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妖魔化?宝贝,我陪你渡过人生的每个坎。
孩子,当你长大,当你要面对更多的考验、更多选择的时候,请放心,我们会陪你一起走过,学习是马拉松,我们要轻松,要坚持。
1月 准备择校、择校攻略
2月 能力培养、准备简历
3月 考察小学、测试题
4月 教委政策、入学登记
5月 幼升小面试
6月 公立小学报名
7月 入学通知、小学补录
8月 新生家长会、幼小衔接
9月 宝贝入学
面临孩子幼升小的“非常时期”,很多家长绞尽脑汁筹划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而“好”的标准是什么,在家长心中则不尽相同。择校也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之一,孩子幼升小,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择校“抢跑”:第一时间获得学校信息
家长要第一时间拿到各学校的第一手信息,及时获知学校信息。哪些学校是重点校、哪些学校口碑好,哪些学校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受其他学校欢迎,哪些学校名气大但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这些都要提前了解,提前准备。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各种渠道获得,例如利用互联网各个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也可通过跟其他孩子父母交流时获得。
实地考察学校做到心中有数
实地考察,看看学校的软硬件究竟是什么样的。学校的环境、校园的大小、地理位置等等,将来都要根据这些因素为孩子慎重选择。这些都考查明白后,就要根据自身家庭的情况为孩子选择了。除了托好关系外,还要密切注意小学招生的动态信息,及时与所托的朋友进行沟通,便于朋友及时落实相关事宜。
训练孩子综合素质过好“面试关”
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训练孩子,现在学校招生都要进行面试,而且面试的内容很宽泛,不做点准备就容易发挥欠佳。平时就要多让孩子练练写字、算数、英语、运动等等,这些功夫都是有用的。特别是要孩子学点文明礼貌,见了老师就问好,获得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2月 能力培养、准备简历
家长在投简历时一定要“对校下药”。家长在择校时,要对自己所选择的学校特色有所了解,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主打学科不同,自然对孩子的特长有所偏好。
重理科的学校较看重孩子是否学习奥数,重外语的学校则看重剑桥少儿英语等证书,有的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能更看重。因此,制作简历时,应将学校Z看重的证书放在简历Z醒目的位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叶富贵表示,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了幼升小就开始有简历了,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花哨,它是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迫切渴望的体现
3月 考察小学、测试题
目前小学有“省一级”“市一级”之分,同一级别的小学又因为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不同,在家长的心目中拥有不同的地位。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小孩的名校,除传统的“成绩评论标准”外,请看“新选校法则”。
法则一:特色原则
与中学相比,小学的特色相对多样。有的小学是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老牌名校;还有一些高校的附属小学,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的小学以英语为特色;有的小学以生本教育为特色;还有的小学以体育、音乐、琴类等为特色。家长在选择特色小学时,要结合自己的期望和小孩的兴趣,尽可能让孩子的天分得到尽情舒展。
法则二:快乐原则
小学是一个孩子身心打基础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奠定了孩子的学科基础、学习方法基础、思维方式基础、身体技能基础等。
选择小学很重要,但不能为了这个重要性而使孩子健康受损,或剥夺孩子的快乐。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副校长刘沙认为,家长不能用厚望代替孩子自主的权利,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因为竞争而剥夺孩子的健康快乐,每个孩子都有权利享受当下的快乐。因此,选择小学,快乐第一。
法则三:氛围原则
小学所需要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学科知识,难度不大,这使得学生成绩的差距不大,大家都是八九十分。学生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优等生。这一点,小学与初中、高中阶段截然不同。
选择小学,学习氛围更为重要。名校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相对于普通小学更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与名校相比,一些普通小学尽管没有太好的硬件和声誉度,但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普通学校里面竞争没有那么大,可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更加的轻松、愉快。这些学校里面也有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不亚于一些名校。
法则四:亲近原则
许多家长找名校,都希望与学校领导或班主任搭上关系,如果原先就是熟人,或攀上老乡,那么小孩在上学期间无形中将获得更大的受益,得到更多的帮助。
法则五:沾光原则
小学是按地段入学,每个地段的人口特征不同,学校的生源结构就不同。有些小学的地段是城中村,那么学生来源多以“城中村的村民”为主。有些小学临近ZF机关,那么学生多是公务员子女。还有的小学地处小区楼盘里,是地产商引进外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名校办民校”,这类学校由于有名校的资源,也会吸引部分周边楼盘的家长前来报读。
对于一些高收费的贵族学校或国际学校,由于学生家庭非富即贵,一部分家长认为选择这样的小学,一是可以从小建立非凡的同学圈子,二是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沾光”。这也是一种选择小学的方式。
法则六:升学原则
在一些家长眼里,小学上名校是为了顺利升入名牌初中。尤其是实行对口直升的区域,家长更是要及时了解小升初的策略。
有一些区,现在的升学政策是对口直升,这个时候,家长要留意一下,看它对口哪一间初中。有关人士提醒,如果家长很在意孩子的初中就读哪个学校的话,你要提前了解清楚,不见得名牌小学对口直升的中学就是名牌初中。
法则七:发展原则
家长选择小学,有时并非完全是为了小孩本人,也有可能是为了家长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主动择校。
法则八:多元原则
家长都希望上名校,但什么学校是名校则难以说清。小学应该做好三种教育、培养三种能力。这三种教育分别是素质、德育、兴趣,而三种能力分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选择小学,应该从这三种教育和三种能力来综合考察。
一个好学校需要从三个方面来鉴别,第一是素质教育,第二是能力教育,第三是学科教育。好小学是“三合一”的教育,如果只注重学业的培养而忽略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那么这种学校就不是好学校。
4月 教委政策、入学登记
5月 幼升小面试
TO:家长
武汉市幼升小招生工作正在进行。部分知名小学由于报名人数大大超出招生名额,为了筛选出更符合要求的学生,除了对学生进行面试,还要考查家长,有的甚至要求提供家长学历证明。不少家长为了不给孩子“拖后腿”,不得不参加某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幼升小面试培训。因为幼升小不允许统一考试,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学校想出面试学生的办法来甄选学生也还能理解,那面试学生家长又是所为何来呢?有老师解释是,“家长的处世态度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很大影响,考查家长便于选到符合学校要求的学生。”
TO:孩子
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幼升小的时候是老师Z关注的特质之一,能否在幼升小面试中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出色的自我介绍显得尤其重要。下面,专家团队将分析幼升小面试试题中的自我介绍类题目,家长可以根据考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自我介绍的表现力进行培养。
1、自我介绍:小朋友,今天老师与你交朋友,你告诉我你家的情况好吗?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一步步引导孩子表达清晰完整。平时也可以在公众场合有意识让孩子和别人说话,都是锻炼口头表达的好机会。
2、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还有多和孩子聊天,等等方式让孩子爱上说话。
3、你家住在哪里?你家有几口人?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聊聊家庭,让孩子知道家里有谁,可以和孩子讲讲家里成员的趣事。这样孩子就不会对类似问题生疏了。
4、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偶尔可以领他去单位转转,让他看看爸爸妈妈在怎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闲暇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梦想,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
5、你把家里的情况连起来对老师说一遍,怎么说呢?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说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哪些成员,都叫什么,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平时也可以让孩子说说班里小朋友,谁爱唱歌,谁爱跳舞,让孩子养成良好表达能力。
6、问姓名,父母姓名,工作单位,住址;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常识。家长要注重孩子生活常识的灌输,经常的告诉孩子家里在哪里,附近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父母的姓名是什么,联系方式是多少等等。常识的积累是保护孩子的方式之一,也为孩子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7、聊天:姓名,父母在哪里上班,小时候上什么幼儿园;
专家解析: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和孩子说说以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幼儿园认识了哪些伙伴,父母的单位有哪些叔叔阿姨,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
专家提醒
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变现的大方,自信,不要扭扭捏捏。声音要清脆响亮,眼神要和听众老师交流。站立的时候要挺直身体,不要总低头。说话的时候注意下顺序,不要颠三倒四。孩子自我介绍是考察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基本交际能力的,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孩子一定能够表现不错的。
6月 公立小学报名
7月 入学通知、小学补录
8月 新生家长会、幼小衔接
已经开始为孩子上哪所小学犯愁了?虽然这几年相关部门始终呼吁小学生就近上学,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说,仍然希望他们的孩子去心仪的民办小学或者那些名校“试一试”。为了“试一试”,家长们往往提前一年就开始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英语要考到二星,钢琴弹到四级,汉字要认识1000个……可是偏偏,Z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对孩子的能力培训。其实,现在的很多小学入学面试更注重孩子的各种能力:会不会自己系鞋带,能不能即兴讲个故事,可不可以迅速融入到小朋友中间去,往往都是能否顺利晋级的重要砝码。孩子的这些能力培养是不可能速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进行能力集训!
试想一下孩子在小学入学面试时的场景吧: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即使平时在家里是个喋喋不休的“小八哥”,也可能因为怕生、害羞、胆怯等原因而发挥失常。所以,为了让孩子能够百分百发挥,首先就要培养孩子“敢说”。
方法技巧——假期利用
放假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非常难得的好时机。首先,假日里爸妈可以更多机会带着孩子出门走走,在外出的过程中,无论是坐车还是玩耍,都可以尽量多地与孩子对话。培养孩子“敢说”的机会。趁着走亲访友或者亲朋好友来家里的机会,不妨事先为孩子排练几个语言类的节目,鼓励他到时在众人面前“表演”。亲友的赞扬绝对是激发孩子语言能力的好办法哦!
方法技巧——提问
提问是拓展孩子思路、引导孩子想象的Z重要方法。但是,爸爸妈妈不妨改变平时常用的“对答式”、“填充式”的提问方法,而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力求做到一个问题多种答案,充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有多种答案的开放式提问能活跃孩子的思维,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讲述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法技巧——看图说话
除此以外,“看图说话”也是培养幼儿园儿童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空闲时间不妨让孩子自己画画,然后要求他自己将画中的意思表达出来。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表现,这种思维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所以应该让孩子根据自己所画的内容进行讲述,让他们既“画”且“说”不仅能有物可看可想,而且有物可言,同时培养他们有顺序观察的能力。
9月 宝贝入学
家长如何帮助刚上学的孩子顺利地走过一年级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每天Z少也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
1、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Z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如果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Z好养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Z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尔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3、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每天保持看书Z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每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扰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Z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如果,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认识,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顺便说一下,上学了,每天Z多看电视1小时。
在入学的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甚至是2年,不同的孩子需要关注的时间就不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切进入正轨的时候,你就可以渐渐放手了。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了年迈的长辈。姑且不谈这样做的利与弊,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关注他,没能和他沟通;转眼孩子就长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的。更别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