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个清晨,大约五点多钟。
突然被叮叮的铃声吵醒,睡意朦胧间一看是妈妈的来电,顿时一个咯噔,生怕出了什么事情。
索性一切安好,爸爸妈妈只是来电,切切问我,是否已经报名考驾照了?没有的话爸爸妈妈出钱给我报名。
挂上电话,看着在身旁熟睡的小朋友,泪水慢慢浸润了脸颊。
爸爸妈妈是60年代生人,生活在农村,一幢房子、一方田地、一头牛,园囿了父母的一生年华。一生时光都殷殷付诸在我和弟弟身上。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如今,我已成家立业,都在抚育自己的小孩了,然而在父母眼中,我也还是他们时刻要操心的那个小孩!
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苦难与特点,每个家庭,因着这些苦难,走出了不同的路,成长为不同的人;因着这些苦难,家庭变得各个不同,生活也才因此延展出不同的轨迹。
我的父母都出生在大家庭里面,姊妹兄弟都很多。那个年代,资源匮乏,民生艰难。但就是这样的生活,磨砺出他们坚韧、踏实、节俭的品性,当然,还有渴望子孙后代出人头地的愿望。
作为儿女,我们是幸运而幸福的。
父母给了我们自由选择读书的权利,并且践行了他们“砸锅卖铁也要供养读书人”的诺言,给了我和弟弟更为广阔的视野。这在我们当时的小山村,是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做不到的。其中的苦,父母从不赘述。再后来,都是旁人感叹,才更觉父母当时的坚持不易及心酸。
如今,生活都已经渐渐好转,儿女都已成家,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宽慰了父母黝黑的皮肤皱褶的双手。只是,我们都已远离家乡,一年365天,目光触及父母的白发的日子,已是少之又少。
这不得不说是生活给我们出的为难的选择题。
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爸爸妈妈初于自身的考量,仍旧愿意守着那山、那水,不愿远离故土来到城市,给我们添麻烦。然而,怎么可能是麻烦呢?又怎么能辜负父母的意愿呢?
如此,只要是放假,安排的出时间,我都返程了。
每每这个时候,爸爸总是早早骑车去城镇上准备好食材,给小孙女买好零食;
妈妈总是提前将铺盖床褥晒好,铺叠齐整;
离开时,还总有大包小包的物件儿,妥妥让你带回家......
人虽走了,牵连的目光却是斩不断的,殷殷嘱托是斩不断的,这个大家,和我的小家,因着这羁绊,让亲情更稳固,让亲情默默无声流淌在血液。
小时候,总想着要出人头地,要让别人景仰,要让自己的名字光荣的被更多的人知晓。如今慢慢长大,才发现,行过千万里路,也越不过父母的目光;食过千般味道,还是妈妈做的饭Z香;得到万般荣誉,也莫不过得到父母的一声夸赞。
父母是我的来处,生命由此开始,我感激;
父母给我Z纯粹的爱,我更满心喜悦;
如今我也是一位母亲,我在学习父母之爱的博大与宽宏,更体会到爸爸妈妈待我的深情不易。所有的言语,在歌颂父母之爱是都显得苍白,唯有在心间反复体味,才不负此深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默默感念父母恩,不待偿还,待勉励、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