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头都是420103的,但是我们的武汉话都不标准,武汉话也慢慢变了,这就是历史变革。
我老头都是420103的,但是我们的武汉话都不标准,武汉话也慢慢变了,这就是历史变革。
田克兢,何做欢老师的可以听听看
重复了编辑掉
本帖Z后由 Davidoff 于 2020-04-05 11:49 编辑
别说什么码头文化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文化就消失了,从50年代到九十年代所谓的武汉本土文化码头文化从来就不是武汉市民的主流文化了,
真正还流连码头文化的恰恰不是老武汉三镇人。
而码头文化的源头是长江流域的城镇,例如重庆,我倒是想问问重庆人现在还有没有把码头文化当作城市主流文化?或是所谓的文化根基。
?还有把码头文化和江湖气挂钩也是狭隘的,旧中国江湖气斗狠全国哪里没有,论江湖气之Z旧中国哪个比得了上海滩?比得了土匪成堆的东三省?
把匪气代表一个城市的历史主流文化是对这个城市的亵渎。
别说什么码头文化了,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文化就消失了,从50年代到九十年代所谓的武汉本土文化码头文化从来就不是武汉市民的主流文化了,
真正还流连码头文化的恰恰不是老武汉三镇人。
而码头文化的源头是长江流域的城镇,例如重庆,我倒是想问问重庆人现在还有没有把码头文化当作城市主流文化?或是所谓的文化根基。
?还有把码头文化和江湖气挂钩也是狭隘的,旧中国江湖气斗狠全国哪里没有,论江湖气之Z旧中国哪个比得了上海滩?比得了土匪成堆的东三省?
把匪气代表一个城市的历史主流文化是对这个城市的亵渎。
低配小粟旬发表于 2020-04-05 11:10 田克兢,何做欢老师的可以听听看
何作欢是老武汉三镇人,畑克兢是黄陂的。湖北大鼓的张明智孝感人。
武汉三镇确系一个大县城,是省内武汉周边县市的首要聚集地。
武汉九十年代在籍人口600万,之前更少。
所以很多素质问题,并不单纯是武汉本地的素质问题,其实反映的是整个湖北省的整体素质问题。
自嘲生活在武汉三十年了,还是说不好武汉普通话
湖北Z大的问题就是只有武汉这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所以武汉也是湖北省内其他县市人的首要聚集地
而武汉官方的做法不是缩小省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而是不断扩大武汉城市圈。使得老城区破烂不堪,新城区欣欣向荣,真正的老武汉人反而被边缘化了。
武汉人的悲哀啊!
84年才有身份证,70后以前的基本上都没法从身份证号码上看出他是哪里人。第一次办证的时候户口在哪里就用哪里的号
我们家是爷爷从小逃难到武汉的,到武汉也有90年4代人了。
他们恰恰代表武汉是人口组成比例Z多的三地人。现在是2地了,黄陂现在也是武汉了。
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统一后,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汉语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根据研究,其天下通语依据的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音(汴洛音)。元代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都来自大都,使用燕京腔调,他们的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反映出当时使用北方官话的面貌,如《经典大典》的著作编写,反映出一般有效交流的语言工具仍以北方话为主体。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普通话,是近代普通话形成的原始基础。
“普通话”一词一般被认为是清末从日本引入的名词。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议中国应该统一语言时,曾提到“普通话”。1904年,秋瑾留学日本时,曾组织一个“演说联系会”,内容提到普通话。1906年,著名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曾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成“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并定义普通话为“各省通行之话”。
所以你们家不是正宗武汉人啊。
给你举个栗子,俞某的履历上是绍兴人,但实际上他是在延安出生的,他爸(黄敬)生于北京,曾祖(明震)生于湖南,高祖(文葆)从小也是在北京长大,高祖的曾祖(世琦)就已经离开绍兴去北京了,也就是说离开绍兴已经七代人了,然而他还是算绍兴人。
我不知道你是哪里人,但根绝你的说法,你家七代之前不是武汉的,所以你就不算武汉人。
内容被自动屏蔽
内容被自动屏蔽
内容被自动屏蔽
我就是你说的4201的外码,不过我只是上大学那几年在武汉,之前和之后都不在。
不过我爸会说武汉话,他也只是上大学在武汉待了几年,文格前高考的。
按照你的标准,作家方方(南京人)是外码,作家池莉是外码(仙桃人,和雷布斯同一个镇的),华科Z近去世的段院士是外码(江苏镇江人),李医生是外码(辽宁锦州人),武毒所四姨太是陕西人,石正丽河南人……这些全都是外码。
内容被自动屏蔽
我曰,你这要求也太高了吧,7代,我们平头老百姓,鬼滴姆妈晓得往上7代是哪里人。
©2008-2024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