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小时候我们看着就发笑,看起来傻乎乎的人,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留学于牛津大学,拥有博士学位,可以随时来一段莎士比亚,甚至熟背《论语》。
这个人就是喻恩泰。
如果说这个名字有些陌生,那么《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大家一定很熟悉吧。
我要承认,之前看《武林外传》时,他每次开始说“子,曾经曰过……”就让人想笑。
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
当时演吕秀才之前,导演对喻恩泰说:“这个角色学富五车,熟读论语,是个文化人。”
于是喻恩泰二话不说,背完了整本论语。
然后全剧唯一用到的《论语》内容就是那句:子,曾经曰过。
导演后来颇为得意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看,就是这种反差,饰演才高八斗却不得志的吕秀才刚刚好。
为导演一句话就去背《论语》,看起来是不是特别“傻”?
但这种傻贯穿了喻恩泰的演艺生涯,并且总是“傻人有傻福”。
高考前的喻恩泰甚至对电视剧是什么都没太有清晰的认知。因为父亲格外严格,从初中起,电视对于他来说就是“禁品”,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看看。
那时候的喻恩泰被寄予厚望,作为名副其实的学霸,父母都希望他报考北大、复旦这样的学校。
但是年少的喻恩泰却因为一张招生简章改变了想法。
当时上海戏剧学院正在招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喻恩泰一个从未准备过艺考的人站在上戏考官的面前。
1995年,喻恩泰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系提前录取,冒着父亲愤怒的炮火,他进入了上戏学习。
上了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完成学习任务了。
但是对于喻恩泰来说才刚刚开始。
上大学他发现了自己英语上和同学有差距,于是每天都能看到一个瘦弱的男孩出没在图书馆,捧着英语书籍。
从1995年入学,大学四年每一年他都拿全额奖学金。
当时有人疑问:艺术系的英语学那么好有用吗?那时候同班同学陆毅已经红遍了全国,身边的同学也陆陆续续进组,而喻恩泰还在读书。
2000年,喻恩泰参加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人方向全国研究生考试,总分居全院榜首,英语及专业理论均为第一名。
2002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全额奖学金,作为交换学生赴该校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历时一个学期。
谁说苦读没用呢?读过的书,付出过的努力从来不会骗人。
但同时《武林外传》找到了他。
演戏或者读书,取舍之间,他当时选择了前者,延读了上戏的博士。
他的眼光果然好,《武林外传》红了,剧中的演员也一个个变得炙手可热。
喻恩泰说,那时候找他演得戏很多。
这是真的,看看当时的姚晨、闫妮便可知。一个成了微博女王,一个参演了张艺谋的作品。
但喻恩泰却在这个档口,消失了。
"戏可以演一辈子,但是读书Z好的时候就是现在了。"喻恩泰留给那些找上门的剧本这样一句话,挥一挥衣袖,重新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继续攻读。
太多人觉得喻恩泰拎不清,甚至有点傻,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然而命运总是那么有趣。大浪淘沙,演员喻恩泰重新因为其自身的光芒而被大众发现。
参加《声临其境》,全英文配音莎士比亚选段,震撼全场。
这是牛津那一年留学,留给他的财富。
他参加《中华好诗词》,经常有惊艳众人的表现,再冷门的诗词也难不倒他。
那些曾经背过的《论语》、读过的书,谁能说没有用呢?
十几年前喻恩泰扔出的那支回旋镖,终于在十几年以后的今天回到了他的手上。
被人笑过傻气、无用的付出,在生命中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开花结果,回报了这个别人口中的“笨小孩”。
沉淀、蓄力,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喻恩泰。
《大秦帝国》中,他是舌战群儒的张仪,即使吕秀才如此深入人心,但当他是张仪时,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到违和。
拍摄《火锅英雄》时,他的戏份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他却切切实实去重庆体验了生活,还学了一口地道的重庆话。
增肥,改变外形,即使是一分钟的戏份他也愿意为这个角色全身心投入。
演戏时他像个疯子,戏外他却愿意活得像个“傻子”。
每年,他都会去旅行:
在Z美的季节,连续去同一个地方。他每年秋天都会去敦煌,住在莫高窟,连续去了六年;春末夏初就去庐山,汉阳峰古道、月照松林,总是走那几条路线;京都也是,每次必定会去鸭川,看望每一座桥下的流浪汉,到访南禅寺,走一走“哲学之道”
他住在庐山脚下,读诗,写字,安静生活。
没事的时候,他会展开一卷纸,研磨,提笔,写一首短诗。
或者唱一首歌。
喻恩泰从不炫耀,“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你不能够每一个地方做的顶级好。”
但他从不放弃做得更好。
之前,他曾经是个不婚主义者,一个人走走停停,一个人流浪。他说自己不能结婚。
但是某天,正准备去流浪的他遭遇了飞机晚点,而那时一个女孩刚刚下飞机,他们擦肩而过,那一刻他改变的想法。
娶妻生子,成为丈夫成为父亲,这些他从前没想过的事情,让他的手忙脚乱。不会做饭的他为了照顾怀孕的妻子,对着食谱一点点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