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9RcHbck2lx2czRrTx_liRw
Z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暖心视频:
美国加州3岁小男孩Tydus,为妈妈准备晚餐,他独立成熟的表现让人惊艳。
他去超市推着比他还要高的购物车,买来面包等食品,到花园采来鲜花装饰餐桌,用微波炉煮千层面,用烤箱烤面包,摆放餐具、倒饮料……
拿果汁时,不小心摔了一大跤,果汁撒了一地,Tydus不但没有哭,还赶紧爬起来用抹布仔细清理,自我解嘲道:“生活就是如此,兄弟”。
他的投入、专注和自控,让群里的一众老母亲高呼感动。
看着视频,不由得联想到,前段时间微博上一条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31岁男子因用假驾照被处罚,陪同前往的父母情绪相当激动:“你们太过分了?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网友们声称三观再次被刷新,纷纷调侃:
你孩子为什么不穿开裆裤?
父母应该感谢交警救了他们的成年宝贝。
这父母给培养成巨巨巨巨巨婴了。
美国3岁的小男孩有如此强的独立意识,反观咱们的31岁男人却长成了巨婴。
当然不是。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是太爱孩子,习惯了事事代劳,忘记了要放开手让他们独立处事,习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01
还记得去年的热搜新闻吗?
一个22岁的男生,留学两年花费至少200万,却连预科都没有毕业。
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
回家之后,就宅在家里天天玩游戏,吃饭都是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
22岁的晨宇,来自于离异家庭,父母离异以后,便被奶奶接回家住,奶奶觉得孙子受了天大的委屈,便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晨宇的父母对他也是有求必应,只要是儿子想要的,不管是夫妻俩还是奶奶,都会无条件满足。
然而畸形的溺爱反而让晨宇的性格变的偏激,并与社会脱轨。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 40岁单身汉,在争吵中将饭碗扣到父亲头上。
父亲报警后,却悄悄对赶到现场的民警说:“你们教育下就行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 24岁男子,将父母辛苦存了10多年的20多万元积蓄,在两个月内,全部打赏给网络主播。
被父母发现后,他离家出走。
父母无奈找到直播平台要求退钱,对方回应:“很抱歉,他已经是成年人了。”
在父母眼中,他始终是个孩子,平时就任由着时不时偷拿家里的钱去上网,只象征性说两句,直到这次事件发生,才懊悔不已。
有网友说: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学会了。但20岁明明已经应该学会自力更生,赚钱养家,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这样的现象,仿佛很常见,有多少人,一旦脱离了父母,脱离了校园,才发现自己根本适应不了这个社会。
前一阵子,有媒体报道说,现在的孩子说不得碰不得,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很容易“玻璃心”。
这其实都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恶果,过度的纵容和溺爱,金钱物质至上,却缺失了Z重要的引导和教育。
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而以爱之名,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和独立的能力,父母曾经替孩子走过的路,日后终将变成爬不出的深坑,祸害彼此。
02
弗洛伊德说:“成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和父母的分离。”
当父母不愿意分离,始终把孩子当成小孩时,要么孩子就无法成长,没有责任心、担当和感恩之心,甚至危害社会。
但是,你知不知道?
成长过程中,渴望独立和自我完善本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和渴求。
一次出门前,我强忍住不耐烦,让他自己挑衣服穿衣服。
没想到,孩子折腾完后,突然跑来亲了我一下,成就感满满地说:“谢谢妈妈!”
这声意外的谢谢,让我醒悟,比起我为他做些什么,他更希望我不要去干涉他。
泰国曾有一条感人的视频短片,讲得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母亲,是如何利用一个菠萝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短片里,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女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女儿从生活中学习。
有一次,小姑娘发现冰冻过的菠萝很好吃,于是,突发奇想,想要把菠萝做成冰棍卖出去。
母亲听后,支持了女儿的想法,并让她尝试着去做。
第一次,女儿失败了,因为没有一个人想要买她的菠萝冰棍。
母亲没有责怪她,也没有告诉她到底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她自己去寻求答案。
女儿走进菜市场,看到别人是如何叫卖,把辣椒、烤肉卖出去的。
领悟到其中的技巧之后,第二次挑战卖菠萝冰棍,这一次,她成功了。
视频里的母亲知道,让孩子尽早地去适应社会,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样,哪怕有一天,自己不在她身边了,孩子自己也能过得很好。
当孩子向你提问、向你求助时,不必立即伸出援手,缓一缓,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独立能力就会慢慢提升。
他还是个孩子,背后的根源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有人说:没有界限的付出,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划清界限,适可而止,才能推动孩子成长。要让孩子知道,我可以陪伴,但无法替你负责。
当孩子有自主意识开始,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
让孩子知道:你永远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但你也是独立的个体,你需要为自己负责。
孩子将来会深深感谢你,你也会感谢你自己。
真正爱孩子,是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力量,让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
父母能给孩子Z好的爱,是懂得体面退出的爱,父母对孩子Z真切的关怀,除了手牵手,还有放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