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接到房地产售楼部的电话,一直以为对于武汉而言,房地产的冬天还没有来到,没有想到来的如此之快。先不说前段时间的绿城风波沸沸扬扬,接着又是万科的降价,上海的房价割喉,如此的动作似乎山雨欲来风满楼。有人说,这次似乎比2008年来得更猛烈一些,也有人说房地产关系到其他30个行业,国家不会坐着不管。无论怎样,面临现在全球的金融形势,降价已势在必行,也许来得更猛一些。先说说绿城,对于在香港上市的这家公司,现在负债率已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资不抵债了,其实比这家公司负责率更高的上市企业还有七八家,也就是绿城还不是Z严重的,但之所以成为风口浪尖,是因为从规模而言,绿城虽不是首屈一指,但毕竟是位于全国大型房地产的前列。另外,2008年万科是率先降价,是想用一种主动的方式来打压中小型房产,取得大鱼吃小鱼的效应,从而获得自保。而今年,他完全是被迫式降价。虽然从资金链上讲万科不存在风险,但从现在的手笔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从大公司说到武汉,一般而言,光谷的楼市是风向标,武汉房价上涨这里是先涨,下跌这里是先跌,2008年武汉的降价也是从光谷开始的,有人讲鲁巷的房子现在有10000多了,Z起码要跌4成才算是合理的价。虽然本人也赞成光谷有泡沫的成份,现在的金融环境比三年前更恶劣,但城市的建设毕竟在发展,武汉的房子会降,但降到4成以下不太可能。比如香港,现在是一半人有房,一半人租房,每年香港ZF都在讨论建设租屋计划,也关注房市,但香港人一半人是不愿意跌的,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对于内地的武汉而言,也一样。所以拐点一到,大家该出手就出手。当然,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达拐点。