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提交押金、手续费等环节请谨慎,避免产生交易问题
上周,第六季《奇葩说》开播了,除了很多熟悉的老奇葩回归,这一季也加入了更多新奇葩,同时赛制也比前面几季也有了很大的区别。
当然,探讨的话题依旧“奇葩”,辩手也个个“奇葩”,甚至导师们也透露着“奇葩”的气息。
作为一个持续六季的综艺节目,自然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有人说,《奇葩说》是一个吵架的节目。也有人说《奇葩说》是一个搞笑的节目。而在我看来,《奇葩说》简直是一本活生生的面试技巧指南!
1 面试就是一场你与HR的“奇葩说”和《奇葩说》相同的是,在面试的时候,我们和HR天然形成一个“辩论磁场”。
我们和HR在一场面试中常常会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辩手,一个是导师。不仅拥有各自的辩题,有时这两个角色还会互相变动。
比如作为应聘方去面试的我们,首先的角色是辩手,辩题是:“我很喜欢这个工作,并且我能胜任这个工作。”HR在这时是导师的角色。“辩手”(我们)需要在短时间里面,通过简历、自我介绍、对答,将辩题论点映入HR的心里,让他认定我们适合这份工作。
而作为应聘方的HR,首先的角色是导师,然后才是辩手,而他的辩题是:“ “我们公司的岗位很好,真的很适合你。”他需要通过职位、薪水、公司背景、福利等来论证他的辩题,然后说服你,让你加入他们公司。当然,有时候双方也会有正反方的辩题,比如“免费加班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命题。
2 珍惜面试3分钟的信息密度相信很多人看《奇葩说》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优秀的辩手在辩论的时候,往往在短时间里面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让观众产生信服感。
这里不得说到一个词,“信息密度”。《奇葩说》辩手在发言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是一环接一环的讨论,短时间里面将辩题的内容拆开分解在组合,然后形成一整条信息链输出给对手和我们,在惯性思维下,我们自然而然产生认同的想法。在面试中,信息密度这件事情常常被我们忽略。
比如,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自我介绍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很多人处在一种叙述式讲述中,自己多大,是哪里人,学历如何,大学学的什么,自己拿过什么奖,自己曾经做过什么工作,有过什么成就等等。
结合我们上面说的辩题,大家注意了,我们在这里往往需要为“我很适合这个工作”做铺垫。将信息密度集中在,我的能力与工作岗位十分吻合上面来。人家招销售,你说你大学曾经获得过机器人大奖,而且还大讲特讲,这和销售工作根本就没有半毛钱关系,人家为什么要招聘你进公司呢!要记住一点,面试时你释放的信息越多,就越容易干扰对方的判断,让对方分心,对方一份心,就难以形成“你很适合这份工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