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跃迁,则为二线城市提供了赶超的希望。

在北上广深决心比肩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样全球城市的同时,二线城市也在暗下决心,至少要比肩欧洲二线城市,如马德里维也纳华沙伊斯坦布尔之流,甚至要比肩米兰巴塞罗那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这样的欧洲一线

这在不久之前听上去还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或者说是官方术语中的盲目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但现在其实已经不是了。

2017年,中国GDP为82.7万亿元(约合12万亿美元),欧元区19国经济总量约为12.5万亿美元,欧元区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中国

预计2018年中国的GDP将达到约13.2万亿美元,超过19个使用欧元国家的总和(12.8万亿美元)。

人口规模、地域面积来说,中国的一个省,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而当经济规模也能等量齐观的时候,例如广东相当于西班牙,湖北相当于波兰,江苏相当于墨西哥……这些省的省会,怎么就不能与这些国家的首都比一比呢?

所以,现在二线城市都在纷纷叫响了要做“新一线”的宏愿。

在高水准的基础设施(高铁枢纽、国际航线、地铁网络)、招商引资(跨国企业集团总部、研究院)竞争之外,从去年的大学生毕业季,各二线城市突然掀起了抢人大战,指向的确切目标,就是那些大学毕业生们。

新经济浪潮下的城市战争,其核心战场不再是大港口、大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而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争夺战上。

二线变“新一线”的关键:人人人人人才

为什么各二线城市争相开出优厚条件,上演毕业生争夺大战?

答案很简单,人是劳动力,是创造力,是消费力,能够带来财力、地力、活力。

更彻底地说,城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优秀的城市,是优秀人口的聚合。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就是为了完成从二线城市到新一线城市的蜕变。

按传统的观点,大城市是病,是灾,是祸,小城镇好。因为传统的技术条件和经济能力,很难有效满足一个大城市的交通、住房、就业、水电气甚至蔬菜供给,若还想新增人口,只会沦为贫民窟。

但世界现代化的实践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能够解决以上难题的前提下,现代化的大城市依托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可以产生更加细化的的现代社会分工。

市场巨大的力量会自动产生新的需求、迸发新的创造力,Z终产生各种新的经济模式,让更多的就业人口加入到现代化生活当中。这就是滚雪球效应。

一般来说,具有相当基础设施便利的大城市,才适宜承载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高端产业,乃至形成高端产业群。

然后是衍生出依托高端就业人群的大量服务业,支撑起整个城市经济体。这都需要相当程度的人口聚集,尤其首先是人才聚集。

青年人才城市,本来就是互相吸引的关系。

也正因如此,英国各地的年轻人依然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伦敦,法国的年轻人在奔向巴黎,日本的年轻人在涌向东京。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到大城市寻找梦想,这是全世界都在发生的事情。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首都人口,占到了全国的10%甚至20%、30%。

但对于中国,却有着与这些只有一个首都、一个超级集中的特大城市的中等国家不同的局面。

【彼此竞逐的各省省会】

从规模上说,中国是一个“如世界一般”的国家,或者说,大一统的超大型文明。

中国一个省的规模,相当于欧洲的国家;各省的省会,就好比这些国家的首都。但各省的年轻人,却可以在全国近30个省份的广阔天地,自由选择工作机会。

而即便像欧洲搞出了一体化的欧洲联盟,这也是没法完全做得到的,毕竟即使打破了国家边界和人员流动的身份限制,还有语言、文化上诸多的差异乃至鸿沟,难以轻易跨越。

那么,对于这些立志成为“新一线城市的各省会之间,就自然产生了包括人才、投资、项目等经济要素的争夺。

有人会问,该流入的也自然会流入,还至于用抢么?

当然用。首先是中国已经进入人口的“刘易斯拐点”。

从1990年起,中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由2621万直降到1991年的2008万,到2000年慢慢稳定在1500万的水平,这就意味着00后总人数(1.60亿)要比80后(2.47亿)少8700万,减少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渐行渐远。

人口一旦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有技术、有创意、能创新,就产生了“新的人口红利”。

劳动力紧俏,人才更加紧俏,各个城市自然愿意拿出资源吸引人才扎根。能否抢到足够年轻人才资源,成为决定未来城市兴衰的关键。

【需要大力争夺的青年人才

而与“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相反,“城市吸引力不足,人才会自己跑掉”。

Z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

武汉的89所高校数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91所),而多达130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更是位居全国之首,全球之冠。

作为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的城市武汉本来是Z不愁青年人才供给的。但从2007年起,毕业生留汉就业比例逐年递减,2007年为55.3%,2008年为52.19%,2010年为50.7%,2011年仅为47.04%。

到2014年,武汉高校毕业生达到30万,但只有10万留在武汉就业,其他2/3基本上都流向沿海地区。而同是教育大省的广东和浙江,其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别高达85%和80%。

当时的大学生就业流向追踪调查显示,全国前五大跨省就业迁移路线,分别是武汉到深圳(第一),武汉北京(第二),长沙到深圳(第四),武汉到广州(第五),哈尔滨到北京(第五)。前五名中,武汉出现了三次,而且均是人才流出方。

武汉当地媒体纷纷发问“武汉为何留不住自己培养的人才?”。直到2017年2月,武汉正式提出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

4月,武汉正式成立“招才局”,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随即大力放宽大学生落户条件:大学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常住户口。

在政策利好的护佑下,2017年留汉大学毕业生达28.29万人,留汉比例猛增到97%,是往年的2倍,可谓是大获成功。

武汉率先“抢跑”的发令枪声下,成都、南京等二线城市也纷纷出台类似政策,吸引人才落户,搅动了整个就业季。

像2017年底才开始行动的西安,就有点后知后觉了。

但架不住西安力度大,3月22日,西安掀起新的落户风暴,表示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落户西安。光2018年前三个月,西安迁入人口达到21万,接近去年的总量。

二线城市“抢人大战”如火如荼,但这时,几个硕大的身影进场了。

【重新入场掐尖的京沪巨无霸】

京沪之前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高冷的,尤其是北京,疏解首都功能是重中之重,对人口指标的控制尤为严格,至于户口就不用说了,之前只有应届毕业生有极少的留京指标,大部分还都分配给了体制内单位。

而上海虽然没有首都那么严格,积分落户的政策行之多年,但已经“卫星上天”的房价,越来越多的人被实际阻挡在京沪之外。

一月一次刷屏的“中产焦虑”,每次都带动起“逃离北上广”的话题,也带动青年人才二线城市流动。(当然,这里广州基本是凑足韵律音节的陪衬)。

正如文章开头所示,京沪也放下了之前的架子,释放出不拘一格发掘人才的信号。

为什么京沪也重新入场了?

毕竟,伴随着近年来的大力疏解,北京也承受着经济发展失速的压力,需要向地均、人均产值很高的科技企业抛出橄榄枝。同样,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预留了130万的常住人口增长空间,更预留了将高端人才转为北京户口,正式落地的可能。

同样是在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坚决退出一般制造业”,而剩余为数不多、甚至需要缩减的用地指标,全都用来配置高精尖产业项目,重点包括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新产业,这些高精尖项目占地面积小,对人才的需求极高。

简而言之,政府目前盯着价值链高端环节,在压缩生产空间规模的同时,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希望通过引进人才带动金融、科技、文创、信息等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高端发展,这才是北京的大战略。

把每一项人才引进措施与产业发展规划对照来看,不难发现其中的要求逻辑——这被高度凝练地概括为——码农年薪百万,金融民工年薪两百万。

可以看出,北京这一波留人的操作是要能够左右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普通程序员可能会“逃离北上广”,但用户口稳住团队核心人才,不愁没有新的程序员补进团队。

新政里,北京市除了要掐尖各种专家学者、专利发明人、知名媒体人、高端基金管理人之外,也需要日益紧俏的高级教师/医生。

但Z重要的变化是,户口新政总算给体制外从业者打开了户口绿色通道。

毕竟,居于城市食物链顶端的北京,不需要为劳动力不足而担忧,它所谋划的是一个“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大战略。

标签

展开全文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江城热点及时推送 阅读体验更流畅

2人点赞

查看更多

值得推荐

全部回复

awake 大学四年级
武汉恒隆广场

“在政策利好的护佑下,2017年留汉大学毕业生达28.29万人,留汉比例猛增到97%,是往年的2倍,可谓是大获成功。”

这句是关键!!

lzq821015 小学二年级

怪不得光谷牛啊

LHCH 小学二年级

武汉终于知道要善待人才了!

minhoneybee 博士后

贵有贵的道理

gwmj 初中三年级

西安三个月21万,放卫星了!

cktd 初中一年级

武汉大学生的工资涨了吗?

帅的惊动了党 小学三年级

没人来,那我先了。利好武汉

首页 版块

和武汉妹子交朋友

了解武汉的窗口

在武汉结婚  买房  装修  旅游  购物

用得意生活app有优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