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因为《彼岸花》迷恋上安妮以及其所有的作品...
熟悉的句子曾经一直作为我的个性签名...“你在彼岸,我在此岸,咫尺的距离”
在我看来,并非字眼所及的个个凄美而深沉的情节
而是种种繁雍后一颗敏感而谨慎的心,
她暗暗透露着希望她的文字在读者前是一抹诱人深思的海,
其实,也许,她是在说自己并不是沉溺与放荡不羁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不被干扰的那么活着,
而生命又注定人们不能如愿以偿的摆自己喜欢的姿势生活~
七月与安生 期待与你在剧院相聚~
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因为《彼岸花》迷恋上安妮以及其所有的作品...
熟悉的句子曾经一直作为我的个性签名...“你在彼岸,我在此岸,咫尺的距离”
在我看来,并非字眼所及的个个凄美而深沉的情节
而是种种繁雍后一颗敏感而谨慎的心,
她暗暗透露着希望她的文字在读者前是一抹诱人深思的海,
其实,也许,她是在说自己并不是沉溺与放荡不羁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不被干扰的那么活着,
而生命又注定人们不能如愿以偿的摆自己喜欢的姿势生活~
七月与安生 期待与你在剧院相聚~
【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Z爱八月未央,和七月与安生,非常早的迷安妮,青春的印记
以前就看过《七月与安生》
谢谢这篇帖子
这个话剧,我会去看的。但是我没看过安妮的书。 呵。。。
所以,我也不写什么了~ 祝各位都能抢到票吧!
我们剧院见~~~~~~
【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彼岸花
【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我想每一个喜欢阅读的人,枕头下总有一本你值得珍藏,值得一日复一日翻阅的书.
我想每一个爱好旅游的人,他行走的途中背包里总有一本书,是闲暇时候细心的品阅.
我喜欢阅读,喜欢旅游.所以,枕头下,背包里.永远有这一本大码字的《告别薇安》.
这是一本陪了我十年的书籍,习惯他的质感,习惯他的字体,习惯过几天的翻阅一次.
Z爱的是里面的《七月与安生》.
云淡风轻的年龄,没有生活压力的羁绊,很多世俗的与我们无关,我们面对的只有友情与爱情.于是在《七月与安生》里,看到友情的绵延的坚韧,爱情缠绵的的残忍.
我们曾经那么要好,曾经以为相互是对方的依靠,曾经以为可以为了彼此放弃一切,可是当我们去面对同一个男子,我不知道如何去背叛自己的心而不伤害到你,于是生命成为一场不羁的流浪,我以为距离会割裂一切,但是我错了,原来空间的距离带来的是情感的无限纠缠,这一场无涯的生,我伤害了你们,包括我自己,也许死亡是我Z好的归宿,我可以安静看七月你与家明生活,原谅我带给你们的一切烦恼,虽然我知道,你从来不曾怪过我~
喜欢安妮宝贝十多年了,很喜欢她的文字,简约明了,但是却直抵内心.喜欢在寂寞的午夜一个人在灯下慢慢的看她的文字,沉沦在文字带来的阵阵心痛,但是却不得释放,所有的悲与喜在心底压抑揉捻,慢慢在氤氲在周遭.
安妮的早期小说实话说有点阴暗,但是确实真实的写出在钢筋水泥里某些人的寂寞的灵魂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读他,总能找到心底的某些触动,就如小时候走夜路,孤单害怕,唱歌壮胆,鼓励自己,却温暖着路人,原来你也在这里.
后期很喜欢《素年锦时》,喜欢这本书里她展现的思域的扩展力,安妮用他清淡的笔风向我们展现着一种新的境界,引人深省.这本书读了不下10遍了,每一次读就如在在竹林清风中经历着一次价值观的洗礼,受益匪浅.
我想安妮的读者是属于那种一字一字的看,一字一字思考的人,品着每一个字背后的流动的情绪,一如品茗.
喜欢安妮,买了她所有的书籍,打印了很多很多认为经典的语录,时常去博客看看她的近况,知道她在8.6发新书了《春宴》.
以上所写,全凭手打,内心所发.
本帖Z后由 圣幸儿 于 2011-7-28 22:58 编辑
回复 蔷小薇 的帖子
【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有关《告别薇安》,有关安妮宝贝
一、旧日.印象
说起来也挺奇怪的,尽管一直以来不断地在网络、文艺类报纸上看到"安妮宝贝"这个名字,却从来没看过她的文字,她的书。甚至从来没有萌生过要找她的书来看的念头。尽管这几年我一直待在网上,尽管我自栩是个喜欢经常接触书本的人。
想来“安妮宝贝”(这名字取的稍显稚气,也挺惹人怜爱的,不过放在网络上倒也算不上怎么的出跳)应该和台湾那个写《第一次亲密接触》《爱尔兰咖啡》的蔡子痞差不多吧。两者都是网络作家(或者说是网络写手,自然“写手”这个称呼没有一丝贬低的意思)都在学习工作生活之余在网络的某个角落发了点什么唯美的感动了不少网友的爱情小说。然后被善于把握商机的出版社相中,再就是出书。通过纸张印刷这种影响力依然巨大的传统发表途径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仅此而已。
二、一日.偶遇
那天在新华书店闲逛,不知不觉地就从惯常待着的外国文学区滑到了中国文学区,又不知不觉地从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近现代文学栏踱到了历来是“人潮汹涌”的畅销书栏。飘过一排讲管理理念方面的书籍(就那什么《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等诸如此类的)之后,我停住了脚步,打算放松一下那盯着纯文字看了半天的略发酸的双眼,欣赏一下言情小说精美的封面及插图--Z近流行彩塑封面,多是卡通人物,男俊女靓。至于扉页和插图又大抵是作者抓拍的几组照片,内容是自然风景和些细小琐碎的日常生活场景之类。有些照片下附三两短句,或是触景生情或是直抒胸意,也算是图文并茂吧。
就在这样的漫不经心间看到了《告别薇安》---作者安妮宝贝。在一大堆泛滥的情感之间。封底为白,书名占着书面左边三分之一的光景,从上到下为四个紫色的大黑体。作者署名亦是那暗紫色,从左到右,那“著”别出心裁的跑到名字的前头。署名的下侧是一幅单色的写意画:两个赤裸的女子,飘着柔顺的长发,闭着眼睛,正在互相靠近...之后是一株叫不上名的花,只看到Z顶端的花蕾,顺着枝藤却看不到一片叶子,光滑得让人觉得有些突凸了。背景是浓的几乎化不开的黝紫。图的上方是两行淡紫,同样也是竖放着的黑体,却因为那抹淡而变的纤细,如那无所起亦无所终的文字:“...的心在离开过往的瞬间绽放出...洁白的花朵,竟是一场幻觉...”有些缥缈。
轻轻的把它拿下书架,朝付款处走去...
三、静夜.细读
之前它一直安静地躺在包里,从离开书店的那刻起。现在,当白天的喧嚣和浮躁远离了些时,就着那个给人无限暖意的昏黄的灯光,顺着那些文字,走进《告别薇安》,走近安妮宝贝。
正如之前所听到的评论那般,整个短篇小说集十九个篇幅可谓是辞藻阴郁艳丽,行文飘忽诡异,字里行间透射着作者敏锐的灵魂触觉,而颓废不羁和末世情绪则满溢的到处都是。
(一)
小说中的女孩子喜欢穿白色的纯棉布裙,浓密漆黑的长发,直垂腰际,以及那双明亮的眸子。
习惯在半夜醒来找杯清水喝,在室外时常常觉的阳光太过于刺眼,流泪的时候亦会用手指挡住眼睛。
Z穷的时候,身边只能搜出几块硬币,而当有了稿费---在一边听摇滚,一边暗无天日的写字数天之后,就会去商店买昂贵的裙子和香水,很快挥霍一空。
经常去西区酒吧喝酒,在JAZZ,电子音乐,烟草弥漫的空间中待上好久。
喜欢爱尔兰音乐(钢琴,风琴,竖琴,吉它)、杜拉斯、海明威、恐怖片。
飘泊,据说是因为一直感觉无路可走,所以选择一再的前行。
(二)
小说中的男子,大多平头、目光锐利,名字无外乎“家明”、“罗”,悲剧的另一方。不能说是世间Z好的男子,但我想是适合故事中的那个女孩子的。至少在他她相遇那一刻,至少在他她相爱的那一生。然而由于数不清道不明的各式原因,抑或只是那份宿命,玫瑰毕竟还是凋零了...
有时候男方也会是个“路人”,那女孩子生命中的路人,一度努力的试图挽留住女孩,至少想将其拉离些阴暗却又时时映现的那道疤Z终...Z终无奈的主动或是被动的在女孩生命中消失...
(三)
小说多半以分离告终...
四、阅读.之后
那么痛,那么痛,至始至终冷静淡漠的叙述却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不知道为什么,读毕,暗暗对自己说,轻易不会再接触那些文字。或许是只有些害怕自己会被同化吧。有些情绪是会传递的,特别是两颗同样敏感的心。不过,我终不会是她,永远也不会。尽管她身上的那种泣血的残缺美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即日,清晨,醒,鸟鸣入耳,饭菜飘香。起,梳洗,拉开窗帘,阳光明媚,不禁微笑...
占一个!
内容被自动屏蔽
占个位
本帖Z后由 demi.shu 于 2011-7-28 23:38 编辑
《告别薇安》是学生时代坚定买下的第一本小说,在爸妈眼中这样的书籍不仅浪费时间,还消磨意志,尤其对于紧张的高中生活而言,根本就是毒物,但是在我看来,不如称之为有着致命吸引力的毒药更来的合适。
随处可见破碎华丽的文字,那个光脚穿帆布鞋和棉布长裙的女孩,她把写作称为写字,喜欢BLUE在口中轮回般的发音动作,也喜欢用黑亮的眼睛抬头望向天空,字里行间挥之不去的阴郁和绵长,在清冷漆黑的夜晚,像藤蔓一样悄悄延伸到心底Z深处的柔软,触碰到的那一刹那,我在想,原来我心里也有这样的温柔,于是,就这么被感动着,冲击着,不自觉的希望成为这样纯粹的女孩,看上去安静,骨子里张扬,孤傲,狡黠,固守着自己的爱情方式,像花朵一样绽放,在黑夜里黯然留香。
在那样的青葱岁月里,安妮教会了我爱情。也许是等待,也许是寂寞,也许是安慰,也许是默契,也许是模糊的,也许是宿命的,也许是隐忍的激情,也许是归于平静的淡然。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我们背负着道德和宿命,怀揣着勇气,承担或者离开,但是,一切都只是为了爱。《告别薇安》的小说中,林咀嚼花瓣的模样让乔从此爱上了这个看似温暖的男人,可他的心每天只被一个叫vivian他却只叫她薇安的女孩安慰着,这样的两段爱情,既然开始,注定要结束。结局是惨烈的,乔在浴缸里静静的躺着,浓重的血腥味让他忍不住强烈的呕吐,林对着电梯里乔依稀的身影说,我不能爱你,对不起。他仅有的百分之十的爱已经给了vivian,他在雨夜的电话中向vivian表白,就像乔对自己奢求的那样。当一个人把爱情完全寄托给了另一个人,他是绝望的,无力的,当然也是宿命的。在爱情里,乔输给了林,而林输给了vivian。冰冷的城市中,寂寞的心徘徊着只为寻找那一丝温暖的安慰,而爱情俨然成了奢侈之物。vivian对林说,不会有开始也就不会有结束。我却仍然相信vivian是爱着林的,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并且永远长存的爱情才是她所期待的,而并非是与某个男人厮守一生。这是不是爱情的真谛和Z高境界,就仁者见仁了,但不论如何,爱情,终究是弥足珍贵的,安妮陪我走过的日子,也是Z珍贵的……
这是我曾经摘抄的安妮关于爱情的段落,放这里大家重温:
在路途上想起爱情来。觉得Z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
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有两个独立的房间,各自在房间里工作。
一起找小餐馆吃晚饭。
散步的时候能够有很多话说。
拥抱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安全。
不干涉对方的任何自由。哪怕他还在和旧日女友联络。
不对彼此表白。表白是变相的索取。
很平淡。很熟悉。好像他的气味就是你自己身上的气味。
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留给彼此距离。
随时可以离开。
想安静的时候,即使他在身边,也像是自己一个人。
有一致的生活品味。包括衣服,唱片,香水,食物等等。
不太会想起对方,但累的时候,知道他就是家。
我们很容易碰到的,都是自私或者愚蠢的人。他们爱别人,只是为了证明别人能够爱自己。或者抓在手里不肯放,直到手里的东西死去。
成熟的感情都需要付出时间去等待它的果实。但是我们一直欠缺耐心。有谁会用10年的时间去等一个远行的人。有谁会在10年的远行之后,依然想回头找到那个人。有些爱情因为太急于要得到它的功利,无法被证明,于是也就得不到成立。
——安妮
本帖Z后由 hyacinthwish 于 2011-7-29 00:00 编辑
这是很多年前在自己的blog上写的一篇。
在她所有的书里,Z喜欢的是她的《清醒记》。
码字。谢谢,在青春里有你。
--------------------------------
外婆的梧桐茶 http://blog.sina.com.cn/hyacinthwish/
看完了安妮的《清醒记》,心里有许多的触动。
安妮的第一本书叫做《告别薇安》,第二本叫《八月未央》。文字灵动诡谲,内容里暴力,空洞,绝望,什么都有。在写每个人心底的脆弱,黑暗,与疼痛。那样的文字直指人心,毕竟让人不安,谈不上喜欢。可是常常会想起。
安妮也是幸运的人。
她在写自己。写过的文字是为了忘却。创作本身就充斥忘却和寂寞。可是意外地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共鸣。因为她的诚实,确实让人心生怜意,这样寂寞而冷峻的女子,却不是她内心里期望的模样。
巨蟹座的女子。直觉的感觉她内心漂泊,但渴求安宁。不断的失望,却仍想看到希望。想要好好的爱一个人,爱家,爱父母,爱孩子。可是固执的认为自己已然丧失爱的能力。
可是,在看到山谷里洁白梨花的时候,心里有寂寞的感动与欢喜。
于是,在她的新书签售会上,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安妮,现在的你还觉得寒冷吗……”安妮说,明晃晃的灯光下,一瞬间要流出眼泪来。
另一个女孩子在出国以前送来她喜欢的漫画,还有一个陌生的读者寄到编辑部满满一箱子的自制的编织凉鞋。安妮回到家,只是说,“真是快乐。”
真好。
安妮的文字渐渐少了许多的锋芒叛逆,变得宁静从容。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她虔诚的记录时光,美丽,和痛楚。
于是她去旅行,去任何生命充盈的地处。湘西古镇,西藏,南亚。在陌生的旅店里落地窗里,在潮湿的小旅店你,在废旧的火柴盒等任何可以找到的小纸片上纪录。于是无数的小纸片,拼起了《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莲花》,还有这本《清醒记》。
一些跳跃的思绪,一些或长或短的字句。安妮也是信宿命的女子。我们在宿命的手心里沉沦,也在这轮回里获得Z真Z灵性的自我。
心里许许多多的感动。安妮写她的父亲母亲,一些花树,一些动物,一个在绿荫里的小旅店,一些路边的馄饨和深夜的汉堡……一直想写一些字给她。可是在她的文字面前,一切表达都显得苍白。
于是静默的喜欢着她,和她笔下试图遗忘的琐碎字句。
附上《清醒记》安妮的自序。
念安。
〔安妮宝贝〕清醒记---自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的感觉的到自己,为一个时常会心存留恋的人。
在飞机上,看到窗外的白云,大朵大朵,厚重起伏。接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知道我与它的邂逅,只在于这六月夏日的高空。早晨8点。从南到北。天空透蓝明亮。不可测量,也无可追寻。如此良辰美景,在彼此的沉默中,就是一种完满结局。在我把脸贴在封闭玻璃窗之后,凝望它的这个时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为一个时常会抬起头看看天空的人。
拍了非常多关于云朵和光线的照片。不同时分,不同质地,不同色调。
相同的是,都和平淡无奇。仿佛生命一样无常却又恒定。
即使,当一个人看着云和天空的时候,也许他会觉得孤独至死。
除夕夜晚,在江南一个小城市的广场里看烟火。凛冽寒风中,裹着厚厚的大衣和长围巾,拍了整整半个小时的色焰盛宴。风把裸露的脸和手指吹得刺痛。满地余烬。年轻情侣们站在街角的阴影中热烈亲吻。拿着自己的相机,走进肮脏的小吃店要一碗热馄饨。
凌晨一点,耳朵里依旧有隆隆的轰响声。想起一些人。他们就像在我的世界里盛开过的烟花,被逼迫窜到高空痛楚盛放,然后消失。仿佛彼此邂逅的意义,只在于交会的光华瞬间。
剩下来的,那不过时一些惨淡的事。一些不重要的事。
于是轻轻地想起他和她来。内心温暖。
我拍走过的每一个城市和村庄。它们的气味和色彩。拍雨后窗台上的潮湿痕迹。僻静小巷的自行车和晒衣架。树在墙上的光影。瞌睡的小狗,怀孕的猫。以及孩子。酒吧街醉生梦死的垃圾和夜色。某个人皮肤和褐色圆痣。自己睡眠中的眼睛。收集光线和影子。
去偏远的山村旅行,偶然邂逅暮色中的洁白梨花,盛放在空旷山谷里。那些花朵不卑不亢,不惊不乍,让人为它而动容。知道它们即将凋落,心里就会有了寂寞。围着它们不停地按动快门,然后坐在树下抽根烟,看着晚霞金红的天边渐渐被夜色淹没。
台风过境大雨滂沱的夜晚,坐在一辆横穿过奔腾大江的公共汽车上,浑身湿透,相机藏在有体温的干燥内衣里。远处灯光闪耀,雨水贯彻整个发出回声的城市。突然不知道自己坐的车要开往何处,于是就用双手蒙住脸,伏下头掉了眼泪。
一直未曾明白生活的意义所在,却对它有充沛而无法诉诸于任何形式的情意。
渐渐地变得沉默,渐渐地习惯拍一些平淡而微小的照片,仿佛是在记录时间,一只佳能相机用了快两年,一直放在包里,外壳逐渐磨损,但却仿佛是Z知己的老友,分享内心所有细微感受。人慢慢学会对物沟通,而不是对人。那或许,对人,我们终究是会慢慢淡漠下去。
就像置身这颗蓝色星球,人会像麦茬一样自生自灭,它的转动却从来不用情。每个人总归是活在自我的深渊中。是。某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和死去。幸福,也许终究是一个终极象征,并不带来解脱。
总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且依旧在念想。
此时此地。这就是生命的神性所在。
你始终都不知道它将如何降临及带来的终局。
它的高贵丝毫不能被探测,仿佛隐藏在我们心中的那些伤和回忆。
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时光,对美,对痛楚。仿佛我们的话,也只是一棵春天中洁白花树的简单生涯。不管是竭力怒放,还是静静颓败,都如此甘愿和珍重。
写了一些字。拍了一些照片。想说的话就是这些。
我不迷恋
但是很欣赏
先来挂个号
安妮宝贝,我Z爱的作家阿。
占个位子 明天编辑。
很喜欢安妮宝贝,高三那年看了不少,印象深刻的那几片里面就包括这篇文章
我所喜欢的安妮作品有三部,《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先从小说的畅销程度来说,安妮拥有大量的读者,如果从销售量来说,安妮是一位成功的作家,或许,她的成功与网络的流行密不可分,中国的文化市场一直是倡导文化风尚,所以至今,小说界的评述从来不将任何的网络作家列进名单,但就从当今小说界的低迷来说,那些传统作家的局限性可见一斑。而作为一个作家,安妮的奇怪之处是她并不喜欢沽名钓誉,这一点与传统的作家不同。很少见到作家不喜欢宣传自己的,自己的知名度,就是一种财富,人们来买你的书,你就有钱赚,对于职业的作家,这是非常的重要,见到很多的作家签名售书,接受大众媒体的采访,但安妮是安静的。
在那本蓝色封面的《告别薇安》里,我初识安妮宝贝的文字。喜欢,并且欲罢不能,我热情地向身边每一个朋友推荐,“每天晚上,我都会读一段安妮宝贝的名字,然后带着泪水和叹息入睡”。也许很多人在安妮的小说中找到了他们渴望的生活:自由职业,旅行,泡吧,品咖啡,收集香水,看欧洲艺术电影,听爱尔兰音乐……这确实是许多时尚男女喜爱安妮的一个原因,在他们看来,阅读安妮的小说不仅意味着品味与格调而且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小资”。
但是安妮的文字从来不是好莱坞电影,不是禾林小说,不是第N次亲密接触,不是安顿的口述实录——她不讲述温情脉脉,情意绵绵,海枯石烂,地老天荒——她写爱情,但饮食男女的爱情总是在遭遇了现实种种以后变得血痕累累,常常只剩下相互的伤害和欺骗,真爱永远只是“彼岸花”;她写有邂逅,遭遇激情的旅行,但那不是一段美好而浪漫的因缘的开始,而是一场烟花“只能带来暂时的温暖和安慰”;她所有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是情趣,只是为了对抗孤独,到头来却是越陷越深,越来越决绝地远离人群,远离喧哗与躁动,将自己放逐到城市边缘和黑暗的角落——快乐着,堕落着。
光脚穿球鞋,喜欢纯白的棉布裙子,扎着松松散散的麻花辫子,左眼角下一颗浅褐色泪痣的女孩子,干净恬淡的男子,喝着咖啡,盘腿坐在大藤椅上,围着蓝色的碎花毛毯,敲着键盘聊天,在新疆的喀纳斯湖看阳光明媚,野花招摇,享受淳朴原始的生活……安妮对与理想的,美好的人和物,情与景的描写总是暖暖的,温润的,读到这些时,杂草丛生的心会渐渐简洁而纯粹,沉静,如止水。
安妮的《彼岸花》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部“放给陌生人看的电影”,它写的是一场“倾诉”。
乔——年轻孤独的女子,常去家附近的一家酒吧,老板是干净恬淡的中年男人森;乔在咖啡店里遇见了小至,看到她在异国情缘里迷失,受伤害,拯救她,小至离开踏上了疗伤之旅;乔又在音像店中遇到卓扬,单纯而理想主义的男人,却有一个很现实很功利的女朋友,乔陪他走出失恋的阴影,卓扬向她求婚,希望能带给她健康安定的生活,乔拒绝了。在这之后,孤单但自由的乔又回到了酒吧,向森倾诉来自自己心灵深处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叫南生的女子的生命历程;童年的南生失去父母,与继母共同生活,爱上异父异母的哥哥和平,但和平却始终躲避着南生,因为他知道他的爱无法救赎南生,只要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永远无法摆脱阴郁的往事。南生成为了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乔写完南生的故事后,和森去了一个海岛,但是Z终还是逃离了“正常生活”的温柔陷阱,在冬雪之夜开始新的漂泊。
“你可以不相信爱情。却要相信世界的某一处有一个人。一直等在那里。只是不知道会何时何地地出现。总是快乐而孤独地等着他。也许这样就过了一生”。在《彼岸花》里,这句话被这样重写,“让我相信,对岸总是有一个人在等待着我,我们在空虚的两端抗衡”。我们总该明白那不是浪漫,而是绝望。
喜欢安妮的作品,就是因为它们“简单而有灵魂”,因为她在“一个全新的充满欲望和激情的时代”里看到它“空洞”的本质,以文字抗衡着苍白和麻木。于是,我们一起在“自恋和自毁的泅渡中,奔向彼岸……
太期待这个剧了,不过现在真忙,没有时间去写啊。先占个位子。
本帖Z后由 jessiea 于 2011-7-29 09:16 编辑
【安妮宝贝,我曾迷恋过你】,
《暖暖》是我曾经Z喜欢的安妮的一篇。
路过循礼门的时候看到《七月与安生》这个名字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大学时代,不懂爱情的时候却看到了安妮对阴暗爱情的诠释,有时候看的很压抑。但是《暖暖》的结局是个喜剧,虽然也出现了白棉布衣的女主角,穿干净白衬衣有女友的男主角,当然,激烈又纠结的没有结果的恋爱。但这是我记得安妮宝贝唯一一篇女主角找到美好归宿的结局,带着曾经Z爱的男人送的廉价的银戒指,嫁给了不追问过去,一心只想保护她照顾她的离异成熟男士,此时她已经不能再生育,给很喜欢她的小孩做后妈,叫她:老师。就像童话的结局一样:他们三个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暖暖的。
《素年锦时》里的一篇《月棠记》,有些共鸣。我曾和重光一样,独自旅行,独自做着很多事情,清清淡淡没有波澜。而后,遇上一个人,也想和她一样过着简单的田园生活。
我所期待的:一些年之后,我要跟你去山下人迹稀少的小镇生活。清晨爬到高山巅顶,下山去集市买蔬菜水果。烹煮打扫。午后读一本书。晚上在杏花树下喝茶聊天,直到月色和露水清凉。一起在树下疲累而眠。醒来时,我尚年少,你未老。
话剧很能体现生活。
©2008-2025 得意生活 版权所有 鄂B2-2008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