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步入小学的时候,90后就已经成为了即将被拍死在沙滩上的一代;
在联合国发文声明1992年以前出生的都归为中年人的时候依旧不死心;
10月30日,当我们连连送走李咏和金庸两位可爱的先生时,才开始真正发觉,“90后开始失去了”......
还没从哈文早上在微博上宣布的咏哥逝世的恍惚间清醒过来,晚上又继续倒在金庸先生逝世的泪泊中无法自拔。偶遇的出租车上放的音乐都是《笑傲江湖》里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出租司机左手叼着一根烟望着窗外不说话,可我们明明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世间常理。
对于我们来说,那些年端着零食和遥控器,定点蹲在电视前看过的电视频道和Z亲切的主持人,只能当做童年回忆在脑海里永久存档,偶尔提出来感慨how time flies;小时候偷偷垫在课本底下,上课时候即使会被老师发现没收也忍不住拿出来看过的武侠小说,到后来的电视剧、电影也都终成为了遗世的经典。
有人说:“一个时代谢幕了。”
在这个和平常一样平常的深夜,全国人民都在送别金庸先生,为什么我们如此哀痛?整个互联网都在讣告。
是的,从写作技法到人物塑造,从个人成就到人生厚度,从文学作品到影响力,金庸先生都可以堪称“当代文豪”本人了。但是我们感到难过的真的是因为我们可能失去的是一位,至少在小说界影响中文读者Z多的文人吗?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因为这个层面而感到难过的。就像以前听过的一句话,当你喜欢一首歌,一定是因为歌词唱到了心里。而我们坠入的是一个我们熟悉已久承载着我们无限童年回忆的金庸武侠世界。
爱他的人千千万,可把他像莎士比亚那样的文人供起来的却很少。这让我想起了今年8月离世的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的作者三浦美由纪。为我们所接受,甚至铭记到血液里的更多的是故事、是人物,更或者是融入我们所有年少情怀的童梦。
“真羡慕那些没有看过金庸的人,因为他们还有好多可以看。”
但其实,我们对于金庸先生的感情并不是还盼望着他能再给我们这些读者带来什么新的故事、新的作品。一位90多岁高龄的造梦老人,我们只有个想让他再活五百年、健康长寿的愿望。
不管怎么说,这一天都载着我们的感激和不舍,被赋予了堪比载入史册的意义。
在全国人民发文送别老先生时,果石选择用这种方式向金庸老先生的“江湖”致敬:
耳边放着《沧海一声笑》,写下:老先生,江湖路远,我们就此别过,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