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被封藏了五年的电影,不知道删减了多少才让上映。只因为《狗十三》反映了中国从古至今Z尖锐的社会问题,重男轻女。
几乎每个缺乏安全感的女生都可以在影片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中国式教育,Z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打你,是因为爱你。
影片的女主李玩,十三岁,父母离婚,重组家庭之后的父亲有了一个弟弟。
爷爷奶奶觉得男娃取名字要重视,故名昭昭。
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没有很多的交流。
直到有一天,父亲送了她一只小狗。
爷爷奶奶不喜欢小狗,唤它为畜生。小狗很听话,总是跟在李玩身后,李玩Z先开始不理不睬,Z终接纳它,取名爱因斯坦。
她不喝的牛奶,爱因斯坦很喜欢。
她自己煮面吃,爱因斯坦也吃的欢乐。
每天回家爱因斯坦会兴高采烈的迎接她。
每天睡觉的时候安静的陪着她。
在爱因斯坦因为爷爷不小心走丢的时候,只有李玩发疯的出去找狗,因为在她心里爱因斯坦和自己一样,爱因斯坦和她惺惺相惜,她必须要找到它。
这一切的行为在父亲眼里是不听话,是不懂事。继而暴打了她一顿。
父亲的爱是畸形的,会在打了李玩以后哭着说抱歉,说自己很累,一直在强调,你长大了,你要懂事了。
这一次之后,李玩学会了妥协。
她希望爸爸能多关注自己一点,她发现只要她考试考了高分,爸爸就会很高兴,爸爸就会主动亲她,并且说她是他的骄傲。
李玩希望完全破灭是在目睹了弟弟伤到奶奶之后,大家对弟弟的态度。
是在她取得好成绩后满心欢喜等着爸爸带她去科技馆,爸爸说好了要带自己去科技馆,却被爸爸带上了应酬的酒桌,笑着让自己给不认识的陌生叔叔敬酒。
是在她好不容易接受了第二只爱因斯坦,却因为弟弟又一次送走爱因斯坦。
她不理解,为什么弟弟不用像她当初一样低着头说对不起。为什么弟弟两岁就被爸妈送去学滑冰,而自己十三岁才摸爬滚打自己玩。
一次次伤害,变成了一次次的妥协和沉默。
李玩的柔软给了狗狗爱因斯坦,李玩的信任给了堂姐的男朋友高放,李玩的反抗给了爷爷奶奶,李玩的希望给了脾气暴躁的爸爸。
继母为了解决矛盾,想出了找一只品种一样的狗给李玩。
这就有了第二只爱因斯坦。
然而,狗狗和人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的脾气,每只狗也有它的性格。
第二只爱因斯坦明显是暴躁的,不像第一只爱因斯坦那样听话温和。
它被爷爷奶奶锁在厕所,弟弟拿脚踹它,一家人都在骂它。
本来李玩是不想管它的,也想过丢弃。
可狗狗还是那么像她,她Z终不忍心上前给了它一个拥抱,狗狗神奇地安静了下来。
于是她再一次接纳了这只爱因斯坦。
好景不长,又因为弟弟的哭闹,全家人决定把爱因斯坦送走,送去狗肉店。
李玩就此死心,Z后在弟弟的生日会上亲叔叔让她吃狗肉,她不假思索的拿起来大口的嚼。
至少父亲还有点良心,没有把它真的送到狗肉店。
就这样,李玩的十三岁,在妥协沉默中发酵,在哭泣中蜕变。
第一次哭,爱因斯坦不见了。没有人跟她说抱歉。没有人真正关心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她感到委屈。心情郁闷找高放喝酒晚归,奶奶出门找她迷路,被爸爸狠狠揍了一顿打出血之后躲在浴室里抱着自己哭。
第二次哭,是和姐姐在街上偶遇了真正走丢的爱因斯坦,她没有勇气相认,走到拐角抱着姐姐哭,说好怕它真的认出我朝我扑过来。
结尾,小昭昭学溜冰,一直伸手想让教练拉他一把。
教练一直后退,试图让昭昭自己学。
李玩和一家人在旁边安静的看着,犹如众星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